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7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1605

  苏油在座椅上小寐了一个时辰,晁补之来报:“少保,有一艘小船过来了。”
  苏油睁开眼:“天亮了?”
  晁补之点头:“卯正了,应该是李朝使节。”
  苏油说道:“那给我更换朝服。”
  换上紫袍,戴上幞头,苏油出舱,来到船楼顶上的平台。
  远处的升龙城墙上,之前一色的土黄色,如今已经被添上了无数斑驳丑陋的黑影。
  城中几处,还冒着黑黑的浓烟。
  火光没有看到,得感谢昨天那一场大雨。
  苏油对孙能问道:“涨水了?”
  孙能点头:“涨了十厘米。”
  小船行驶到了近处,黎文盛对两艘巨舶更生敬畏之心。
  漆黑的船身上开着无数的小窗口,每个窗口都有一根圆圆的铁管,正对着升龙城方向。
  船艏的高度足有三丈,这已经是升龙城城墙的高度了!
  长度达到了三十多丈,一次搭载上千人都不是问题!
  船艏的锚孔,联系铁碇用的是铁链!儿臂粗的铁环勾连成的铁链!
  光这一副船锚,所费就是八百斤精铁!
  这就是大宋的国力?
  船腰处一个横生的支架上,一个矩形的梯笼摇了下来,吴逵打开笼门:“使节,请吧。”
  见黎文盛有些犹豫,吴逵自己先跨进去:“来吧,少保在舰上等你。”
  黎文盛这才收摄心神:“多谢钤辖。”
  梯笼升了上去,一路稳稳当当。
  黎文盛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贴着一座城的墙,在往城楼上升。
  来到甲板上,黎文盛更加恍惚了。
  甲板上各种设施非常紧凑,其宽度也不亚一段城墙,上面的弩炮,甚至比一般城墙上的设置还多。
  还有数艘小艇,各种铜角,滑轮,索具……
  最可怕的是七根高高的桅杆,巨帆虽然已经放下,但是长达四丈的横桁,足以说明巨帆张开之后,是多么的雄伟壮观。
  不体面的搜身在登上小船之前就已经做过了,因此在这里没有重演,黎文盛偷偷松了口气。
  一名文士模样的少年从船楼上下来,黎文盛赶紧躬身:“交趾郡王侍讲黎文盛,求见上国少保。”
  少年点头:“我是少保幕府掌书记晁补之,少保已经在等候侍讲了,请随我来吧。”
  黎文盛年纪才二十多岁,从三次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给李乾德教授义理的侍讲,以为自己已经算是少年得志了,却不料这少年比自己年轻得多,就已经担任了这么重要的职务,不由得面露惊讶之色。
  待得来到船楼顶部,就见中间一张高背椅子上,一位年轻的紫袍官员正襟危坐。
  左侧是一位漂亮的少妇,身着一身剑士服,腰间挂着长剑,小皮囊,银印。
  右侧也是一位锦袍少年,装束有些古怪,上身是华丽的锦袍,下方却光着双腿,踩着木屐,腰间一长一短两柄长刀。
  黎文盛有一丝恍惚,甚至有一丝羞愧。
  自己的任何履历和骄傲,在这人面前,那更是什么都不是。
  黎文盛一身白衣,仪态文雅地上前躬身:“下邦小郡,交趾郡王侍讲黎文盛,拜见上国少保大人。”
  苏油起身将他扶起:“久仰黎侍讲之名,三场科捷,这就是交趾的状元郎当面啊。”
  黎文盛连称不敢。
  苏油请黎文盛在一边落座,问道:“两国交兵,箭在弦上,苏油是不得不为,城中损失如何?我给城中百姓留了出城的时间的,应该没有出多少人命吧?”
