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1605

  后来陆续担任著作佐郎、接着贬监了十几年的越州税、升廉州知州、贬潭州都监、升鼎州知州……基本就是一升紧跟着有一降,原地踏步踏上了瘾。
  熙宁初,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在苏颂苏油的面子上,赵顼升苏缄进如京使,广东钤辖,正式变成了右班武臣。
  萧注提出如今看来不怎么靠谱交趾方略后,赵顼任命苏缄为皇城使、邕州知州,提防交趾。
  边州皇城使武散官,具体是武臣第四十二还是四十三阶,苏油也记不清了。
  好像人家种谊种小八,打一生下来就封荫的这个官职。
  这个宗叔混了几十年官场,就混成这样!
  连老堂哥苏洵都不如,苏油当年还在族兄面前为此调笑过。
  不过现在却笑不起来了,老宗叔遭到了交趾人的进攻!
  打开急报,却已经是半个月前的资料。
  交趾这么牛逼,原来是出了一个厉害的宦官。
  李常杰。
  交趾李朝检校太保。
  资料很多很杂,其中有一篇露布。
  “天生蒸民,君德则睦;君民之道,务在养民。
  今闻宋主昏庸,不循圣范,听安石贪邪之计,作青苗助役之科,使百姓膏脂凃地,而资其肥己之谋。
  盖万民资赋于天,忽落那要离之毒,在上固宜,可悯从前,切莫须言。
  本职奉国王命,指道北行,欲清妖孽之波涛,有分土,无分民之意。
  要扫腥秽之污浊,歌尧天享舜日之佳期。
  我今出兵,固将拯济,檄文到日,用广闻知。切自思量,莫怀震怖。”
  这是一篇讨宋檄文,意思就是宗主国主昏臣贪,新法搞得百姓涂炭,他奉王命出兵,要解救大宋百姓,清扫妖氛,分土并立。
  再看其它消息,交趾在十一月突然出兵,分作三路,一部由宗亶率领,走陆路,一部由李常杰率领,走水路。
  还有一路是守广源州的交趾军队,负责呼应。
  三军水陆并进,号称十五万大军,几乎没有遭遇抵抗,便拿下了钦廉两州。
  直到李常杰进攻邕州时,才遇到了稍微像样的抵抗。
  苏缄之前就对变法派挑起边衅的政策有意见,认为过度刺激了交人,给桂州去信,没有引起重视。
  等到打探到交趾将要进犯,接连向桂州知州沈起和代替沈起的刘彝告急,同样未引起重视。
  战争开始后,邕州州兵只有二千八百人,而敌人号称十五万,情势危急。
  苏缄并没有逃跑,他还是决定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先安抚邕州的百姓,然后召集所属官员和郡里有军事才能的人,教给他们守城和打仗的方略,约束各自的部队,划分所管辖的区域。
  然后安定民心,鼓舞士气。
  大校翟绩企图潜逃,被苏缄立即斩首示众。
  苏缄长子苏子元,在桂州任司户参军,当时带着妻子来探亲,在准备返回时遇上交趾军攻城。
  因为有不准出城的命令,苏缄就叫儿子留下妻子只身回桂林求援,儿媳仍留邕州同生共死,以表明自己也要遵守成命。
  敌人来攻打,苏缄动用了神臂弓,射死了许多敌兵,又烧毁了敌人用来攻城的云梯和“攻濠洞子”等工具。
  消息到此就没有了,不过计算时日,邕州已经被围攻近半月,加上消息在路上又已经消磨了半个月,以两千多人对抗十万大军,结果可想而知。
  心思电闪,推算到这里,苏油已经知道,老宗叔多半已经殉国了。
  反而慢慢坐了下来,将资料整理好:“消息必须尽快让朝廷知晓,及早商讨对策。”
  “沈起刘彝无能之辈,未知兵事,雷声大雨点小,纯粹就是以边衅作为自己升官的阶梯,丝毫不顾及百姓们的死活。”
  “我估计他们的所谓训练,所点集的那些土丁,毫无用处。”
  “整个东南可用之兵,不过区区。广南东西两路,江南东西两路,福建路,那些兵……可以暂时判定为靠不住。”
  “那就只有继续往北,夔州路,荆湖南路,两浙路。”
  “不管朝廷如何举措,我们都要做好准备。多联系海商搞情报,他们肯定时常跑那边贸易。”
