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605

  张胜带领的内务组小露一手,就得到这么好的褒扬,此刻也不由得洋洋得意。
  永春露没舍得摆出来,除了娃子们那一桌,其余三桌上还摆了两坛两百文一斤的蜜酒。
  苏油被八公带着去各桌相敬,一位村里人就说道:“那帮孩童班子我认得,就是城边开早饭铺子的吧?”
  苏油笑道:“正是,今晚就是个意思,都留点肚子,明天才是正席。”
  那位村民笑道:“那不是能吃到鮓笼笼了,啧啧啧那滋味……”
  另一位就笑:“油娃你是不知道,四十二郎回来可是跟我们显摆了整整三天!”
  一桌人都笑了起来,苏油说道:“明天的宴席,家里边能来的都来,鮓笼笼才哪儿到哪儿?还有比鮓笼笼好得多的菜品!这猪肉的肉质如何?”
  乡亲们都点头:“这肉质不比羊肉和乳猪肉质差,烹饪也得法!端是好肉品!”
  苏油笑道:“如果大家愿意这样养猪的话,开春之后,家里有断奶小猪的,可以来找我,我将法子告诉大家。”
  好几个乡亲便道是家里母猪都怀上了崽子,等翻过年便找苏油去看。
  宋人不吃午饭,于是明天的宴席定在下午,那就不用着急,有大把时间料理。
  吃过饭苏油便安排孩子们在祠堂里打地铺。
  本来要安排孩子们去新房的,不过老伯爷不同意,说是还没有正式搬家,今晚熬过,明天才能住进去。
  好在孩子们也是习惯了地铺生活的,从旁边柴房搬来草料,铺在地上倒头便睡。
  次日一大早,大公鸡都还没有开始叫,苏油便被老伯爷叫了起来,今天是搬家的好日子,时辰都是看好的,错过不得。
  其实都搬得差不多了,就差安床和开火两道主要仪式而已。
  安床只是和称呼,其实还包括卧室里的主要陈设。
  娃子们也起来了,自觉将柴草搬出屋外,打扫干净祠堂正屋。
  苏油被八公收拾得干干净净,端着苏家祖宗的牌位放在胸口,身边是小媳妇石薇,捧着苏油父母的牌位。
  两边是两排娃子,手里边拿着马桶被子衣料包袱等卧室用品等着。
  旁边则是三哥五哥六哥几个帮闲,还有村里木匠,领着人将老床卸了,现在也拿着花板床柱,等待出发。
  良辰已到,三哥在前边打起引魂灯,八公自己端着苏家祖宗牌位,领着苏油和娃子们从祠堂出来。
  五哥六哥跟在两边,一边走一边抛洒纸钱,嘴里还不住念叨:“油娃爹妈,小油如今出息了,今天要搬新屋,以后我也就跟着你们享福了……”
  “老屋实在是不堪住人,新屋子是城里程家姻亲给起的,我也托大未跟二位商量,不要生气,新屋子好啊,住新屋子多好……”
  “还给小油说了一门亲,河对面大户石家的薇儿,捧着你们的排位进新屋,就算你们认了这新妇了……”
  “这方圆四里八乡,跟小油同辈的还真不好找,俩孩子脾性相投,又都知根知底,总比外面胡乱找的强,你们说是吧……”
  “那就保佑俩孩子平平安安,长大了开枝散叶,光大家门,反正我看小油是好的,乡里多了不少的猪鸡鱼鸭,都多亏了他啊……”
  围着新宅子绕了一圈,队伍这才进入新家,来到院内。
  八公又领着苏油,挨屋走了一遍,一路介绍。
  这里是书房,书籍是城里明允媳妇送来的,油娃是要走读书路子的……
  这里是厨房,坛坛罐罐里都是作料,好些都不是乡下东西,是油娃在城里添置得的……
  这里是库房,尺子规矩都是黄铜的,金灿灿的,好看不……
  直到最后走到堂屋,这才让苏油安放好牌位,然后摆上供礼,点燃香烛祭拜,算是将祖宗父母的神位请到了新宅中安置。
  做完这趟功夫,接下来便是接引诸路宅神。
  除了苏油熟悉的门神,灶神,还有护佑房宅的地基主,镇宅的真君,看库房的仓神,掌握财富的财神,看守水源的井泉童子,上天派驻的代表叫天官……
  就连厕所,都有厕神需要安置。
  一时间院里处处火光香烟缭绕。
  接着便是请新火了。
  大宋风俗,每年要在清明过一次寒食,寒食之后,灶中另行生火,这个规矩从皇宫到平民百姓家,都是如此。
  新家起火,也是一样。
  八公丢给苏油一根榆木棒子:“来,请火吧。”
  这是要钻木取火的架势,苏油不由得想抗议:“我用竹子可以不?”
