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605

  蔡确被斥责的次数最多,不过蔡确是厚脸皮政治家,对此不怎么上心,身段放得很软,合门那里都去过好几次了,士林讥笑怒骂,人家老蔡如清风过山岗那般淡定。
  王珪是传统文人,脸皮子贼薄,这还是第一次被儿子拖累去合门谢罪,感觉天都塌了一般。
  谢罪完了回去还跑祖堂去跪了一回,痛哭自己羞没了祖宗,教子无方。
  倒是苏油,三天两头被赵顼召见,从来没有去过合门,最多就是殿上罚俸,君臣之间更像是在拿这个开玩笑一般。
  而且他的身上还挂着勋戚女婿的牌名,偶尔还能出入后宫。
  据说从乌台出来那天,赵顼曾将他引入自己的寝殿深谈!
  这个传闻没有任何人证实过是真的。
  但是传言本身就已经很可怕了,帝王寝殿,那是深宫!
  别说外臣,就连级别低一些的中使都没这个资格!
  这要是真的,苏油在帝王心里的分量,根本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
  这样的人,惹他干嘛?!
  蔡确也在转眼珠子。
  苏油和蔡确,其实都是政治思维的动物,两人的做派在某些方面非常合拍,也完全能够相互理解,甚至……信任。
  苏油和王相公不一样,王相公就是一个文人,壳子和里子都是那种。
  苏油不是,苏油一直以来都把自己扮演成文人,而且还扮演得很好,甚至演成了理学一门的大擘,文、史、哲、乐、美,皆有建树。
  但是蔡确知道,他仍然不是如今那种标准定义的文人。
  文人的那种风骨、风雅、风度,苏油身上一点都没有,他最多只有点风趣。
  然后就是会伪装,还会弄出许多能够衬托文人风骨,风雅,风度的东西,但是目的也只是士大夫们放着宝钞的皮夹子。
  很多人以为会弄这些东西的人,就必定也是具备风骨,风雅,风度的人。
  蔡确就不由得想要冷笑,这些,都是苏明润用来装点自己的工具,他骨子里边,还是一条工科狗!
  工科狗这三个字,现在已经成了国子监一些顽固守旧的老冬烘,对皇家理工学院学子的诽谤言词。
  工科,是对理学的蔑称,形容它是匠人之学;狗,其实是对皇家二字的大不敬。
  但是蔡确也知道,在对国家有利,同时对苏油无害的大事上,苏油完全具备一个政治家的应有素养,绝不会为了反对政敌而反对其提出的意见,相反大家还会相互配合促进,让这件大事得以施行。
  就好像今天的定计一样。
  换成他自己,同样也是如此。
  当然也不可不防,他和苏油都心知肚明,要是对方露出了什么破绽,那么落井下石顺手坑一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大家不是一路人,而各自夹袋里边的小伙伴们,也需要有职位容身。
  其实蔡确更喜欢苏油的做事方式,苏明润管这个叫“内部矛盾”,说什么“斗争中合作,合作中斗争,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蔡确非常佩服,认为这的确是高见。
  但是政事上合拍屁用没有,官事上,真是半步都退不得。
  只奈何……一山不容二虎啊。
  苏油的眼珠子也在转。
  王珪的儿子被蔡卞弹劾,其实更苏油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是蔡京那骚货干的。
  不过效果其实不错,十五还初一,王珪对大苏的打压不遗余力,不给点教训,还真以为大苏背后毫无势力,以后更得被人家随意搓圆搓扁。
  蔡京也知道自己会乐见其成,因此才敢大胆操作。
  说到底,王珪就是个白手套,赵顼的意见,常常通过他来传达,加上文采斐然,其实就是个御用秘书。
  说起处理政事的能力,其实真不咋地。
  说起宰相的胸襟度量,那更是没有。
  甚至连一个合格的政客都算不上。
  但是这种人常常会有一些无厘头的执拗,破坏性有时候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不管从情上还是从理上,苏油压根没有把他当做可以合作的对象。
  反倒是王珪吃了教训,知道了苏油不好惹,加上两桩文化界的大事之后,王珪的态度有了些松动。
  但那也只是端起碗吃了饭,出于文人面皮薄的本性,不好意思放下碗就立刻骂娘而已。
  别说苏油,估计大苏都没有将他当做对手。
