李逵的逆袭之路(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913

  
可惜,苏轼拒绝了两人的拳拳孝心。嘱咐小妾王朝云,要严加看管。这不,一大早,两人就被安排在院子里默写佛经。
  
“李逵,让我看看,就看一眼。”
  
李云撅着屁股,伸长了脖子想要抄李逵写好的《心经》,可惜,李逵遮遮掩掩的就是不让李云得逞。还在一旁说着风凉话:“小子,爷们算是倒了血霉了,认识你这货,王姨娘是觉得你杀心太重,才让你默写《心经》的,爷们完全是被你拖累了。你倒好,这么多天还没背出来,还不知错,净想着糊弄王姨娘,你良心过得去吗?”
  
“我呸,就算我是杀心太重,你可是杀孽如海。为什么不说我被你拖累?”李云一肚子委屈,自然不肯示弱:“还有,前两日你和高俅那厮去哪里耍了?为什么不带我?我就好奇问了问他,他就不好意思的脸红。这厮脸皮厚成那样,都会脸红,太古怪了。”
  
“好奇心不要太重!”李逵威胁道。
  
和生人在一起,李云这厮没什么话。可是熟了,这家伙就是个碎嘴子。车轱辘话,来来回回的转,忒烦。
  
“就是去参加宴会了,喝酒吃肉。”
  
“红娘子是谁?”
  
李逵被李云突兀的一问,陷入了神往之中,长叹道:“是颍州最有名的舞女。可惜,我只闻其名,不知其技艺如何。唉,不对啊!你怎么知道有这么个人的?高俅这厮不会晚上说梦话吧?”
  
“我不信。”李云怒道:“你和高俅一起去快活,竟然不带我,我们还是乡党吗?”
  
“我说什么你才信!”
  
“你说什么都不信。”李云自以为得计,突然眼珠子愣住了,双手捂着脑袋,气地直哆嗦:“李逵,你竟然打我!”
  
“打你怎么了?”李逵满不在乎道。
  
“我知道,你们一定是喝花酒去了!”李云气鼓鼓地瞪着李逵,似乎在控诉李逵有好事竟然不带着他去。
  
喀嚓。
  
路过的王朝云忍不住将手中的葫芦瓢砸在了李云的脑袋上,训斥道:“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你明日起改抄《金刚金》。”
  “不要啊!姨娘,我错了!”
  
“我真的错了!”
  “王姨娘,那李逵呢?”
  ”他还是抄写《心经》。“
  
……
  
两百多字和五千多字他还是分得清楚的,《心经》虽然读起来拗口些,但好在字数不多。可是《金刚金》……要死人的!
  
眼见求饶无果,李云指着李逵问王朝云:“姨娘,李逵喝花酒去了,为什么您不惩罚他?”
  
王朝云皱眉不已,随即说了句违心的话:“李逵是个好孩子!”
第163章
人精
  李逵是好孩子吗?
  
肯定不是。
  
可李云‘诬告’李逵喝花酒去了,王朝云说什么也不会相信。毕竟,李逵这厮并不比李云好管教,甚至比李云更难以管束。但是在女人方面,这家伙就像是一头野蛮的蛮牛,啥也不懂。甚至连王朝云都要担忧这小子,将来能娶上媳妇吗?
  
李云挨打,还有一个原因。
  
李云犯了王朝云的忌讳。
  
王朝云很小的时候是被父母卖到了杭州的花船上,被逼着苦练舞蹈。那还是二十多年前,苏轼刚刚被授予杭州通判的官职,带着夫人走马上任。当年苏轼当官有多任性,就有多任性。基本不怎么处理公务,整日游玩。这一日,苏轼带着夫人一起游览西湖,看到了王朝云的表演,叹为观止。
  
当时,苏轼的夫人还是王弗,是他的表妹。俩人成亲之后,相濡以沫,如胶似漆。但王弗深知靠着温情,显然无法拴住苏轼这头野马,于是她迫切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帮手,而这个帮手就是王朝云。见丈夫痴迷于王朝云的舞技,果断买下养在家里。那一年,王朝云十二岁。当时还不叫王朝云,姓氏是王弗买下朝云之后,随了自己的姓。
  
几年之后,苏轼多了一个小妾。
  
而王弗却过世了。
  
这段往事,苏家人是不会说的。也是王朝云心中的忌讳。李云也不知道自己犯了王朝云的忌讳,李逵倒是知道,但他会好心到提醒李云吗?
  
被惩罚吓傻的李云良久才缓过来,哀叹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李云的忧伤来得急,去的也快。
  
这家伙要是能被学业给折磨死,也不会长这么大了。
  
早在沂水县就该投河了。
  
再说章授。
  
他离开颍州的时候,心头是沉甸甸的。
  
他不认为单靠苏轼和李逵就能将颍州的大户给制住。不管是苏轼也好,章惇也罢,能力有差距,但是在针对地方大户面前,多半是束手无策的无奈。
  
除非大户闹出乱子来了,最好有人命官司,这时候才是杀鸡儆猴的好时机。
  
可颍州的大户,说他们欺压良善吧,真有。
  
可要说罪证吧?没有。
  
让他有万般手段,也无计可施。
  
章授第一站去了江宁府。
  
相比颍州,江宁好玩的地方要多得多。
  
秦淮河上的传唱,一直延续了千年。可是章授根本就无暇去游览一番。而是匆匆去了江宁府衙,找蔡卞。
  
对章授的到来,蔡卞倒是挺热情,可热情过后,他却表示爱莫能助。
  
江宁府人口众多,远非颍州能够相提并论,对于这么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来说,粮食储备是绝对不能动的。要不是去年江宁府丰收,蔡卞连十万石的粮食都不会调拨给苏轼。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江宁的商人发现府库粮仓空了,肯定会囤积居奇,到时候颍州的麻烦没有解决,还连累江宁粮价暴涨,这个结果说什么他也无法承受。
  
