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8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7/1605

  “不过苏轼的诗词,也的确有讥讽朝臣,取笑幸进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理当训斥,文名,不是给他这样用的。”
  “如果真有毁慢君王的文字,治其大不敬之罪,受诛戮之刑,那也是他自找的。”
  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赵顼听得极度舒适。
  他搞苏轼,其实根本目的是打击蠢蠢欲动的保守派,结果保守派们并没有跳,反倒是其余派别的众臣纷纷上书,要求宽释。
  赵顼点头:“那苏油呢?此次召回京城,本来是要大用的。”
  吕公著心底苦笑,此次二苏事件,也难说没有帝王心术在里边。
  先敲打一番,看臣子有无怨怼之心,再轻轻放过,使之感恩戴德,然后大力启用。
  这样的手法,也是常见。
  不过这种话没人敢在明面上表露出来,吕公著只笑道:“苏油啊……太坏了。”
  赵顼愣了一下:“何意?”
  吕公著笑道:“苏明润这番姿态,要说占理,自然是处处站在理上。但是很明显,有点得理不饶人的味道了。”
  “他真的需要星夜入京吗?晚几天上路,或者先发谢表,其实都是可以的。他之所以要这样做,真没有一点跟御史台斗气的意思?”
  “苏明润虽然有干臣之能,宰臣之器,但是到底年轻,还有些盛气,遇到不平,还需要发泄出来。其实在老臣看来,没有这个必要。”
  这么一说,赵顼也笑了,苏油有理有据还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然后还表现得如此大公无私,其实也有些“演过了”,在政客们眼中,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所以吕公著说他“得理不饶人”,恰如其分。
  见到赵顼也笑了,吕公著心底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过这些也有点求全责备了,老臣在他那个年纪,气局比他狭小多了。”
  “能够做到现在这样,已经有几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在里边,虽然遭遇挫折不公,却还在制度的范围里边行动,没有一丝一毫的小动作,这就已经是非常之量了。”
  “刚刚陛下让我看了他的谢表,无一语及己,无一语矜功,只在就一事论一事,我看满朝文武里边,这等恢弘雅望之臣,实在是屈指可数。”
  “仁宗皇帝当年评断其‘仁性天生’,识人之明,令老臣叹服。”
  赵顼问道:“那吕公觉得,苏油就任何值比较恰当?”
  吕公著呵呵笑道:“这个不劳陛下操心。”
  “哦?为何?”
  “刚刚说了,苏明润恢弘雅望,虽然身处乌台,也必不以自己是待罪之臣,因此该守的制度,他肯定会守,该做的事情,他一定会做。”
  “外臣入京,除了谢表候旨,流诠序功,便该是谏议论政了。因此陛下只需要静待,相信很快苏油便会有言事折子送至御前。”
  “到时候陛下便可观察其志。”
  “若论军事,可预枢密;若论财计,可入三司;若论时政,可列中书;若论阙失,可理台谏。”
  “十八年外任锤炼,大器早成,陛下难道还害怕他不能胜任哪方面的职任吗?”
  赵顼也乐了,这方面倒是自己多虑了。
  同时也很欣慰,苏油和他同岁,在内心深处,赵顼也有将苏油当做自己一代人,甚至说,将他当做另一个自己。
  如今苏油先后得到了司马光,王安石,富弼,文彦博,吕公著等一干老臣的认可,赵顼觉得,这也标志这自己这一代人,得到朝中元老们的真正认可,让他们可以放心的标志。
  相比别的,这一点尤其让赵顼舒适,于是点头道:“也是,如此就等着吧,太皇太后近日抱恙,我还得过去起居,刚刚那些话,吕公在外不要宣扬。”
  吕公著躬身:“臣领会得。”
  ……
  其实赵顼和吕公著都失算了,苏油的确是在写言事折子,但是他想写的内容,军事,财计,时政,阙失,全都包括。
  入朝三件事,谢恩,论事,荐人。
  苏油一点功夫都没有耽误,他真没当自己有什么罪过,写完谢表,便在准备上言事折子。
第九百五十九章
进取之时
  第九百五十九章进取之时
  以堂堂之阵,给朝中小人一次厉害的反击,让天下人和朝堂看到,事情应该有另外一种做法,这就是苏油要干的事情。
  这里边,皇帝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自己在赵顼心里的地位,自己清楚,但是作为一个稳如老狗的干臣,亦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皇帝宠信你是一回事儿,而依仗皇帝的宠信为立身之本,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必然会被朝臣们鄙视唾弃。
  真正士林交誉的大人先生,是不可能沾惹上“幸进”,“谄佞”这样的名声的。
  但是和朝臣们站在一起,又要得到皇帝的宠信,如何才能做得到?
