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8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1605

  米粉放入开水锅中烫透,捞入碗内,再将切好的牛肉片和炖熟的牛肉丁、酸菜、香菜,葱花放于粉上,舀入原汁筋骨汤、牛油、花椒粉、胡椒即可。
  这个菜讲究吃个清香本味,忌放酱油,只放盐。
  但是架不住占人对鱼露有特殊偏好,苏油也从众,让周小厨放了点鱼露,照顾占人口味,于是花溪牛肉粉就不正宗了,成了旧州牛肉粉。
  既然都变得不伦不类了,苏油干脆还在每一碗里边加了一个虾仁。
  一个就足够了,这里的明虾大到半斤一个,一个烫好的虾仁,便足有小孩拳头那么大,苏油馋了好久了。
  除此之外,周小厨还表演了一道炙牛肉。
  胡椒是这道菜的大功臣,而旧州,正是半岛上胡椒的最大产区。
  见到王珍等人如此酷爱鱼露,苏油便将鱼露的制作方法大体给他讲了,然后让他有空自己去湄洲取经。
  调味品,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其实是利润极高的大产业。
  比如胡椒,如今虽然不比汉唐那般价等黄金,在福建路也已然开始种植,然而内地所产,还是不如旧州道地,价格依旧在三贯一斤。
  小户人家一年的积蓄,一斤胡椒都买不起。
  一聊起这个,苏油才知道路上见到的那种小灌木,原来就是胡椒。
  于是吃过饭,苏油便要王珍带着自己去考察。
  黑白胡椒,其实都是一种果实,只是炮制的方法不同罢了。
  六月正是胡椒采收的季节,苏油在农人们的介绍下,才知道将刚刚开始变红的胡椒果采收下来,不用去皮直接晒干,得到的就是黑胡椒。
  而将全红的果实采收下来,经水浸去皮之后再晒干,得到的就是白胡椒。
  黑胡椒的味道比白胡椒要浓烈许多,而白胡椒经过水泡和去皮,味道上更加柔和、清香,且香味比较稳定,不易散失。
  但是白胡椒辛辣味更明显,所以驱寒效果更佳,味道更加的辛辣,很多人在吃凉拌菜或者是炖肉时,会放些白胡椒来提味。
  而黑胡椒温度越高味道越浓郁,因此最适合用来制作铁板类的菜肴,也适合炖肉、烹制野味和制作火锅,烹煮鱼,红烧菜肴等。
  石薇给王珍的胃病开了药膳方子,白胡椒炖猪肚,让他一个月吃一次,具有散寒,健胃的功效。
  胡椒怕积水,最好种植在坡地上,不占稻田,收益比稻田高出很多,以前的农户种植的胡椒,都被诃黎残酷掠夺,而权势豪强们助纣为虐,让农户们守着金种子受穷。
  这种现象是苏油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豪强们要发财可以,但是不能用掠夺的方式,自己组织力量开辟胡椒园去。
  如果靠占城人现在所作的这样,播撒种子成苗采收,出苗率低下,生长期长,要四到五年才能进入稳定采收期。
  但是任何农业都有先进技术,苏油在交趾郡让蜀中老农试验胡椒插条繁殖法,已经获得成功。
  从老胡椒树上剪下插条进行繁殖,生长快,产量高,寿命长,隔年就能采收。
  外加上剪枝和矮化技术,种植和采收的难度一下子就降到和种水稻差不多,而且利于大面积推广。
  一斤三贯,在苏油的眼里,依旧是惊人的暴利,而这还是在大宋。
  至于更远的西方,不论是苏油所处的时代之前,还是在之后,因为胡椒引发的战争,那都不是一场两场。
  六百年前,意大利人用了三千磅胡椒,才从西哥特人手里边赎回了罗马城。
  而即将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强盗们公然宣称:“东方是那么的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拾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坐以待毙呢?”