  黎文盛叹了一口气:“幸有一场大雨,升龙府尚全,不过龙神庙,纸布行,还有內宫,损失不小,百姓嘛……八百多人死伤是有的。”
  苏油说道:“待到诸事料理完,我们就会施行赈济,终不会让百姓流离失所。”
  黎文盛说道:“不知少保是如何章程,还请示下。”
第八百二十四章
条件
  第八百二十四章条件
  苏油说道:“当务之急,是交趾王室尽快停止事态恶化,无条件投降。”
  黎文盛被这名词整得有点懵:“我主为常杰所误,冒犯天威。今幡然悔悟,请肉袒奉表,诣军门乞降,两国罢兵,重修旧好,如何?”
  苏油摇头:“交趾军在邕州的暴行,我族叔全家的惨烈,苏油没有对等地报复在交趾百姓身上,已经非常忍耐了。”
  黎文盛忧心忡忡:“少保……”
  苏油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做出了多少错事,就要承担多大的惩戒。这是我给贵邦太师的信件,意思都在里面。”
  “如果接受,那就继续谈,如果不接受……那我也没有办法,羞刀出鞘,断不空回。”
  黎文盛站起身来接过:“少保,我朝尚有大军十万,战舰千余。各地州府,勤王之兵无数。”
  “现在少保只是趁虚而入,抢了先机,若我大越国决意死战……少保,雨季已至,贵军,也怕会有不妥吧?”
  苏油笑道:“侍讲你在升龙府,不知富良江战事,估计得太乐观了。”
  “不说的别的,雨季一来,元江水面会更加开阔,李常杰想要渡江,难度更大。”
  “随着水位上升,战舰可以离升龙府越来越近。”
  “千万不要决意死战,否则,升龙城,将从交趾地面上完全抹去,无需等待大军,我现在就有这样的能力。”
  “侍讲,到此境地,交趾李朝,已经没有机会了。”
  “富良江战报,你们不日便会知晓,不用我多嘴。你们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事,给大宋一个交代,给两国百姓一个交代。”
  黎文盛躬身:“我这就回去禀告,少保尚请收摄雷霆,容我朝些许时日。”
  苏油点头:“这是自然,不过也请告知贵郡王室宗亲,不要擅离升龙城,等待处理,否则……”
  黎文盛心中震骇:“是。”
  “也请侍讲告知他们,大宋乃仁义之师,不会做屠戮无辜民众的事情,如果没有犯下严重罪行,陛下给你们的诏书写得非常清楚,大宋只会从宽,不会从严。”
  “反而是你们要注意控制局面。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懂得克制的人主持大局。”
  “升龙已经成为孤城,有些人需要立即处置,比如……李常杰的弟弟,内侍卫都监李常宪,可能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大宋同意不广事牵连,但是必须有人为这次的战争承担责任:为我大宋三州五十万无辜死难百姓承担责任;为我大宋三十万军士民夫千里奔波承担责任;为天子震怒,六国联军承担责任。”
  “我知道你是伪后亲族,但是保她还是保你黎氏一族,你们自己要考虑清楚。”
  黎文盛不敢抬头:“文盛明白。”
  ……
  升龙城,太师府内,李道成打开了苏油写给他的信。
  信里边写得非常客气,对李道成多年来对交趾的贡献予以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主持修文庙,开科举,办学校,推行儒学等方面政绩斐然,是让交趾走上正确发展之路的功臣。
  同时也隐晦地对他提出指责,认为他没有能匡正朝纲,切谏君上,解百姓疾苦。让交趾军政被狂妄之徒控制,让交趾百姓亩增军费三斗,导致了这次大灾难的发生。
  接着笔锋一转,说大家都是懂政治的人,自己虽然背负着家仇国恨,却也不敢肆意妄为,疯狂报复。
  同时也希望李越方面通达远见之辈,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主持大局,从为交趾百姓谋安定,谋和平出发,接受大宋的条件。
  最后还提到李常杰写了一首狂妄的诗歌,现在他同样赠送李道成一首诗歌,自己的意思都在里边,请李道成斟酌。
  李道成将信件和诗文推给黎文盛:“看看吧,大宋探花的文采风流,书法意蕴,仁圣之心。”
  黎文盛拿起诗帖:“传闻小苏少保书法雅贵,果然是不凡。”
  诗帖上用工楷写着一首律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