  其实很简单——有用。
  只要你对双方都有用,那就行了。
  赵顼是水准以上的君王,虽然也时常冲动,盲目,犯错误,耍小心机,但是至少对国家是上心的。
  这就是苏油和他的共同点,把握住这一个共同点,苏油和赵顼的关系就牢不可破。
  而朝臣那边,人物形形色色,如走马灯那样换来换去,苏油也没指望能得到所有人的看重。
  他只需要得到为这个国家尽心尽力,舍生忘死的那一帮子支持就可以了。
  大宋养士百年,这样的人,其实在这个时代很多,但是因为欠缺了后世的理论工具,科技力量和政治经验,所以虽然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苏油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东西交到他们的手上,告诉他们该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小地方实践出一次次符合大宋现实的成功经验,然后在同道中推广,吸引更多有道一同之士参与进来,最后形成巨大的政治力量。
  当这股势力进入朝堂之后,会给朝堂带来一股充沛的正能量。
  真实历史上,温和改良派也不是没有,但是他们缺乏了来自底层庞大坚实的根基,因此被保守派和改革派轮番打压,连泡泡都没能冒出一个。
  苏油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将这个根基打造得坚实无比,必将反应在上层的政治博弈之上。
  如今朝堂,虽然还是“改革派”在主事,但是主事人已经变质,人才已经凋零。
  后辈继承者,沦为了只知道倾轧固位的小人。
  保守派则早就散于四方,以地方包围中央,对中枢的命令阳奉阴违。
  但是全是元老,改革派也摇撼不动,只能狩猎苏轼这样的小辈充饥。
  这是一个机会,苏油决定要把握住。
  而这个时候,皇帝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
  苏油记忆之中,明年会一件历史大事发生——元丰改制。
  真实历史上的元丰改制,并没有彻底解决宋朝的痼疾,最后成了赵顼巩固了自己的权力的工具。
  虽然让大宋的政治力量朝皇权那边发生了重大偏移,但是对国家的帮助,并不明显。
  大宋的皇权,在中国历朝历代可谓是最弱的,赵顼索取更大的权力,其实无可厚非。
  苏油只需要在认可这一点的前提下,将改制变得更加精细,务实,就能对国家有益,那就能满足最大多数政治势力的需要。
  打着皇帝意志的旗号,打着恢复古制的旗号,打着重拾汉唐大朝廷大格局的旗号,往这里边掺入自己的东西,可以将这场官制改革,变得既滋味丰足,又强身健体。
  这就是药膳的功效,高明的厨子才搞得出来的东西。
  大宋的政治制度架构,其实已经非常合理了,问题在于效率,执行,还有就是责权。
  从哪里下手最好?自己所处的地方,就是个最好的靶子。
  台谏,天子耳目。
  御史纠省百官,谏议扶正天子。
  在唐代各司其责,到宋朝渐渐合而为一。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耳朵里边生出了利爪,眼睛里边长出了獠牙?
  这明显是一个缺乏制衡监督的部门,那朝中可不可以存在这种缺乏制衡的部门呢?
  答案是可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7/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