  说完点了点那张露布:“我要交趾的资料,尤其是这个李常杰,以及与大宋接壤的交趾州县官员。还有所能搜集到的交趾朝野重臣的关系,交趾的国力,军力,越详细越好。”
  “无咎,去将转运司官员召集起来。让三哥去通知狄咏,王中正。这个年,直娘贼的过不好了。”
  “让王中正派出一支神机小队,石鍮带队,行船前去广州。尽量搜集宗叔的消息,如有可能,将他救出来。”
  “如果来不及,也要寻找到我那族兄苏子元,他是第一知情人,所知应该是最可靠的。”
  “《潮报》,《两浙新报》,登载交趾入寇的消息,告诉大家邕州还在坚持抵抗,朝廷正在调兵遣将。跳梁小丑而已,无需惊惶。”
  说到这里,苏油也不禁苦笑:“算了,通知郏亶,秦观,将消息再压几天,初二发布,还是让大家过好这个年吧。”
  苏辐和晁补之点头,准备出去,苏油又说道:“还有,通知蔡京和章惇,叫他们也过来,我还要沈起和刘彝的详细履历。”
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闻
  第七百九十七章朝廷知闻
  两浙路的这个新年是快乐的,用“官足民丰”四个字形容,恰如其分。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衣锦新军在除夕夜还要进行拉练,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两浙路的那些神秘的工厂还要加班。
  罐头,压缩饼干,炒面,几处工坊轰轰烈烈,机器在新年中连轴转,听说里边的工人这段时间里要拿三倍的工钱,倒是羡慕得不行。
  海商们又开始组织货物了,这次有不少福船,除了远洋船队先期返回的一艘夔州型和两艘眉山型,还有新从船坞出来的一艘夔州型和三艘眉山型。
  昌国进行了第二次水手招募,但是张太居还在远海,三岛巡检王德甲只能临时担任水手指挥,主要负责帆舵,其余的人都是苏油安排的技术精英。
  不知道要去哪里,不过估计也跑不了多远。
  王德甲知道事情有些不对,福船就不提了,几艘纵帆船,明显不是空载,但是又不出发,成天在昌国和杭州之间的海上训练转悠。
  除了新年的鞭炮声,杭州人也时常能听到龙首山那边传来隐约的轰隆声和鞭炮声。
  不过杭州人也不觉得太奇怪,如今许多工地上好像也在用一种新法,听说开石头,开水道,开矿,很厉害,蔡别驾已经加宽平整了杭州到上海务的官道,物资源源不断地在两地流动。
  ……
  元宵节前夕,禁中掌灯结彩,赵顼请了两宫太后,宗室,两制以上重臣,在庆宁宫欣赏两浙路进奉的新剧《明妃怨》。
  王安石对这个不太感兴趣,因此没来,留在这时中书当直,将机会留给了中书的其它人。
  邵南的歌声清丽婉转,新曲旧曲悠扬动听,还有一款新式乐器钢琴的伴奏,将殿内众人带入了那个时代。
  所有人都听得入神,赵顼却低声问身边陪侍的王珪:“听说贺鬼头度了不少新曲?还娶了杭州花魁?”
  王珪正听得如痴如醉,弓着腰站在一边,闻言又欠了欠身子:“是,此子与秦少游……”
  就见曹太后扶了扶老花眼镜,扭头对赵顼说道:“哥儿别说话。”
  赵顼只好闭嘴了,双手扶在膝盖上,继续看表演。
  王珪被赵顼打断了情绪,顺便看了一眼身周,却见到一个小使臣来到殿外,跟守殿门的小黄门说了几句什么,小黄门点点头,去了枢密使吴充的身边,附耳说了几句。
  就见吴充面色一僵,点了点头表示知道,继续看戏。
  待到小黄门再次退到门口,吴充又待了片刻,这才悄然起身,朝殿外走去。
  王珪心头在嘀咕,这拗相公不会是又想整什么幺蛾子吧?今天中书可就他一人当值,低声对赵顼说道:“陛下,臣不敬,想先告退一时。”
  赵顼见曹太后抱怨的眼神又向这边看过来,说道:“干脆我也跟你出去一会儿,别净打扰娘娘看戏。”
  两人从殿中出来,王珪招手叫来看门的小黄门:“刚刚外廷来人说什么?”
  小黄门低头道:“说王相公有要事找吴枢相。”
  赵顼问道:“何事?”
  小黄门头低得更矮了:“没敢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