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1605

  关键是,大家都说不错,就你一个人说不好,所举的理由,有不能佐证你的观点,那你为什么还要反对?设计之前,说好的最大意义的普遍公平呢?!
  苏油看着周围一群人,手扶脑门哭笑不得:“你们……你们太缺乏想象力了……你们……你们这样会被后世子孙笑话的……”
  邵伯温怒了:“我看到它,就很骄傲!”
  蔡京点头:“我同意。”
  张散点头:“我也同意。”
  曾布点头:“少保……这个……本来就很不错嘛……”
  孙觉点头,老头已经接到朝廷新命,调任庐州知州,将湖州交给更加年富力强的章惇:“我也觉得子文这方案不错。”
  王安石点头:“我原则也同意,要不然这样,将旗帜改成三角形,让它内涵更丰富一些。宋承火德,在四相中是朱鸟,对应的是南方,礼器为璋。”
  “将旗帜制作成璋的形状,是不是就符合明润所说的……这个象征意义了?”
  这个观点得到了所有与会人员的绝对拥护,介甫公果然是经学大家,文化大才!
  于是旗帜方案就此敲定,四通海船此次出海,悬挂写着黄色印刷体“宋”字的三角形红旗!
  然后大家趁苏油瞠目结舌之际达成一致,好了好了就这么愉快地决定,赶紧翻篇不要浪费时间,讨论苏湖土地开发方案才是正经!
  现在各方意见已经集中起来,朝廷的意思,大致就是以下几条:
  第一,朝廷不给一文钱,两浙路自筹资金进行土地开发项目。
  第二,开发过程中,必须抑制兼并,不得出现豪强势家大规模占有土地的情况,土地分配必须向无地户,五等户进行适当倾斜。
  第三,不得以土地作为给下户增加负担的强迫行为,移民必须自愿。
  第四,不得用强行给新移民配发生产资料的方式,让新移民背上新型债务。
  苏油拿到行文哭笑不得,第一个想法就是:狗日的吕惠卿,虽然条条都拿着私心,目的是给他添堵上难度,却真的干了回正事儿!
  地方士绅的意思,大致也有几条:
  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将地块完全整治好,最好让泥腿子们可以拎包入住,减少我们以后管理和建设的麻烦。
  除了钱钞,粮食和丝绸,也应当可以作为购买土地所用的资本。
  道路交通,需要转运司改造好,尤其是溇港之间的拱桥,要修造到位。
  每个圩田,要设立相应的公共水力设施。
  不得再以兼并之家这样的帽子,扣到我们的头上,我们这是为国购地,为国开发,是有功而无过的。
  至于花费,狗大户们倒是没有过多的计较,百年积累,豪强势家们根本不缺钱。
  而两浙路个州府的意思,大致包括:
  首先是税收减免。各州府将挖掘流民隐户作为政绩,这个在中书那里是通不过的,只能在两浙路暗箱操作,因此必须由两浙路买单,通过返税的形式给地方各州府一些好处。
  至于如此形成的转运司税收缺口,呵呵呵,少保你这么厉害,应该有办法填上的哈?
  然后就是不能挑剔,一个丁口,往往还附带两个老人,一名妇女,几个儿童,这是一家一户。少保你不能只要能干活的,把负担留给我们地方。
  第三买卖一刀切,不能将这个,作为事后各地方的隐户流民问题,拿过来打我们的板子,只能作为我们的功劳,还要发奖励。
  第四账务明确,支持苏湖开发,对地方其他州府来说,除了减轻人口负担,其实没什么实在好处。因此再购买开发所需的竹木等基建材料上,就要向周边州府倾斜,必须及时拨款不加克扣,让大家雨露均沾。
  苏油看了各方意见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老子这就是把你们惯坏了是吧……”
  经过几轮艰苦的谈判,最终才形成了苏湖开发决议。
  苏油原则上同意了所有诉求,只不过将土地划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官田,就是两浙路转运司自筹资金开发的那些,朝廷关心的下户和无地户的土地分配问题,将用这部分土地来解决。
  第二种,就是有实力的蜀中新移民,或者移民家族。
  这部分人,按丁男四十亩为上限划拨可购土地,由四通商号组织,进行圩田开发,他们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在安顿下来之前,归四通商号统筹。
  第三种,才是两浙路本地豪强,同样对土地有限制,一丁一百亩是上限。
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队
  第七百七十一章船队
  不过苏油也给他们设定了很多约束条件。
  参与购地的豪强们,之后其名下雇佣的民力,必须在转运司备案,每年租息不得超过两分五厘。
  同样,约束是双方的,如此低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受雇者同样不得随意拖欠缴纳,抗税抗租,否则官府有责任干预。
  这点在大宋是有传统的,一般地主户,三年中也只能收到两年的租子,苏油此举,其实有点朝三暮四的味道,换汤不换药,大家也都明白,表示接受。
  但是豪强们不知道的是,药已经被换了。
