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8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9/1605

  “那是送给娘的,爹你就别用了,小心伤了自己。”扁罐想了一下,认真地回答道。
  张敦礼猛地扭头,一张脸顿时憋得通红。
  “啊?哈哈哈哈送给娘也挺好……”苏油强笑着化解尴尬:“那你再给爹爹也做一个呗,不要求给你娘的短剑那么复杂,就小件儿就行,爹爹拿来做镇纸,好不好?”
  扁罐想了一下,点点头:“好。”
  “对嘛!”苏油高兴坏了,摸着扁罐的头:“看看我们家扁罐,有什么好事儿都不忘了爹爹。走吧我们去看望你蜀国阿姨去。”
  张敦礼哭笑不得地看着眼前这一幕,谁说苏明润精明沉稳来着?孩子面前,简直就跟个傻子一样!
  蜀国公主的庄园就在学校的旁边,两大两小四个人便一路散着步朝那边走去。
  王诜还在嶲州教育夷人回不来,苏油也不知道那夫妻俩的关系有没有恢复,也不好打听别人家的私事,便对张敦礼说道:“这园子花费大了去了吧?”
  张敦礼点头:“官家对我家那位是疼爱,对蜀国大家却是又疼爱,又内疚,又敬重,有什么好东西恨不得全搬到这里来。不过蜀国生性简朴,以前那些孤本名画,那是给……”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摇头不说了。
  蜀国公主别业外头没有鱼塘,而是一个别致的梅园,腊梅已经打起了骨朵,可以想见再过一个月,这里会是一片怎样幽香美丽的景象。
  顺着弯曲的石径来到庄子外,看门的门子过来接着:“驸马,郡公。”
  石薇是蜀国公主的手帕交,蜀国公主的人都随着石郡君的名号称呼苏油。
  苏油问道:“你家主上可大好了?”
  门子躬身道谢不迭:“多亏了郡君妙手,大家已然大好了,郡君说山药有补中益气之功,特意带了一些过来,不过大家不思油腻,如何料理,还得郡公指点一番。”
  苏油笑道:“这些却是小事,那我家娘子也在府上?”
  门子说道:“正是呢。”
  都不是外人,又带着孩子,门子一路将苏油一行领进内院。
  蜀国公主正在那里与石薇闲话,王彦弼跑了过去:“娘!”
  蜀国公主看着他,王彦弼跑到她面前又站住了,恭敬地垂着手:“娘。”
  蜀国公主这才点头:“弼儿今日的课程可都明白了?要是不明白的,问你扁罐哥哥。”
  扁罐几乎算是跟着蜀国公主长大的,而且蜀国公主的教育方式是来自宫廷,行止皆有讲究,和在苏油身边大不一样,上前先给石薇施礼:“娘。”然后又给蜀国公主施礼:“阿姨,我们回来了。”
  苏油都小吃了一惊,这还是我“仪状甚野”的苏家人?
  “乖。”蜀国公主摸着扁罐的小脑袋,对苏油微笑:“少保按治南海,为我大宋立下殊勋,可是辛苦了。”
  苏油躬身道:“这是南海百姓自己的选择,也是我华夏文明的华瞻丰美对他们的吸引,苏油在其间只是个穿针引线的角色,不敢劳大家挂齿。”
  蜀国公主笑道:“听闻小苏太保最爱推功,以前尚不觉得,为国家拓境万里,尚如此谦逊有礼,历代名臣里,除了张良,冯异,似乎就再找不见了。”
  苏油笑道:“汉高,光武,都不大能容纳功臣之君,估计张冯二人乃不得不为耳。”
  “我与他们不同,陛下也和两位君王不同。而大宋,也与西东两汉不同。”
  “臣子进退致仕,皆有制度,不用担心所谓的功高震主,这也是前朝无数政治教训给大宋带来的红利。”
  “只是我的确没什么功劳,什么开拓疆土,诛除叛逆,都是虚名。要说功劳,能让南海人民心向大宋,安居乐业,没有因为苏油的治政而厌弃大宋,这一点上,倒是有些自得。”
  张敦礼翻着白眼:“你可得了吧,吕惠卿在交州上奏,李道成的《南海史补》已然修编完毕,其中提到交趾一户农人在山中发现一本奇兰,凤叶龙根,碧茎雪萼,清馥淡雅,香远益幽。”
  “还说某人离境,纤毫不取,唯携日常收购的山兰数十本。交州人那兰花觉得像极了某人的品行德治,将之命名为‘保和春’。”
第九百九十六章
种山药的道理
  第九百九十六章种山药的道理
  苏油摆手:“吕吉甫的话可不能全信。我觉得他更多的是看在我离任之时,给他留够了公使钱,装满了常平仓,说几句口水话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已,不过那什么保和春没收到,倒是真可惜了。”
  接着笑道:“交趾人就不懂花道,以为花大花多开得热闹的才是好兰花,我那几十本兰草真是收成了地板价。”
  “什么时候带你去看看,你见过就不会说我纤毫不取了,随便一苗在汴京城里出手,价值都应当不下五十贯。”
  石薇说道:“说起这些小油哥哥就不会有完,赶紧料理山药,给蜀国妹妹补一补,不过不能炖,烧,油气不能太重。”
  苏油想了一下,拿出包包里边的笔来在笔记本上唰唰写了一个料理,交給一个丫鬟:“很简单,就照这样做吧。”
  丫鬟去了,张敦礼又好奇起来:“苏家庄子上的山药和外间都不一样,我庄子上庄户种植的那些,七歪八扭难看死了。而苏家庄子上的,被称为铁棍山药,又粗又直,宫里指定了要供奉。”
  “后来我向八公要了些种苗,想着七弯八扭的肯定是遇到了下面的石头,便让庄户深挖,挑去下边的石块,倒是能够种得直了,却不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而且庄户们抱怨山药扎得太深,挖起来太费劲了。”
  苏油乐得都不行了:“你这东主太过于想当然,带累庄户跟着倒霉。种之前为何不来问问?”