  在那些国度,胡椒的价格,还和中国汉唐时期差不多,与黄金等价。
  因此此次苏辐前来,还要挟先进的种植技术,与金瓯路和日南路的豪强们,一起瓜分这个利润高昂的巨大市场。
  豪强们对此欢欣鼓舞,从王珍对苏油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几天里,苏油开始考察旧州的政务,以及会安市舶务的商业状况。
第九百三十三章
刘蛟
  第九百三十三章刘蛟
  诃黎在占城掠夺的巨大财富,堆满了五大仓库。
  南唐李昪临死前,将江山交给儿子李后主的时候,自己的私库德昌宫就有铜钱超过八百万缗。
  诃黎虽然接手的是一个破败的国家,但是赋税刻毒,加上物产丰富,积累也超过了这个数。
  其中多是昂贵的珍宝,将这些东西运到汴京城,价值还得翻好几番,总价值在一千六百万贯以上。
  等到董非小心翼翼地将库门打开,苏油只看了一眼就说道:“诃黎不亡没有天理,但是新州旧臣,现在肯定内心不安,那就不能再等了,等李都监过来,你们赶紧趁风好发货,我先去新州安抚他们。”
  邹时阑做得地道,投宋就做足了姿态,这份财富,足以洗刷他背主求荣的名声,哪怕是事实,宋廷也照样得赏赐给他高官厚禄。
  就跟后世改换门庭的世家一样。
  而且不管是交趾的李道成,黎文盛;还是占城的邹时阑;甚至西夏的梁屹多埋;青唐的青宜结鬼章;甚至大理的小高相爷;二林部的苏弥;大食的库罗,艾尔普……每一个民族的精英,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邹时阑这么做,不等自己去新州接收,就把王城财富巴巴地送到这里来,说明他心存疑惧。
  于是旧州的工作只好抓紧。
  搞笑的是,石薇在会安镇还挣到了一笔不菲的诊金。
  镇上大豪商胡财主,在诃黎攻打的时候受到惊吓,竟然口目歪斜,舌头伸出嘴外一寸收不回去。
  救治了一个多月,没有效果,家里人急了,悬赏千贯,求人诊治。
  正好石薇打扮成女道到镇上游玩,见到悬赏,便去给胡财主施针,只用了三天,便让胡财主的面瘫恢复如初。
  胡家感恩戴德,以为仙术,献上了千贯钱财。
  石薇转手便给了王珍,要求他在旧州开设慈幼院,收养旧州的孤儿难童。
  胡家人这才知道,救治自家老父的人,乃苏少保家的郡君夫人。
  后来天师道传教到了旧州,胡家人成了第一批信众,协助采办药材,开了医局,后代里边出了几位名医,这却是后话了。
  数日之后,苏油终于踏上了前往新州的道路。
  新州城外,邹时阑,邹亚洛,良保,固伦,以及一班旧朝官员,在城门迎候。
  而跟随苏油的队伍里,又多了王德作为传译和保卫。
  邹时阑的做派,和黎文盛差不多,不过年纪比黎文盛大,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人。
  邹家是占城大族,族中士、农、商、军都有人才,子弟在占城旧朝势力庞大,甚至好几州的执政官,守备官,都是邹家人。
  因此邹家一倒戈,诃黎立刻就雨打风吹去。
  宁海军情报分司其实一直都在暗中做邹时阑的工作,但是邹时阑也一直没有表态,直到诃黎不顾反对决定进攻会安镇,邹时阑才与诃黎彻底决裂。
  苏油给占城的政策,是“香照烧,神照拜,官照做,政要改。”
  也就是说,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习惯,不改变统治阶层,但是施政的纲领和方式上,需要按照大宋制度,予以相应的改变。
  其实政治制度的改变,底下是社会结构的大改变,整体从奴隶制度,转化为郡县制度。
  不过这个从字面上读不出来,占人觉得完全可以接受。
  这个转变肯定会带来一些人的阵痛,但是还是那样,苏油对统治阶层也不是一棍子打倒,而是从团结多数,从改造他们开始。
  一方面是湄洲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亟待开发,能够吞吃制度变革产生的大量的自由民;一方面是占城老王的法令,从法理上给广大农人解开了束缚。
  而对于原统治阶层来说,四通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大量的资金,工坊,以寻求合作的姿态,让他们的收获也很大,生产方式的产业升级和身份阶级,也开始悄然转变。
  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也让他们能够清理出庄园上大量的剩余人口,提高自身收入,减轻负担。
  多管齐下,日南郡经过短期动荡之后,重新安稳了下来。
  什么都比不上赚钱重要,六月是海商到来的大日子,治所重新从内地迁回来,重建海港的工作,让邹时阑忙得脚不沾地。
  苏油的规划里,这里以后会成为四郡中最大最繁忙的港口和集散中心,往东北,直接对接大宋最富有的两浙路,往西南,直接对接麻留甲海峡的出口龙牙港。
  如果说南海以后是一个聚宝盆,日南郡新州港,就会是聚宝盆里最大的一颗明珠。
  邹时阑对苏油拱手:“日南路转运使邹时阑,恭迎太子少保。”
  苏油也拱手施礼:“邹公安定二郡之功,殊不可没,想来朝廷过后还有嘉奖。”
  邹时阑躬身说道:“不敢,之前随诃黎攻略三州,他进攻大宋会安市舶务,时阑未能及时制止,罪莫大焉。”
  苏油伸出双手将他扶起来:“邹公已经仁至义尽了,若非伪王天夺其魄,大宋也不会收占城,列二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