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0/1605

  ……
  邕州,交趾检校太保李常杰,与都指挥使宗亶,正在士兵们的簇拥之下巡视。
  其实现在的邕州,已经不能再称为城池了,因为城墙已经被拆毁填入邕江,而城中经过大屠杀,近六万人累成了五十八座尸堆。
  邕州,已经成为了一座废墟。
  城中的大火早已熄灭,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李常杰已经年近六十,但是因为没有胡须,保养得宜,加上常年习武,身体依然健壮,看上去也就是四十来岁,而且生得很英俊刚毅。
  他的本姓吴,乃吴朝王族吴权之后,其父是李太宗时太尉郭盛溢,世代都是武人。
  至于为何老吴的后代姓郭后来又生了李常杰,只能说……交趾是个神奇的地方。
  李常杰自少“姿貌扬逸”,并且练骑射,习兵法。李太宗时因为承父荫,被委任为骑马校尉。
  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弟弟李常宪一起净身成为太监。
  李乾符有道三年,李常杰被召入皇宫,担任侍禁及黄门祗候。
  李圣宗时,李常杰积功晋升为太保。
  彰圣嘉庆三年,李常杰调任为清化、乂安等地察访使,镇压当地的芒族动乱。
  天贶宝象二年,因“占城国常来骚扰”,李圣宗亲征占城。
  交趾军在李常杰的指挥下,战事相当顺利,节节击败占城军。
  占城君主律陀罗跋摩三世兵败逃走,同年五月,被李常杰在真腊界内俘获。
  占城王只得求和赎罪,割让了地哩、麻令、布政三州给李朝。
  其后占城陷入内乱,律陀罗跋摩三世投奔李朝。
  太宁四年,李朝派李常杰率兵南下,以扶持律陀罗跋摩三世复位为借口,再次攻击占城。
  这一战打了个平手,但是交趾作为进攻方还是占了大便宜,掠夺了大量人口移居到当时交趾占领的地哩、麻令、布政等地。
  可以说,李常杰戎马生涯四十年来,从未打过败仗,堪称交趾军神。
  如今竟然敢发起对宋朝的攻击,而且,战而胜之,扩地三州八百里!
  宗亶对李常杰佩服到了极致:“太保神威盖世,连下三城,此番回去,王上必定大加奖掖。”
  李常杰微微一笑:“回去,为什么要回去?广源州侬蛮久不服王化,如今心胆皆破,而且大宋的桂州,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
  “宋朝的反应,太慢了。我们还能继续扩大战果。”
  说完转身对身边一位儒生说道:“徐生果然是人才,如非你献计,邕州城旦夕之间,还难以攻破。”
  儒生乃是宋人,出生岭南,名叫徐百祥。
  徐百祥早年也曾十年寒窗,饱读书史,颇有些才学。
  谁知时乖命蹇,与张元吴昊一般,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
  年华老去一事无成,满腹经纶没有用武之地,渐渐怨天尤人,满腹怨气,认为宋朝皇帝和官吏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耽误了自己大好前程。
  熙宁二年开始,徐百祥听闻宋朝和交趾国关系紧张,心中产生了一个罪恶的念头。
  于是他提笔给交趾国王写了一封信。
  “大王先世本闽人,闻今交趾公卿贵人,多闽人也。
  百祥才略不在人后,而不用于中国,愿得佐大王下风。
  今中国欲大举以灭交趾,兵法有先声夺人之心,不若先举兵越境,百祥请为内应。”
  李常杰与徐百祥多次交通消息,觉得其人可用,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于是突然兴兵,果然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
第八百零一章
情报分析
  第八百零一章情报分析
  遇到苏缄死守不降,给交趾军造成重大杀伤之后,李常杰也曾经一度有意退兵。
  又是徐百祥力劝李常杰,说苏缄与桂州知州刘彝不和,对方必然反应迟钝,而且刘彝根本不懂军事,手下也就三千土丁,还多是峒蛮,不如别遣一支偏师在昆仑关下设伏,一战可定。
  李常杰从其计,果然,三千援军散漫而来,遇到早有准备的交趾大军,不及列阵便全军覆没。
  援军断绝后,邕州就成立孤城,还是徐百祥献计,让先前被擒获的宋军俘虏,囊土堆积在邕州城墙之下,很快就造出两道比城墙还高的斜坡。
  加上邕州城中箭尽粮绝,李常杰用了一个月的都没有打下来的邕州,在徐百祥的计谋之下,仅用了三天就被攻破。
  城破之后,李常杰愤怒与大宋军民的誓死抵抗,下令屠城,五万八千多人,死在了交趾军的屠刀之下。
  加上之前两州,二十多万人死于非命,无数人被掠到了交趾充当奴隶。
  不过也正是因为苏缄的决死阻击,让交趾军也不得不暂时停下进攻的脚步,开始修整。
  李常杰是英明的将领,明白情报的重要性,抓了三州僧道杀害,将他们的度牒,发放给交趾密探,命他们伪装成宋朝僧道,前去大宋各地打探消息。
  巡视了一圈,李常杰问道:“苏皇城的尸体,还是没有找到?”