  “尉氏县修建别业,用到了大量的竹材架子,别业修好之后,竹材就没啥用了,被弃如敝履。”
  “八公便收了不少起来,将之剖成两半,去掉中间的竹节,找一处向阳的坡地,松土之后将半片竹管平铺在坡上,高的那头放上山药苗,用土盖上。”
  “因为土层浅,土里营养就丰富,施肥肥力也容易达到,所以山药当然长得又肥又壮。”
  “加之根部被阻挡,只能沿着笔直的竹管生长,这就是‘蓬在麻中,不扶自直’的道理。”
  “你让庄户深挖,挑石头,底层生土被翻上来,营养不足,山药自然长不好了。”
  “所以别家的山药都是竖着长的,我家的山药,却是沿着土表横着长的,不但长得笔直粗壮,还有一桩最大的好处,就是收获的时候轻松异常,就连扁罐都可以用手刨出来!”
  “你既然已经想到了山药遇到阻碍要拐弯的道理,却只想到将阻碍去除,没有像八公那样,将这种阻碍合理地加以利用,方向一开始走反了,从事半功倍,变成了事倍功半。”
  “嗨!”张敦礼手扶脑门:“简直了!八公这都怎么琢磨出来的!难怪司农寺的小官见到他都得规规矩矩喊令公!”
  苏油笑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张敦礼表示不服气:“山药却也不在五谷之内!”
  蜀国公主也是佩服,微笑道:“弼儿,扁罐,学士说的,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这件事情,为什么姨父失败了,而八公成功了呢?除了丰富的农事经验,还有考虑事情的方法。”
  “每件事情要做之前,从思路的正反两个方向都考虑一遍,事情才能做得周全。”
  扁罐和王彦弼都是小脑袋直点。
  石薇拉着蜀国公主的手:“妹妹就是厉害,什么都能讲出一番道理,我就不行。”
  蜀国公主嗔道:“姐姐这话,在小苏学士和张驸马面前说,也不怕被他们笑话。”
  说完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充满了不舍:“好在扁罐知礼懂事,我如今也算对贤伉俪有了个交代。”
  石薇说道:“就在左近,我们可以日日相见,扁罐也可以日日来起居,就怕到时候你还嫌我们烦呢。”
  蜀国公主脸上焕发起神采:“怎么会?姐姐来了,很多事情我都觉得有了主心骨。”
  这时候席面上来了,一道菜式让蜀国公主眼神一亮:“这个菜怎么做的,可真好看。”
  苏油说道:“这菜式很简单的,就是分别将山药,胡萝卜,芹菜段,水发木耳下到鸡汤里烫到七成熟,然后炒锅下少许素油,鸡油混合烧热,下烫好的蔬菜大火快炒出锅,除了这些,只放盐,要的是一个清香爽脆。”
  玉瓷盘里的菜黑白分明,红碧相称,看上去非常赏心悦目。
  蜀国公主吃了一口:“不错,非常清爽。大家吃饭吧。”
  皇家的规矩吃饭时坚决不说话的,和苏家的野路子不一样,蜀国公主能和几人同桌共餐,这已经是将大家当做自己人了。
  扁罐和王彦弼很能吃,每人吃了三碗米饭。
  吃过之后,席面撤下去,蜀国公主让两个孩子去做作业,大家移步到偏厅里说话。
  以前的蜀国公主府苏油也去过,当时摆设都是琴棋书画,金石古董。
  如今这偏厅中,多了很多女人味,各式美丽的瓷器花瓶,插着鲜花,莲蓬,芦苇。
  书房上的摆设,也换成了清一色的竹器,苏油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原本是自己家中的珍藏,被石薇给好妹妹搬了过来。
  石薇这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蜀国可能只是提了一句,石薇就给闺蜜打包了。
  要说不值钱是真不值钱,但是很多东西年份够老,是苏油当年在蜀中读书的时候四处收集的,花的功夫大了去了。
  蜀国公主明显也很喜爱这样的东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想来都是学士的心爱之物,姐姐她不懂,随手就送过来了。”
  苏油也不可能为了这个跟石薇生气,笑道:“东西有人用就好,在我那里也是放库房生灰,还容易招虫子,每年还得翻出来保养,麻烦得很。”
  说完拿起桌上的笔筒:“这个其实是成都府大慈寺门口算命摊子上的签筒,被不知道多少人摸得光可鉴人,如黄玉沁红一般,起码是七十年以上的物事。”
  “算命先生不知道珍惜,任其沾惹污秽,我用一个黄白铜签筒跟他换了过来,收拾干净,保养一番之后,就是这效果了,做笔筒刚刚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