无奈之下,章授去了扬州。
  
扬州和江宁相比,更像是一座静寂的水乡。还未成为淮盐集散地之前,扬州在淮南诸路中的地位并不凸显。
  
成为扬州知州,也不算是个什么好差事。
  
知州蔡京对自己的管辖区域一直不太满意。他更加中意苏州和杭州。尤其是他弟弟是知府,自己却不过是个知州,面子上过不去。当年蔡京和蔡卞这对兄弟同时中进士,引起过轰动。蔡京自认自己并不比弟弟蔡卞的才学差。
  
可是他在做官方面,似乎总是在追赶弟弟。
  
当初蔡京圆满出使辽国,回来之后,官家晋升他为中书舍人。可是他弟弟蔡卞早就是中书舍人了,甚至蔡卞当年为了照顾哥哥蔡京的情绪,还恳请神宗皇帝将蔡京在中书舍人的排名提拔在他之前,好让蔡京不那么尴尬。
  
可仅仅是尴尬吗?
  
一起中的进士,排名他也不弱弟弟蔡卞,为什么到头来却成了弟弟出风头?
  
兄友弟恭?
  
见鬼的兄友弟恭,蔡京才不稀罕这样的评价。蔡卞成了王安石的女婿,入选了龙图阁待制,蔡京忽然间发现,自己活成了蔡卞的哥哥。然后,他也入选了,甚至做官比蔡卞更大,但让蔡京难以忍受的是,他一直活在弟弟的阴影之中。哪怕他曾经攀附蔡确,合计谋害宰相王珪,可让他无比郁闷的是,他都已经准备好天罗地网了,可没想到就要发动的时候,王珪病死在宰相任上……气地他差点失心疯。
  
心高气傲的蔡京说什么也忍受不了这种被人忽视的冷遇,他需要厚积薄发。如今他在扬州,不仅在官职上低了蔡卞一头,连带着辖区也远远不如兄弟蔡卞的江宁府。他需要谋划,需要换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将兄弟之间的这点差距给抹平了。
  
别看旧党和变法派斗的你死我活。
  
可倒霉蛋就那面几个,很多人都活的好好的。只不过想要去京城做官不太现实而已。其实蔡京之前并没有想蔡卞那样被排斥在京城之外。他是一个外表很模糊的改革派,给王安石办事的时候,兢兢业业,能力极强。给司马光办事的时候,也是兢兢业业,能力够强。甚至司马光还说出:“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恨不得将蔡京贴上能吏的标签,大肆宣扬一番。
  
倒霉就倒霉在,他攀附的宰相蔡确倒台了,然后蔡京捎带着被连累了。什么御史台告发他行为不端,这种谎话三岁孩童都不会相信,更不用说蔡京了。
  
流转各地一圈之后,蔡京在年前来到了扬州。但是他并不喜欢扬州。
  
蔡京这次看中了杭州。
  
杭州在两浙路,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相比苏州,杭州还多了个市舶,管辖市舶是宫里来的亲信,说不定他还能通过市舶的监管太监和宫里搭上关系。他终于悟了,只有和皇帝搞好关系,才能在朝堂上稳如泰山。跟着朝堂大佬,经常倒霉,实在让人气馁。而机会可不会自己找来,需要他主动出击。
  
小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亲政就在眼前。要是能够提前搭上关系,蔡京琢磨着怎么着也该自己平步青云了。
  
为此,他写了不少文章送往京城。
  
模棱两可的表达了对政见的不解。为了他去杭州上任而铺路。
  
可就在这个当口,蔡京发现他的治下出现了让他万分恼火的事。通判晁补之竟然背着他给颍州送去了几万石粮食。
  
蔡京明当然清楚晁补之的老师是苏轼,这让他尤其气恼。苏轼是谁?
  
对于一心想要做高官的蔡京来说,这简直就是灾星呐,躲都躲不及,还眼巴巴的凑上去。
  
明眼人都知道,扬州的粮食送去颍州,是通判晁补之的决定。但是不清楚的呢?肯定得摊到他蔡京的头上,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身边的下属,蔡京气地恨不得将晁补之丢大牢里,可没办法,处理通判可不是知州的职权范围。
  
只好派人招来了晁补之,当面提点道:“无咎兄,最近政务之中可有需要本官出面的事?”
  
晁补之可不是蔡京能够随意拿捏的主,相比苏门其他学士,晁补之出身显贵。家里在大宋立官宦之门庭百年之久,出过的朝廷大员不计其数。面对蔡京看似平和的质问,晁补之决心坦然面:“下官座师在颍州遇到了麻烦,每年这个季节颍州的粮价暴涨数倍。下官处于道义,将府库之中多余的粮食,分发了一部分去颖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9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