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7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8/1605

  两人吃过早饭,蒲珊送自己老乡出门,就见到四通商行考究的马车已经等候在了驿馆的门前,驾车的小厮正殷勤地擦拭着油光锃亮的车厢。
  三佛齐和阇婆使节也出来了,两人愤怒地对视了一眼,然后哼了一声不再理会对方。
  上车的时候两国使节海商们也绝不同车,最后还是自己老乡和阇婆使节上了同一辆车,蒲珊看到那车明显沉了一下。
  老乡还回头,丢了一枚银币和一小袋铜币给蒲珊:“蒲珊,记得去打听一下房子的事情。”
  送走了老乡,蒲珊沿着美丽的小路,向市舶分司走去。
  道路是青石铺就,两侧有水沟,中间是青石条子铺成的美丽席子纹大街。
  据说席子纹的方向也标示着马车的方向,这里规矩大,车马行人都得靠右。
  道路两面都是美丽的小白房子,每个房子前都有一片小花园,房子和房子之间的路边载着棕榈树。
  市舶司分司旁边就是四通商会,商会是纯中式会馆建筑,迎门“宾至如归”的大牌匾下,穿着干净整洁的小厮一见到蒲珊,便对身边长椅上几位书生模样的人喊了一句什么。
  看了蒲珊的穿着,其中一位书生便起身过来,拱手用大食话对蒲珊问道:“这位官人,需要传译吗?”
  蒲珊想说不要,但是语言不通的确是个问题,还是开口问道:“多少钱?”
  书生说道:“两百文一日。”
  老乡给自己才一百文一日,蒲珊觉得自己应该尽快学会大宋话。
  好在今日情况特殊,老乡多给了些打赏,蒲珊咬咬牙,给了书生数了二十枚当五铜币,说道:“还有一半,完事儿后再给。”
  有了书生就是好使,知道蒲珊是来打听房子的事情后,将他领到了一间豪华的接待室里,一个中年宋人接待了他。
  接下来就好办了,经过商谈之后,蒲珊知道这里的房子除了能购买,还可以长租,还包括很多服务。
  比如主人不在的时候的房屋保养,卫生打扫,花园修建维护,甚至还能替主人转租和专卖,真是要多贴心有多贴心。
  据那宋人说,蒲珊是第一个来打听房屋的客商,作为宣传效应,四通商号还能给蒲珊打个折,现在蕴州房产肯定是价值洼地,房价还没有起来,一栋小楼,只需要八百贯。
  当然八百贯只是简装,要想得到如驿站那种热水龙头,陶瓷马桶浴缸盥洗室,实木地板大衣柜,丝绸大窗帘,水晶窗那样的享受,那可就是天价了。
  不过四通商号同样可以承接这样的装修工程。
  蒲珊听得瞠目结舌,只好坦白自己是替老乡来打听的,只能将意见忠实地转达回去。
  宋人也不生气,笑呵呵地将政策跟他讲清楚,还从书桌前的琉璃缸里抓了几颗蜡纸包裹的东西给他。
  蒲珊恭敬地鞠躬出来,偷偷打开一颗,蜡纸里边包裹的,是昨晚少保命人打碎的那种神奇的玻璃一样的糖块,不过颜色鲜艳如同宝石。
  蒲珊放了一颗橙色的到嘴里,一股美妙的橘子气息和甘甜的味道,立刻弥漫在整个口腔里。
  水果糖中的酸味,其实是糖蜜的副产品。
  天师府对发酵菌种的研究提取,如今也有了一个菌群家族,其中一种,叫黑霉。
  将糖蜜和浆糊的混合液加入黑霉发酵,会得到一种酸味极浓的澄清菌液。
  这种菌液的酸味与柑橘类的酸很类似,小天师将它称为橘酸。
  将菌液过滤,往里边加入石灰乳,就能得到一种混合沉淀物质,成分是碳酸钙和橘酸钙,可以再次过滤分离出来。
  往沉淀里加入硫酸,碳酸钙和橘酸钙就变成了硫酸钙,成为石膏沉淀物,二氧化碳溢出,剩下的就是橘酸溶液。
  再次过滤,往橘酸溶液里添加小苏打,通过蒸发结晶提取,就得到了一种保存和使用都非常方便的物资——橘酸盐。
  这个东西被程家拿来鞣制皮革,被石家用来和氨水混合清洗金属,对铜,铁都有效果,凸显花钢的花纹,而且更加细腻。
  苏家织染用来做染料固色剂,而落到苏油这样的吃货手里,就变出了水果糖和橘子酒。
  所以橘子味的水果糖和果酒,和橘子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是苏油找人用蔗糖,清酒,橘酸盐,橘子香精调配出来的,连颜色都是用的是用红曲和栀子黄调成的橘色。
  同样的,还有薄荷糖和薄荷酒。
  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蒲珊当然是不会明白的,他只是觉得东方真神奇,宋人真幸福,他们一定得到了真主来自天堂的恩赐。
  商会的人效率挺高,从商会出来,不过半日时间,书生这么一会儿就挣了一百文,让蒲珊有些羡慕。
  两人正要告别,就见门口停下了一辆大车,车上都是些挂着粗釉的细颈大肚陶罐,一个大概是十斤的容量。
  蒲珊抽了抽鼻子,敏锐地觉察到那就是昨日宴会上闻到的那种调料,便对传译问道:“这种调料叫什么?多少钱一罐?”
