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8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8/1605

  长子苏迟已经十五岁,二十七娘早早就给他看好了人家,明年就会迎娶老状元梁颢的曾孙女过门。
  二十七娘问道:“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还没开饭呢。”
  苏油说道:“这怎么行,饿着孩子们怎么办?赶紧开饭吧,我先去看看子由,不要等我。”
  二十七娘说道:“那不好……”
  苏油摆摆手:“就按我说得做,我苏家的礼数,从来不在这些地方。”
  说完转身入内室去了。
  两个妞妞牵着二十七娘的衣角:“娘,我饿……”
  二十七娘咬了咬牙:“那就听你小幺公的,我们先吃。”
  苏油来到内室,苏辙一脸病色半躺在床上,对着苏油拱手:“小幺叔。”
  苏油自己拖了个凳子坐下来:“今天廷对,李定,舒亶,张璪三人,操权枉法,欺君罔上,已经下狱了。”
  “之后陛下留我说话,所以回来晚了。”
  “子由放心,子瞻不是大过,很快就会出来了。”
  苏辙惭愧地说道:“长兄入狱,追迫又那么急,是我失了分寸。还是得劳累小幺叔出手,果然如水银泄地一般干净利落。”
  苏油说道:“陛下本意也不是要深责,这事情说起来很复杂,待日后再与你细说。不过你得赶紧好起来。”
  “我本来求陛下留你在身边帮我,但是陛下的意思,是要提拔你。”
  见苏辙摇头,苏油说道:“我跟陛下说了,先放你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政务,我们不走幸进的路子。”
  “其实你知道的,我们理工之学,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容易出成绩。”
  苏辙得知苏轼无恙,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头,病情就已经好了一半:“那兄长他……”
  苏油说道:“大苏他的确有一些过错,应承之罪,我们认。估计会有薄惩,但是不至于太过。”
  “陛下给了我一个月的假期,除了完成诸事条陈之外,意思很明显,就是在大朝会后宣布任命。”
  “到时候子瞻是什么情况,现在担心也没用,我估计吧,大约在下州知州和上州通判之间,不会再严重了。”
  苏辙也是跟着张方平赵抃文彦博多得锻炼的人,这些政治上的风向一眼都能够看得出来,点头道:“的确如此。”
  苏油说道:“那明日大家就一起去尉氏,先避避风头。我估计还得花点时间,要见见宗兄,还有程公,史公,石家也得去拜访,安排完一些事情,我估计得再晚一两天。”
  苏辙点头:“都听小幺叔的。”
  苏油说道:“你这都是累的,这段时间提心吊胆的确辛苦。”
  “尉氏庄子上有汤泉,你安心休养,如果有精力,到时候便帮我看看条陈。肚子好饿了,我先出去吃饭去。”
  苏辙终于笑了一下:“小幺叔从来都是饿不得的。”
  来到外间,见孩子们都开动了起来,苏油自己添了一碗饭坐下来:“都认识了吧?”
  刚开始苏迈和二十七娘还以为那两位是苏油的跟班,却原来一个是日本友人,张散的妻弟;一个是徐泗大侠程杲的弟弟。
  苏迈一直跟在父亲的身边,对大苏启用的程杲很熟悉,就忍不住往程岳脸上看。
  苏油知道他的困惑:“这就叫洗心革面,你小幺奶奶用药膏替程兄洗去了金印,现在他也是南海功臣,朝廷命官,功劳不比兄长程杲稍弱。”
  说起这个程岳就不自在:“少保,我想向你告假。”
  苏油点头:“回徐州看看你老父亲和兄长,年后再回来吧,不急。”
  “明天跟我去四通,让他们给你置一车年货,你老父亲见着指定高兴,相信你押镖也不会失道的对吧?”
  程岳一脸的羞惭:“也不知道那些三山五岳的弟兄还在不在。”
  苏油想起一件事:“你老家徐州到郓州水路不过五百里,郓州有个梁山泊,现在成了盗匪的渊薮,那里的头领你熟悉不熟悉?”
  程岳说道:“这个得打听之后才知道。”
  苏油点头:“那就打听一下。郓州是河北保障,朝廷是不可能容忍盗匪在那里自立山头的,听说现在上头都在种地开荒?这不就还是背着个土匪名声老百姓吗?”
