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1605

  书院讲的那些道理,就连自己这样的妇道人家都听得懂,合情合理,浅显明白。
  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大宋、热爱官家、热爱父母。
  学校管饭,还有加餐,孩子们偶尔还会偷偷带一两个小糕点,小糖果回来孝敬自己。
  看着自家野孩子一日日变成懂事的小郎君,妇人们就觉得,自己受再多的委屈磨难都是值得的。对给她们的孩子带来这种转变的苏油,甚至有一种感激之情。
  找了一大圈,发现石薇正在书房里与一名老道研究药材配伍。
  苏油见到道长,连忙躬身施礼:“二十年不见,道长还是一般康健,就是头发见少了。”
  道长起身稽首:“善哉,明润给出的题目,贫道整整花了整整二十年方才解出来,当真是百无一用。”
  苏油赶紧还礼:“道长太谦逊了,你以一人之力,带动起一个学科,后世之人提到有机化学,成都青羊宫张张芷皋院士的名头,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张道长就是当年在青羊宫发现杜仲胶是的守库人,之后被张天师抬了品级,专门研究胶漆一门。
  但是过程非常艰难,直到去年第一批橡胶草出来,张道长方才结合其余几种植物胶,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硫化胶。
  张芷皋取过一根胶皮管子:“明润你看,这便是利用你寻来的胶草制得的弹性硫胶,我们用了挤出成型技术,将之制成了胶管。”
  大兴奋时期已经过去了,张道长现在充满了科学家的风范——淡淡的装逼范儿。
  石薇喜滋滋地摸出一件宝贝:“还有这个,这是根据你的意见,设计出来的水银血压计和听诊器。”
  苏油问道:“试过了吗?”
  石薇说道:“试过了,我们在马和牛的脖子上都试过了,很明显,血液的压力是由心脏的压力提供的,因为汞柱的跳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
  呃,马和牛……
  苏油说道:“这个对医学是有极大贡献的,比如我听说椰子汁可以通过针管直接输入到病人体内,给病人补充养分……”
  “真的?”石薇很感兴趣:“那得试试……”
  苏油赶紧阻止:“先发明注射器吧,拿猪做实验,从小剂量开始。”
  说完取来一张纸,画了个注射器的图稿:“大致就是如此,针头可以用银针,如今你们用的银针硬度不错了吧?”
  张道长点头:“纯银的针都是老辈儿再用了,如今天师府的新手都用掺了银和锑的银针,硬度好很多。”
  苏油笑道:“空心针管的事情让大石头给你们搞定,就和空心面条是一个道理。”
  蜀中利州路有一条河叫中江,江水从一个县城当中穿过,县城因水而名,叫中江县。
  中江西岸有个镇叫谭家镇,川中和陕西的贸易兴起之后,谭家镇成为商贾马夫往来之地。
  镇上一户人家叫谭老六,发现了商机,开起一家汤饼店。
  为了招揽生意,谭老六夫妇挖空心思,发明了一种面条,“允直中通”,细如银丝而中心有孔。
  这种神奇的面条让谭老六生意火爆,于是就有人给谭老六出主意,效仿眉山汤饼晒成干面,这样就能作为商品发售了。
  谭老六觉得这是个发家的门道,制作出空心挂面,大受往来客商好评。
  空心挂面的手艺惊动了中央,赵顼利州路转运司呈送,品尝之后大加赞赏,列为贡品。
  如今就靠制作这种挂面,整个谭家镇都发达起来了,空心挂面因为其空心和成为贡品两个特点,被来往客商称作“藕面”或者“宫面”。
  其实面条空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面条进行“盘条”的时候,有一个拧的过程,会在粗条中间形成一个孔道,在其后“上竹”拉面的过程中,面条和中心孔会同步越来越细,成为最后的空心面条。
  空心针也是同样的道理,延展性好的金属如金银铜,拉伸空心的细柱体便能得到。
  张道长将苏油的想法记录在纸上,加上图纸,准备寄往汴京。
  除了这些,张道长还附加了一大堆的资料,苏油问道:“这些又是什么?”