  蔡确就有趣了,这人可以说受过自己的大恩,如今在朝堂上却处处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和苏油坚决划清界限,反倒和王珪走得更近,这并不是他不聪明。
  恰恰相反,实在是太聪明。
  为了国事坚定保持立场,坚决执行介甫相公的改革意图,即便那些和苏油合作的地方,也是因为陛下的交代,一个“孤臣”的牌面,抓得死死的。
  皇帝对于“孤臣”,一般都是加倍的回护,尤其是在如今,朝堂上和苏油有瓜葛的人越来越多,苏油的意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和追随的时候,这个“孤臣”的身影,越发的醒目。
  但是蔡确真的是孤臣吗?他就是底子太薄,窜升太速,支持者太少而已。
  而苏油还不能那他怎么样。
  国家异论相搅,真要是朝堂之上出现了整齐划一的声音,那就是皇帝不安的时候了。
  但是苏油又不能让蔡确太凸显,因此他自己就更加低调,帮自己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自己的一派,这就是他给赵顼营造的印象。
  的确也是,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替苏油说话,但是要说这两人都是苏油一派,赵顼只怕会笑得岔气。
  因此这个界限就被模糊了,朝局就变成了第一大佬认认真真搞官制,第二大佬认认真真搞政治,第三大佬认认真真搞战略。
  对这种局面,感觉最舒适人是谁?赵顼。
  于是三个勾心斗角各有千秋的大滑头,开创出赵顼自上台以来,最为清宁平和的朝局。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这绝对不是三个人刻意为之,但是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地实现了。
  就连远在江宁的王安石,在给赵顼的密折中都提到如今朝堂安谧,吏治澄清,大臣容忍相安,国事有条不紊,民生日渐复苏,军力日渐强盛,政府日渐高效。
  乃是他为相两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竟然看不出来到底谁才是功臣,那就没说的了,只能是赵顼调和平衡的功力大成了。
  王安石甚至断言,这样的局面再保持十年,甚至只需要八年,大宋将成为毫无争议的第一强国,历代君王的雄心壮志,必将在赵顼这一代彻底实现。
  但是这些,也影响不了如今殿外三人的小尴尬。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苏油年纪最小,轻咳一声:“相公,执政,不若就去中书找个地方,我们继续商议陛下的要求?”
  王珪有些赧然:“既然陛下将这事儿交给了持正和明润,老夫就不参与了。你们商定之后,将与萧禧的谈判结果每日报与中书,给老夫相看就是。”
  “《六朝会要》那边已近尾声,关系到全体官员,实在丢不得手啊……”
  蔡确也对苏油拱手:“明润,关于辽国和女直的资料,中书怕是远不如军机处详尽,要不你先回去准备准备,我这里沿河州郡的疏奏还需要及时回复,今年的河情有些……等我处理完毕,再来寻你如何?”
  苏油知道赵顼要蔡确和自己合作,王珪心里的担忧肯定少不了,蔡确也肯定要安住王珪的心,于是躬身:“也是,那我就先去找童贯将资料都翻出来,再让蔡京列成细目,我们啊,不打无准备的仗。”
  ……
  回到军机处,将事情交代给了童贯和蔡京,苏油骑着马回到自己宅邸。
  张麒过来接着:“今日散班得可还早。少爷到底勤谨,他人未时都已经散了。”
  苏油笑道:“少说嘴,少奶奶回来了吗?”
  张麒笑道:“少奶奶可比少爷忙,每日不到酉初是回不来的。”
  石薇在和一大一小两名医搞医典,平日里还要照顾各处药局,那是真忙。
  苏油就叹气:“扁罐和漏勺算是放了羊了……”
  张麒给苏油去掉朝服:“小大少爷和小二少爷可没有放羊,对了,小妹说学院已经散假了,问能不能让她将两位小少爷带到中牟夏庄去?八公说瓜果长得好,那边也比开封凉爽。”
  苏油点头:“那后日休沐,我们一起送他们回去吧,我也看看八公。对了,今日有重要的留贴吗?”
  张麒点头:“有,不过先不急,有一个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