  “大宋的军队打自己家老百姓,我不认为是什么光荣,如果与你相识,劝他接受招安吧。”
  “不管认不认识,告诉他,机会只有一次,不然,我会亲自去擒他。”
  程岳拱手:“不劳少保出手,就算我不行,还有兄长呢。”
  “那就好。”苏油交代完,才对苏迈点头:“吃饭,维康你放心,你父亲没事儿。”
  苏迈也点头:“小幺公回京,我们自然就放心了。”
第九百八十三章
赵孝奕
  第九百八十三章赵孝奕
  吃过饭,将孩子们安排好,程岳和平正盛也安排到了客房,苏油这才和苏迈,二十七娘来到苏辙的卧室,细细说起事件的经过。
  苏迈也将这几日的奔劳情况做了个说明,感慨道:“当年父亲提掖称颂过的人,大多避之唯恐不及,只有过广陵的时候,扬州太守,父亲的好友鲜于先生赶来相见,结果也被台吏拒于岸边。”
  “后来听说有人劝他烧毁与父亲往来文字,否则怕是要入罪。鲜于先生坚决拒绝,说:‘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
  苏油点头:“患难见交情,这是一说,不过要是你父亲的挚友们纷起营救,只怕局面要大坏。”
  “陛下已经命内侍省冯宗道监督另审你父亲的案子,这就简单了。”
  说完对众人解释:“宫中太皇太后,太后,皇后都对子瞻青睐有加,此案虽然未决,但是再无大碍。”
  几人都是点头。
  苏油对二十七娘说道:“你们这次处理得很好,虽然子由,维康奔走,但是也没有动用四通商号的力量干预,公事公办,拎得清,放得下,应对得体。”
  二十七娘脸上一红:“我是去求过父亲和程公的,不过他们说这是国事,不能因私废公,真要是请托到了宫里,陛下的面子当不好看。”
  苏油说道:“二老的主意拿得定啊,是这个道理。”
  其实以如今四通商号的实力,在京中的影响力堪称巨大,不过这个力量如果被滥用到干扰朝政,却是苏油不愿意看到的。
  如今要在汴京城生活,要和四通超市脱离关系,几乎不可能。
  汴京人的衣食住行,处处都有四通的影子。
  而相应的,四通的影响力,也深入到了汴京城的方方面面。
  主妇们最喜欢逛的便民万货集,每日三餐的精米,面粉,油盐酱醋茶……
  士子们爱用的笔墨纸砚琴棋书画……
  农人们的农具,种子,禽畜苗……
  工坊里各种机械,工具,生产物资……
  商人们的行会,洽谈,货品托运,寄存,商业拆借,担保……
  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这个巨大的经济体里,无数人在各个节点上生产,无数人在各条渠道上奔忙,他们和经济体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依附在这个实体上,为自己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奋斗着。
  而这个实体,也因为这些人而越发的壮大。
  汴京城和周边望畿十六县的人口多达千万,直接与四通存在经济来往和雇佣关系的,高达十万,而有间接来往的,更是多达四十万。
  如果加上这些人的家属,子女,怕是会过百万。
  这些人,都是这个王朝的建设者,而四通给他们的薪资,别说是一般的小老百姓,就连七品的县令,有时候都羡慕不已。
  流水的官员,铁打的衙门。
  官清如水,吏滑如油。
  作为大宋政府机构最底层的小吏,作为开封府的土著,谁没有几个亲戚朋友在四通的旗下的相关工坊,仓库,商铺,车马行,城建,路建等下属分支机构里边做事?
  所以他们的屁股朝哪边歪,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三个御史在搞事情的时候,四通商号总部情报分析司——对内的忘雨阁,同样没有忘记调查他们,而且资料详实得多,就连李定家里人每天吃多少猪肉都清楚。
  当然这些是不能告诉二十七娘,更不能告诉苏辙的,民间单位调查官员,哪朝哪代都是一口背不起的大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御史们知道的,就是御史台的小吏和苏家关系好,照顾得周道,但是那是人家有钱消费得起,小吏们拿了红包,也是理所当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8/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