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1605

  南侧悬崖陡壁,直落千米。北出清凉溪,有十八龙潭,溪岸奇峰比列,巉岩巍石,夺人心目。
  山里有天子墓,太子尖,湖田山,周围有龙须山,凤凰山包裹,易守难攻。
  这几个名字和风水格局,让苏油怀疑可能有古代春秋时期诸侯的墓葬在其中。
  不过这里的匪首可不这样想,估计认为自己是王命所钟,因此选择了这里作为的老巢,建立营寨,还给自己立了个称号——叫天齐。
  这是两浙路最大一股悍匪,叫天齐本名叫做王齐,曾经是歙县县尉,在西边同夏人厮杀过,剿灭南蛮时也曾立过不小的功劳,除了武艺高强,带兵也是一把好手。
  因县里长官欺凌,王齐一时不忿,杀了县令,扯旗造反,横掠州县无人可抗。
  于是历任州县花钱买平安,周边几个县城,竟然出现了匪徒大摇大摆入城嫖妓招饮,地方官员还要请客买单,备足钱粮恭迎恭送的古怪场景。
  不过苏油的到来,以及新移民政策的推行,让这种状况发生了彻底改变。
  盗匪的底层也是穷苦人出身,如今有了重新做人的机会,无不蠢蠢欲动。
  官员们为了政绩和实质奖励,同样蠢蠢欲动。
  数月下来,偷逃下山,投奔官府的盗匪,竟然越来越多。
  这让叫天齐有些坐不住了。
  平天寨有一个大寨,两个小寨,一共三位当家。
  如今三人就聚在一处,长吁短叹。
  二当家是个道人,道号洪孟公,生得身形长大,还有一副美髯。
  洪孟公的小寨叫羽化观,相传当年障峰有一劳姓道人在观内羽化成仙,因而得名。
  此人武功比叫天齐还高,叫天齐刚立山头之时,曾得过洪孟公周济,后来两人干脆歃血为盟成为好兄弟,一起为非作歹。
  就听洪孟公粗声粗气地说道:“大当家的,如此下去可不是办法,儿郎们受官府蛊惑,都动了去太湖的心思。”
  “今天溜几个,明天溜几个,再这样下去,偌大的家业可就得散了。老三,平日里就你鬼点子多,你给出出主意!”
  三当家是个秀才,叫魏崇,做生意亏蚀了本金,却偏偏叫天齐下山绑票的时候,将他绑上山来,结果拿不出赎金,差点被叫天齐撕票。
  秀才巧舌如簧,一番言语下来竟然大得叫天齐的青睐,于是留在身边当了个军师的角色,叫天齐队伍壮大之后,便分出一个山头让他打理,与洪孟公互为犄角,拱卫中峰。
  魏崇生得干瘦,冬月里山上寒冷,却还把玩着一柄折扇:“二哥说得是,不过要让儿郎们心齐,那就得肚子吃饱,还要没有退路。”
  “今秋打歙县常平仓失了手,山寨眼看资储不济。明公,道长,要再不下山干一票,只怕人心还要散。”
  洪孟公怒道:“今秋失手,乃是歙县有备,杨元素杨老儿太厉害,料定我们毕定下山一般。”
  魏崇摇头:“其实也是咱自家舍不得山寨这点家当,出动的人数太少。”
  “成大事者,必得粮草丰足之地为根基,三国曹魏割占中原,马超起兵西凉,勇力不啻天壤,而结果如何?”
  “天险固不足恃,钱粮才是根本。东汉黄巾能短短数月,横行七州二十八郡,何等声势?就是舍得家业,打破州县,分配粮秣,携裹丁壮冲击下一个州县,如此势力才越发壮大。”
  “像如今我们这般,困守孤峰,坐看官府招诱蛊惑儿郎,要我看这就是温吞水煮蛤蟆,迟早是个死,还不如放手一搏!”
  洪孟公大手一拍大腿:“我看行!大当家的,干吧!”
  叫天齐目光闪烁:“咱兄弟守住大鄣山口,就是守住一注财源,这里是歙州到余杭的必经之地,要弃了这份家业,哪里有更好的安家之处?”
  魏崇拱手道:“明公,自咱们扯旗造反的那天起,天下早就没有安家之处了,要是抱着做富家翁的想法守山寨,等官兵腾出空来,迟早会对我们下手。”
  “明公可别忘了,如今的两浙路转运安抚使,可是大宋少保,杀尽三千铁鹞子,十万夏人精锐的狠人。”
  叫天齐不以为意:“夏人骑战为主,苏少保如今手里就上四军百人而已,至于两浙路那些烂泥,你我兄弟何惧?”
  “就算上四军,也非西军可比,当年我在陕西,对他们的战法熟悉得很!就算他铁打的英雄,没有手下相帮,能奈我何?”
  魏崇拱手:“明公虎威,自是威震两浙,但是明公别忘了,苏少保起家的那支部队,可是让横山步跋子都损失惨重的。”
  说到步跋子,叫天齐脸色终于变了:“囤安军!”
  “正是!还有泸州蛮!夔州蛮!”魏崇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不在苏少保反应过来之前,扩大咱们山寨的实力,等到他调用几处善战之兵来两浙,明公你再想想,会是什么局面?”