  传译正要上前询问,便听招呼下车的两位少年转头,一位文士一样的少年说道:“这是新品,准备运往汴京城的,不是商品,也没有定价格。”
  蒲珊大喜:“你会说大食语?这太好了,我要是想要代售这种货物,不知道郎君可否为我引荐东主?”
  “哦?”另一名武士打扮的少年笑了:“你也喜欢这个?”
  蒲珊说道:“有了它,食物会变得美味很多,就是不知道价格如何,要是太贵我肯定也买不起,不过要是价格合适的话,我倒是愿意试试。”
  那位文士模样的少年点头:“难得还有喜欢这个的大胡子,如此你随我们来吧。”
  ……
  市舶分司都厅内,中堂是一张极长的华丽大方桌。
  各国使臣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围坐在华丽大桌边,身后是各自国家的大商人,在那里吵吵闹闹。
  苏油在中间摊着手,一副无奈的表情,那样子有点像后世著名的油画——《最后的晚餐》。
  李舜举有点受不了这一厅的铜臭,太监多贪鄙,不过李舜举总觉得自己是个例外,不屑与这些大腹便便的商贾同处一室。
  于是这事情交给苏油,明润你挖的坑,只能你自己填。
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议
  第八百六十六章商议
  看各人吵吵了半天,苏油才拿起手里边的小木锤,当当当地敲响了身边的小铜钟,都厅中总算是安静了下来。
  苏油说道:“各位,对我交趾的物产可都还满意?”
  哇哇哇的外语和翻译又闹开了,苏油又当当当地敲响小铜钟:“一个个说!从真腊开始!”
  真腊使臣站起身来:“尊敬的少保大人,真腊国感谢您慷慨的接待,我国君臣,对此次贸易会的成果非常高兴,希望大宋能将此设为常制。”
  不少使臣又闹开了,苏油只好再次敲响铜钟:“举手发言,我不点名不准开口!”
  使节们这才将手高高举起。
  苏油说道:“先放下,等我回答完真腊使者的问题。”
  “对于各国通商物贸的要求,市舶司原则上是同意的,今后每月满月大潮之日,市舶司都将在蕴州开设海市。”
  “与此相关的诸多法令,标准,已经印刷成册,一会儿大家各自取一份,下去好生研读就是。那个穿金纱罗的是哪一国的使臣?有什么问题?”
  那位使臣站了起来:“尊敬的郡主大人……”
  苏油赶紧摆手:“你的汉语有问题,叫我学士就行了。”
  那使臣赶紧鞠躬:“学士大人,小臣是注辇国使臣,非常感谢学士此次丰盛的接待。我的问题是替本国商人问的。”
  “听说宋人自己在交趾与广州,杭州之间进行贸易,可以无需携带钱财,只需要带上一张凭证,就能够在千里之外去银行换取到金银。”
  “他们对如此便捷的资金周转方式非常的羡慕,想问这样的政策,能对他们开放吗?”
  苏油笑道:“目前为止,皇宋银行发行的票据有好几种。”
  “一种是大面额的钞票,用于各地银行之间的清算,这种钞票和宝钞类似,不过面额大得多,面值为百贯甚至千贯。”
  “商人也可以申请使用,不过需要用等值的金银向银行购买。”
  “而如今更多的使用方式,是商人们用自己在银行的存款作为抵押,银行冻结商人相应的存款后,向支付商人这类钞票。”
  “商人到异地之后,可以凭票取兑换出相应面额的货币进行交易,异地银行用这种票据与当地银行进行清算后,当地银行在本地扣除商贾的相应冻结存款。”
  “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方式,叫‘四人汇票’,也就是说,这种票据上有四个签字人。”
  “首先是进口商,他必须具备完成交易所需的信用;”
  “其次是进口商银行,它收取费用、承接进口商债务作为自己的债务,对其进行承兑担保。”
  “说得更详细一点,就是说他凭着对进口商的信任,把交付货款这事揽过来,保证到时对出口商付款;”
  “第三个主体是出口商银行,它提供交易中的实际款项——他是真正给出口商钱的人,并持有出口商提供的‘承兑票据’作为资产;与进口商银行进行清算。”
  “最后一个人当然就是出口商,他为进口商提供货物,收取‘承兑汇票’,并得到了按时从银行获得付款的保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8/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