  太湖水利大工程,将会保证今后的湖区耕地不在受旱涝之患,因此这个减租条款,实际上对租户们是极为有利的。
  还有一条隐藏的杀手锏埋伏在里边,那就是每个国家,都会遇到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空闲劳力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
  但是苏油知道,这其实是个假象,只要搞定西夏,辽国,再等到海运发达起来后,宋人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着种花民族耕不完的土地。
  这个条款,将租户与豪强的关系,明确确定为合同雇佣关系,目前看来是对豪强们有利,因为他们随时可以终止合同,等于拿捏着租户们的命脉。
  然而等到大变局的到来,等到大宋终于有一天出现地大于求的那种局面时,无地租户们立马就可以选择离开,豪强在如今这道条款里,其实是完全放弃了对他们的约束力。
  这就有点像恐龙时代,所有生物都在朝着更大,更强进化,想都没有想过,天变一来,他们就会因为他们的庞大而纷纷灭绝。反而是那些身形更小,食物消耗更少,更善于躲避物种,最后成为地球的主宰。
  所以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场豪强们的盛宴,从官府的手里边,瓜分走了三分之一,近五万顷的新地良田。
  当然,这也大大减轻了苏油的压力,除了政治上的,还有经济上的。
  如今剩下的十三万顷土地开发,计划时间是五年,而并非如章惇估计的那样拿着钱狂砸。
  两浙路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农业,最多占了三分之一。
  其余的大部分,花在了工业和商业上。
  所以苏油并非如章惇想象的那样有钱。
  这是一个财政情况逐渐好转,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各项产业逐渐丰满,百姓收入逐渐提高过程。
  还有,通货膨胀缓慢释放的过程。
  真要像章惇以为的那样干,两浙路不但不会出现大跃进,搞不好还得倒退二十年,或者直接跳入封建帝国末期那种豪强占地千顷,贫民下无立锥的境地里去。
  十一月,苏油再次登临昌国岱山,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乞风祭海活动。
  “……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再祷焉。”
  市舶司一年要两次祭祀,一次是在四月,祭祀南风,目的是“祷舶”;一次是十一月,祭祀北风,目的是“遣舶”。
  两艘五千料的杭州型,四艘三千料的夔州型,十艘一千料眉山型。整整十六艘如今全世界最先进的纵帆木船组成的船队,共计总排水量三万两千料,总载货量两千四百吨!
  这支庞然大物,花费了大宋巨大的民间人力物力和资金,搜刮了两浙路,荆湖南北路,川峡四路官私库存中大量的铜币,金银币,丝绸,茶叶,瓷器……
  董非的运气总是那么逆天,愣是赶上了出发的最后时机,船队里边,还加塞了他因运粮去河北,从内库搞到的五千件精美琉璃器。
  船队的高层指挥,包括了张散,钱可久,邵伯温,艾尔普,蒲蠡……还有两浙路海运的精英,以及四通商号财会专才。
  船队的水手,主要便来自昌国。因此这次祭海,苏油将船队都拉了过来,一来是在舟山内海进行整体协作的适航训练,二来是让昌国的父老们,检阅自家子弟的能耐,给他们鼓劲加油。
  海商都是狗大户,祭祀活动搞得隆重热烈。
  海神最早是龙王,风神最早是“飞廉”和“风伯”,如今随着海事的兴旺,神灵也越来越多,林林总总十来位。
  除了真神,海船本身,也被靠海运起家的人们,赋予了神性。
  比如纵帆船的底部大轴,被称为“龙骨”;高昂的船头,被称为“龙首”;龙首两侧的锚孔,被称为“龙睛”;桅杆从主到副,被称为“大将军”,“二将军”,一直到“七将军”。
  苏油如今是越来越懒,手底下有一堆枪手,因此祭祀用的文章,根本不需要他亲自操刀,自有秦观和晁补之给他写得花团锦簇。
  如今这娃就在祭台上,穿着二品少保的紫袍,装模作样的念着别人的文章:“……神其大彰厥灵,俾波涛晏清,舳舻安行。顺风扬帆,一日千里,毕至而无梗焉,是则吏与民之大愿也。谨顿首以请。”
  然后在大银炉里焚化告表,沥酒祭祀,带领着昌国县自龙继才,王德甲以下,所有官民,匍匐祈祷,期待此行顺利,自家的子弟,能够平安归来。
  祭祀完毕之后就是告别宴,父老们拿出自家最好的食物,在昌国主街道上摆开了长街宴,让自家子弟再吃上一次家乡菜,喝上一口家乡酒。
  几个月训练下来,子弟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合作意识和军人气质,父老们看着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娃子们,笑着拍肩膀鼓励,转身又偷偷抹掉眼角的泪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