  叫天齐想了一阵:“他是两浙路转运使,调不动吧?”
  魏崇说道:“是调不动,但是要是他行文蜀地,征集退伍老兵呢?以他的声望,蛮子们可真是不用给钱都愿意卖命的。”
  叫天齐终于动摇了:“秀才这算是有见识……那当如何?”
  魏崇一咬牙:“如今之际,唯有先发制人!”
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战役
  第七百七十五章溪口战役
  “全师下山,占据大鄣山关隘,隔断杭歙通道,小股队伍大张旗鼓,向杭州境内昌化,于潜佯动,逼迫苏少保收缩于临安,富阳,余杭一线,死保杭州不失。”
  “而真正的大军,则向西攻击,一举打下歙州,获得粮秣后,焚烧州城,携裹丁壮,然后一部继续西进,稳守祁门。”
  “而大军再次折返,或攻击睦州的青溪,绥安;或攻击杭州的昌化,于潜。”
  “如此至少可得歙州全境。向西可以威胁大宋金铜根本之地永平监,银山场;向东威胁大宋最繁华的杭州,钱塘。”
  “要是能翻越天目山,甚至可以直下湖州,长兴!此举虽然冒险,但是真要成功,两浙路的天,就都是明公的了!”
  “这就是孙策,钱镠的立国之资!”
  “就算不成,我们也可以东守大鄣山,西守祁门,将歙州稳稳拿在手里,再与朝廷讲和。”
  “‘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样也有身价和本钱。”
  “明公,如今歙州新太守尚未到达,正是我们的机会!无论如何,也比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强得多啊!”
  叫天齐也是老于行伍之人,对歙州的地形了然于胸,魏崇一边说,他便一边拿毛笔在黄草纸上涂抹勾画,待到魏崇说完,一幅完美的短期战略规划已然跃然纸上。
  将笔往几案上一拍:“好!秀才你简直就是他娘的张子房!早两年你怎么不说?!”
  魏崇讪讪地笑道:“这不是兔子逼急了也咬人嘛。早两年周围的官儿们多乖?咱在山上享福收孝敬不好吗?”
  叫天齐哈哈大笑:“那就叫齐弟兄们,咱这回砸锅卖铁,下山玩一把大的!”
  歙县,县令刘世光担忧地看着先期赶来的百人小队:“使臣,小县卑陋,战具不修,数月前才遭过一次攻伐,多赖杨公集合乡兵,死守溪口,仓廪方得保全。”
  “如今杨公已去,新太守未至,歙州没有主官,大家各行其是,盗匪又如此猖獗,区区百人,怕难以敌手啊……”
  为首之人正是张麒和石鍮,张麒笑道:“少保说了,歙县只负责当面防守,只要守稳溪口,便是有功,我们也不劳县令组织战力,只带民夫按我们的要求,挖出壕沟,将积土装入麻袋搭建到壕沟之前,便无事了。”
  县令急得直跺脚:“一道低矮泥墙,怎么挡得住叫天齐的人?他们可有八百多人!”
  张麒拿这县令没办法:“你要这样想,有我们在前面抵挡,总比连抵挡都没有好不是?就几天时间,少保大军就到了!”
  县令都要哭了:“你们是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叫天齐精于行伍,手下一文一武,都不是等闲,与普通打家劫舍的盗匪不一样!”
  石鍮说道:“那这样,县令你要是觉得不把稳,自己再去组织乡弓手,义勇,仓曹,做我们的后盾预备,好不好?”
  县令心一横:“是祸躲不过!不过事后要是侥幸得活,我要上书朝廷,弹劾少保处置失当,在歙州主官未至的情况下,激怒盗匪下山劫掠之罪!”
  说完拂袖而去。
  石鍮对张麒说道:“七哥看到没?这就是大宋的官,自己守土不力,反倒怪别人对盗匪不够好。屁股该坐那边都搞不清。”
  张麒摇头:“没办法,文恬武嬉太久了,这种风气要纠转,还得慢慢来。说到底这还是个成本问题,地方武装养起来,对县里也是很大的负担。”
  “剿匪这种事情,本来就该是军方的职责,而军方俸禄低下,缺额严重,了无战心,打起来根本就不是悍匪的对手,才会出现十八名匪徒就能穿州过府的奇事。走,再去看看阵地。”
  ……
  再说叫天齐的队伍,他与洪孟公魏崇下得山来,让魏崇带着一百多老弱,分兵去了大障关,准备出关造出声势,逼迫杭州收缩兵力。
  而自己与洪孟公,带领着手下六百多精锐,趁此时间,朝歙县扑来,准备一举夺下这里。
  歙县两面临水,位于绩溪与浙江上游河段,被称为新安江的河段的交接处。
  从新安江渡河是不大可能的,水面较窄的绩溪渡口,才是首选。
  两人带兵顺着大路一路向西,沿途村子的人早就跑光了,不过给养不缺。
  这里有养鱼的传统,稻田里水产丰富,不少人家还有带不走的存粮。
  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往每次下山,都能挟裹一些丁壮入伙,壮大声势,而这次,丁壮们却全都跑了。
  好在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抢了几户大户的粮仓后,队伍饱餐了一顿,乌泱泱地朝着绩溪杀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