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8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1605

  苏油猛然想起一个人来,将扇子啪地一合:“我知道了!你姓唐,唐慎微唐审元!是也不是?!”
  年轻人大吃一惊:“我一介乡医,兄长何从认识我?”
  苏油笑道:“赵公前几年按蜀,说是采访蜀州晋原的时候,得了风疹,被一采药少年救治,很快就好了。”
  “但是少年告诉他,说这病在一定的时候还要复发,担心赵公仓促发作一时难请医生,于是预留方药,嘱咐他在某年某月旧病复发时,按照留方如法治疗。”
  “果然,到了少年医师预定的时间,赵公的风疹突然复发,赶忙取出少年预先留下的方药依法救治,经过半月的时间,彻底痊愈。”
  “赵公这才得知少年医术高明,连忙派人找寻,却已经不见了少年踪影,只访得少年乃华阳世医之家,姓唐,名慎微,字审元。”
  “嗜好经方,因此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故而收集到很多经方,是不是?!”
  “你可让赵公好找啊,竟然跑到南海郡来了!”
  唐慎微越来越惊讶:“当年留方之后,因为一味三七,我便去了嶲州,后来得知此药出于大理,于是又去了大理。”
  “听闻交趾播乱,我想肯定有大量灾伤需要救治,于是又跟小高相爷一起去了广南。后又听闻朝廷在湄洲安置河北移民,心想他们肯定会水土不服,便又来了湄洲。”
  “兄长你到底是谁,与赵公如此相熟?还知道我的名字?”
  苏油有些哭笑不得:“亏我在蜀中托人遍寻于你,结果你就在身边不远。”
  石薇笑道:“这是我夫君苏油。”
  唐慎微大惊失色:“嫂嫂原来就是栩卫仙卿石娘子!”
  呃……不是应该先拜见我吗?苏油有些发愣,赵抃来信说唐慎微其貌不扬,言语憨直,不以仕途诊金为务,只对经方兴趣颇深。
  说白了,就是一情商超低的家伙。
  不过和陈昭明一样,因为专业知识太突出,掩盖了这方面的缺陷而已。现在看来,还真是一点都没错。
  就听唐慎微说道:“无怪那风疹方似曾相识又说不出出自哪里,原来是出自荆湖南路的峒方!嫂……仙卿,我……没猜错吧?”
  石薇点头:“是的,这是四哥抄给我的验方。”
  唐慎微说道:“我的方子重用黄芪,而仙卿重用桑叶、竹叶、毛冬青、芦根。都是南洲随处可见之物,因地而治,便宜很多,说起来,还是郡君的的法子更好。”
  石薇说道:“治病救人,没有什么好不好,药合用就成。倒是你的这身医术,难道尽是祖传?蜀中没有什么姓唐的名医啊?”
  唐慎微满脸通红:“我家虽然世代行医,但是祖辈的医术,其实……我正是痛感与这一点,才广采经方,结合自己的思考辩证,推断效用。我治好的一些士大夫们,在读书的时候读到医方,也常常摘录相赠。”
  苏油暗暗心惊,这年轻人医术能得到石薇的认可,那是绝对的高明,听这意思,竟然是看书自学的?
  大苏也喜欢医术,以他的那份聪明,也没学出个什么名堂来,不由得问道:“你如今收集了多少了?”
  唐慎微想了想:“我的笔记以药物为纲,药名之下,是以之为主药的经史验方,到现在嘛……三十多卷是有的。”
  “多少?”苏油和石薇都是大惊:“华夏经史中隐藏的方药,竟然有这么多?”
  唐慎微也突然大惊:“对了,你是石仙卿的夫君……你……你是苏大学士!”
  呃……到现在才反应过来,木讷到这个程度,也是厉害了。
  也怪苏油自己,一身寒酸秀才的打扮,望之不似二品大员。
  而且估计在痴迷医术的人眼里,石薇才是太阳,而自己,估计跟萤火虫差不多。
  抽了抽嘴角:“大学士什么的,那是朝廷抬举,你是医家,我们现在有是探讨医学,便从薇儿那边论,像刚才那般,称我兄长便好。”
  见唐慎微还要客气,苏油直接将手一摆:“你刚刚提供的这个思路很不错,族兄的《本草图经》,见药不见方,作为工具书作用还不全面,要是在药物之下,配上医方,出处,的确可以做成一部大医典。”
  唐慎微面露难色:“好是好……就是,我也打听过……光《本草图经》上那样的刻版,价格就异常昂贵,加上全书,需要的花费,太浩繁了……”
  苏油摸了一下鼻子:“现在的印刷成本,已经降下来了不少,有了铅活字和蜡刻纸……算了,这些技术跟你细说也是没用,要是我委托书局,将你这些资料整理成书籍,你可愿意?”