  八公便对几个老哥哥笑道:“你看油娃到底是要读书的,行事多雅称?听说官家取火用的枣木,寓意早生贵子;有钱人家多用榆木,取意榆荚如钱……”
  “用竹子生火好!竹子高洁,做纸做笔,是书香门第才有的做派!”
  几个老哥哥也点头称是,八公说得在理,以后我们可龙里苏家,请火都用竹子了!
  苏油不由得腹诽,又在过度解读,其实竹子取火就一个好处,快!
  找来三根干竹片,取过折刀,在一块竹片上用刀尖刮下一些竹刨花,夹在两根竹片中间,然后在竹片上开了一个口,口子中间得到一个小孔,与竹刨花相通。
  拿口子在第三根竹片的刃口上来回摩擦,很快竹片刃口便发黑碳化,火星通过小孔落入竹刨花中,三两下竹刨花便冒起了浓烟。
  取下刨花,用干草裹起来挥舞了两下,一团火光便冒了出来。
  几个苏家长辈看得目瞪口呆,这才几息功夫?!
  八公都高兴坏了:“好!得火如此迅速,说明祖宗父母对这新宅子满意得很!好兆头!”
  苏油压根不知道得火快慢还有这般说道,反正八公你开心就好,赶紧将干草送入灶台引燃干柴。
  接下来就没什么大事儿了,长辈们忙着木工重新拼床,归置东西,苏油只需要带着内务组准备吃食就行。
  这吃食很讲究,一种以黑芝麻,花生,糖渍橙皮,猪油,红糖为馅;一种主料差不多,不过橙皮换成了蜜渍桂花,用糯米粉调团包裹后,下锅煮起来。
  锅子中的糯米团莹白如玉,在水中载浮载沉,因此被大家称为浮圆。
  据码头见多识广的客人们说,这东西在北方汴京也刚刚才有,那边管这个叫牢丸。
  好吧其实就是汤圆,为了将蜂窝煤炉好好利用起来,苏油便发明了几样需要小火才烹饪得好的吃食,其中边包括了汤圆和红糖醪糟蛋。
  义棚早餐,那是越来越丰富了。
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
  第九十二章模棱公
  很快汤圆煮好了,满满一大锅白色的团子。
  苏油便招呼帮手的乡亲们过来吃饭。
  八公还在门口放起了两挂鞭炮,苏油一听赶紧跑过去观看。
  火药啊!穿越者的神器,不了解一下怎么行!
  鞭炮噗噗噗地响,烟冒得厉害,动静不咋的。
  八公也不太满意:“陈的,城里硝药铺子挺坑啊……”
  苏油便偷偷拉了拉他的袖子:“硝药铺子,怕是程家的……”
  八公撇了撇嘴:“反正就是个意思,走吃浮圆去。”
  乡亲们难得吃到一次甜食,一口下去,顿时乐得见眉不见眼了:“甜的!居然是又香又甜又糯的团子!”
  石薇当然是最开心的一个了,捧着碗过来问张胜:“大哥哥你们城里每天早上都是吃这个吗?”
  张胜说道:“可吃不起这个!这个是款待过路的贵客用的,义棚里最精致的饭食了,一碗四枚浮圆,就是五十文呢!”
  这下乡亲们更加开心了,油娃搬这回家,谈资够半年了!
  吃过浮圆,宴席便该准备起来了。
  乡里宴席,肯定是以各色蒸菜为主。
  猪骨头,鸡,鸭,昨晚就吊起了高汤,现在正是好时候。
  肉丸,酥肉,炸了两大锅。
  梅菜扣肉是义棚做老了的了,甜咸烧白,也是后世传统九斗碗的传统菜式,做法也不复杂,苏油便添上了这个,用剩下的汤圆馅,设计了个夹砂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