  徐百祥赧然道:“太保兴振义师,吊民伐罪。苏缄冥顽不化,死有余辜。听闻已然自焚了,如果找到,必定挫骨扬灰,与太保解恨。”
  李常杰似笑非笑地看着徐百祥:“少主不以常杰卑猥,以举国之兵相托,所信者,不过常杰一个‘忠’字。”
  “我要你找寻苏皇城尸骨,是不想忠臣死无葬所,沦为孤魂,徐生莫要想岔了。”
  “呃……”徐百祥满脸通红,窘迫异常:“那城破之后,太保为何……为何……”
  “那是为了不让下一个城池的太守,和苏皇城一样。”李常杰叹了一口气:“兵者凶器,作为敌手,我不希望接下来每一个城池,都是如苏皇城那样的对手。”
  徐百祥赶紧俯首:“太保智计,远出百祥百倍,百祥如今成了王臣,定然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常杰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徐生你又错了。”
  徐百祥一脸蒙圈,担惊受怕,看着李常杰。
  李常杰看着徐百祥的表情,半天过后方才满意,笑道:“不要误会,此战之后,我会送你一件大功劳,让你成为替大宋守土有功的大功臣。”
  “你不是嫌大宋官家吝啬,难舍你一官吗?这回啊,咱们要他用得心甘情愿,封赏你一个大官!以后你就是大越国安插在宋朝的要员!”
  “原来如此!”徐百祥顿时大喜:“多谢太保提携之恩!百祥必忠勤王事,永生为太保效劳!”
  ……
  李常杰在搞宋军的情报,同样的,苏油也在搞各方的情报。
  首先是自己人的。
  现在已经明白了,沈起这名字听着这么耳熟,原来是当年永兴军路韩绛的手下,因为曾得范仲淹传授过兵法,所以颇得韩绛看重,推荐给了王安石。
  一辈子喜谈兵事,但是一辈子没见立过什么战功,属于幕府参军之流,比赵括都不如。
  唯一的功劳就是出使辽国时,辽国让宋朝使者与西夏使者并列,沈起力争,让大宋使节在辽国得到比西夏人更高的地位,并作为永例,回来后得到王安石赏识。
  而刘彝就更是放错了位置,这人是大宋理学先驱胡瑗的弟子,长处是搞内政跟水利,还有医学也不错。
  苏油痛心疾首,早该跟朝廷申请将这娃抽调到两浙路搞经济建设,可能都不会出这档子事儿。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然后就是这次的带军将领。
  郭逵,这是老交情了,甚至用亲密战友来形容都不为过。
  两人当年在陕西,可是配合默契搞了不少事情。
  郭逵是大头兵出身的纯武臣,起先是苏油的上级,后来成了苏油的下级。
  但是两人不管谁是上级谁是下级,对自己的定位都非常清晰,相处得也非常克制。
  当然这主要是苏油的功劳,因为他从来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大宋任何一个武人。
  当渭州知州的时候,苏油可以说对老上司相当尊重,后来做了陕西帅臣,又可以说对他相当体贴。
  在韩绛要收拾郭逵的时候,还是苏油主动与韩绛打招呼,将之招到自己名下予以保护。
  之前是苏油给郭逵练兵,后来是郭逵给苏油练兵,到了现在,又轮到苏油给他保障后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0/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