  唐慎微大喜:“这是天大的功德,要是兄长愿意印制,我自然是心甘情愿,哪怕不列名字,也是可以的。”
  大员跟你客气说平辈相称即可,可能只是客气一下,你倒真不客气就认了,还真是……这就是无欲则刚?
  苏油笑道:“你倒是淡泊得很,名字肯定是要列上的,但这可不是一日之功……这样,此事由薇儿领头,我们成立一个药书局。一应经费,我来提供。”
  “这书要在《本草图经》的基础上,增加如今新发现的药物标本图形,其后列方,每方药记录下出处,如果是民间的,也要记录下收集的地区。”
  “药材在各地别名,也是个大项,能详细的,尽量详细。”
  “我还记得钱家有个大名医叫钱乙,乃是哑科圣手,咱们将他也拉上。”
  “如此一来,江南,蜀中两地医学集大成,差不多可以考订。”
  “至于北方,我去宫里找陛下,让御药局提供支持,我们要搞,就搞一部大部头,超级大部头的医典出来!”
  石薇点头:“我还可以联系天师哥哥,将玉局观验方充实到其中。”
  唐慎微拱手道:“名不正言不顺,如此一来,这书便不能再叫《经史证类本草》了,是不是得换个名字?”
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
  第九百四十章再见吕惠卿
  苏油问道:“你觉得换成什么名字比较好?”
  唐慎微略加思索:“既然是以药物为纲,方药对照,依我看,便叫《本草纲目》如何?”
  苏油心中大震:“这尼玛……”
  唐慎微听不懂:“兄长觉得不好?”
  “好!怎么不好!哈哈哈哈……就叫《本草纲目》,《元丰本草纲目》!”
  苏油不知道的是,即便是没有自己的干预,等到元丰五年,唐慎微经多年收集整理,也会将自己收集和使用的验方,结合《本草图经》,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目录一卷。
  后经陆续增补,约于元符元年至大观二年定稿,由艾晟校补刊行,更名《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政和六年,医官曹孝忠再次重新校正,更名《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此书总结前代药物学成就,举凡经史百家,佛书道藏中有关医药记载,均加择录,收药达一千七百四十六条,六十余万字。是中国宋代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问世后经历数朝修刊,多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行。
  沿用五百多年后,到了明代,李时珍以该书作为蓝本,编出了中华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典——《本草纲目》!
  苏油以为唐慎微一不小心占了后人的一个便宜,殊不知其实人家本来就是《本草纲目》的祖宗!
  得到这样一个大人才,苏油心里的开心是不言而喻的,直接将唐慎微接到了药局坐诊,与石薇一起配置防瘟降暑的大锅药,在四门设摊,给百姓们免费发放。
  老百姓也不把这个当药,亲切地称之为“四门大碗茶”。
  湄洲暑热,是潜水的好地方,苏油得闲便带着石薇去潜水,采珊瑚,珍珠,四体不勤的身子,倒是变得精干健康起来。
  除了收粮入仓外,湄洲如今倒是没有什么大事,直到几位引伴的纵帆船过来更换蕉麻大帆,才带来了朝廷送到交州的文告,同时,还来了一位老熟人——吕惠卿。
  吕惠卿老了。
  在陕西之时,吕惠卿认为陕西兵制存在问题。
  缘边部队番号掺杂,正军兵马、蕃人弓箭手与汉兵壮勇各自为军。
  每战,多临时以蕃部为前锋,而汉兵守城,如果蕃部得利,汉军方才后出。
  战守不分,每一路必以数将通领之,造成调发不能速集,一道命令需要同时下达给多人,相互之间配合与呼应也容易出问题,导致贻误战机。
  为了提高战力,吕惠卿始变旧法,杂汉、蕃兵团结,分战守,每五千人随屯置将。
  方法定下,吕惠卿具条约以上,边人及议者多言其不便。
  而赵顼觉得吕惠卿的意见好像挺有道理,欲在诸路推广吕惠卿的办法,找人前往陕西考察情形。
  三旨相公王珪给赵顼推荐了一个人——徐禧。
  王珪的意思,其实就是赵顼的意思。
  徐禧这个人,非常对赵顼的胃口。
  徐禧“少有志度,博览周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不事科举。疏旷有胆略,好谈兵,每云西北可唾手取,恨将帅怯尔。”
  一副名士高人的做派。
  王安石行新法,徐禧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献。时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遂以布衣充检讨。
  徐禧的上书里边有一个论点:“朝廷虽用经术变士,表面上看起来已然成功十之八九,然这其中抄袭前人,口头理论一套一套,实际操作一窍不通,对经术和政治完全不理解的,只怕是一半都有余。”
  这个论点,获得了赵顼的激赏,说道:“宜试于有用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