  张道长比获得硫胶得意多了:“这是仙卿整理的资料,在几处湿热沼泽都能大用的方子。”
  石薇说道:“这是疗蛊验方,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所载蠱毒七门,共收六十一方,共一百零三味药。”
  “我统计了一下,其中用桔梗的有七种,用藜芦的八种,用蘘荷的九种,用雄黄,巴豆的十一种。”
  “消积聚痞块,方用千金恒山丸,鳖甲丸,多异类灵动之物,行气逐血之药,其泄厥阴,破症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
  “疗水肿的,千金疗大腹水肿方,用牛黄,昆布,海藻,牵牛子,桂心,椒目,亭力。”
  “另有麝香丸,
方用麝香,甘遂,芫花,人参。皆以见利小便为效。”
  “其余还有毕澄茄、皂荚、野菊花、防己等,主治蠱毒,咳逆,泄痢,肠澼和杀虫。”
  “此外配伍药物,还需要襄荷。就是莲叶。史游《急就篇》云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要用白藕的荷叶”
  “还有巴豆,虽为辛温有毒之品,但本经谓其破症瘕结聚,坚积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除鬼毒蠱疰邪物。”
  “雄黄能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在寒战发热,恶心下痢,腹部膨胀阶段,多用张仲景治伤寒发热方,加己椒苈黄丸,往往有效。”
  “而在痢疾期,即医家所谓‘伤血’的阶段,方可用毕澄茄,广木香。”
  “如肝脾肿大,还可用麝香,血珀,黑白丑,肉桂,沉香,大戟,作为丸药,日服三次,每次饭前服一钱。”
  “这药是我在交趾所制的,在这里不算精贵,也有一些效果,感觉比天师哥哥用鹅血鸭血疗血痞之法治疗该病对症。”
  说到这个,石薇就好像换了个人一样,滔滔不绝,与张道长讨论起辩证病例,直接将苏油抛到了一边。
第八百七十章
老张的有机化学
  第八百七十章老张的有机化学
  两人聊了一阵,话题又转到儿科,说到小儿惊热也是交趾的常见病症,张道长又感谢石薇和苏油给汴京城天师府送去的珍珠粉。
  珍珠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
  石薇笑道:“那药一文钱都没花,乃是小油哥哥见我锤珍珠之后,让人从珠贝内层磨下来的。我试了效果一样,以后我大宋的病患,都用得上珍珠这味药了。”
  张道长再次稽首:“这又是大功德,交趾可真是积累道功的福地……无量天师,贫道又落入窠臼了。”
  苏油这才逮到机会说话,也对着张道士打稽首:“别说地丁硫胶,仅道长在其余胶漆之道上的研究,各种漆料,胶料,粘合剂的发明,就了不得。”
  “就是我大宋第一种塑料薄膜,能让天下农人的秧苗安然度过倒春寒,那都是无量道功。”
  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苏油就算是脑洞大过天,也想不到宋代科学家被自己点开有机材料学的金手指之后,能够走到塑料薄膜这么远的技术上来。
  方法是这样的,干馏炉发明之后,宋人拿它干馏过煤,硫磺,朱砂,各种矾晶。
  而张道长很朴实,用它干馏了木头。
  在制备得木炭的同时,还引出干馏气体,得到了木精、木醋酸等化学物质。
  木精就是甲醇,用石灰中和再经干馏,能够制得另一种超级有机溶剂——木酮。
  木酮就是丙酮,它的发现,直接将蜀中的颜料工业,香料工业,无烟炸药工业,涂料工业,粘胶,赛露络生产等工艺,提升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而木精在六百到七百度的情况下,与空气和水蒸汽一起通过银、铜等催化网,能够直接氧化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用水吸收后,成为一种神奇的溶液——木醛。
  木醛就是甲醛,与木醇的特定浓度水溶液想混合,是一种超级防腐剂,天师府发现它对杀灭水中微生物有特殊效果,除了治疗鱼病,还能制作标本。
  就是后世大家非常熟悉东西——福尔马林。
  当张道人用魔芋精粉,木醛溶液,烧碱溶液,甘油,润滑油搅拌糊化之后,发现它们变成了一种很奇特的凝胶。
  张道人将它倒在玻璃板上晃荡延流,再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干燥,等到从玻璃板上再次揭起来的时候,凝胶变成了一种神奇的东西——塑料薄膜!
  这是大宋自赛露络之后发明的第二种塑料,而且是没有经过苏油指点,由大宋人自己摸索出来的塑料!
  工艺成熟,成本低廉,产量巨大!
  倒春寒什么的那是安慰道士用的胡话,这东西最大的用途,是作为纸壳子弹的弹壳夹层,防潮效果好到逆天!
  还有就是用作隔绝雷汞和铜帽之间的涂层!
  凭硫化地丁胶和魔芋胶这两项伟大发明,张道士成为了皇家理工学院化工院院士。
  苏油笑道:“现下事情还多,我在下龙湾为道长建了一处疗养院,这段时间道长就好好休养,化工很多有毒物质对身体有害,顺便让薇儿给你检查检查身体,等忙过这一段时间,我再陪道长游览。”
  “一会儿我再画几个图纸,给道长送几片玻璃过来,夏日里在下龙湾里潜水抓龙虾捞海参扇贝,想想都美得慌……”
  和道长与石薇告辞,苏油哼着歌就来到了都厅,姚补之上前来:“少保,有个大食人,等你两天了。”
  苏油问道:“大食人?有什么事儿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