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605

  苏油对这个兴趣不大,他自己就是种树的行家,倒是对苏轼读书感兴趣:“你跑这里来读啥书,自学?”
  苏轼说道:“自学什么自学,看风景,种树,烹茶,还搞了一阵子松烟墨,不过失败了。”
  说完又道:“我大宋文华鼎盛,看满山的松树便看得出来,眉山城周一代,老松都被砍光了。”
  苏油看了看周边山岭,还真是如此,于是说道:“那说起来,种松树还真是子瞻的一番功德了。”
  苏轼拍着肚子说道:“那是,不然你想想看,再过几十年没墨用了,我一肚皮文章怎么安排?”
  苏油笑道:“你这脸皮比肚皮还厚……现在史世伯炼煤已经得到了煤焦油,那玩意儿也能当墨……”
  话还没说完就被苏轼给怼了回来:“那玩意儿叫墨吗?!那玩意儿能叫墨吗?!油乎乎的东西,能画山水竹木?还是能写出篆隶楷草?!明润我告诉你,可以批量复制的东西,都是便宜货色,叫匠技!不可复制的才叫书画!叫艺术!所以油墨终不如水墨!”
  苏油说道:“行行行我不跟你抬杠,可你要知道,这世上终是不会书画者多。”
  苏轼正色道:“夫子曰有教无类,不然我为什么要帮你教那些孩子?终有一天,我大宋人人会书画,个个懂诗词!”
  这就是蛮不讲理了,苏油不禁暗暗腹诽,就算几千年后,也没有达到人人会书画,个个懂诗词的地步。
  不过其志可嘉,也就懒得打击他,干脆拉着他看起了风景。
  玻璃江清翠得真如一道玻璃,时入金秋,江上点点白帆,正趁着西风逆流而上,船上满载着各种货物,在眉山码头休息中转之后,一批沿着岷江继续北上,直抵益州;一批会沿着大渡河向上,过雅州,最终抵达吐蕃控制地区;而第三批,则会沿着金沙江,进入安宁河,抵达大理国重镇建昌府。
  苏油不由得感慨:“真想去国外看看啊……”
  苏轼看着江水感觉有些无趣:“去干嘛?当年王全斌平蜀还京师,请取云南,负地图进。翰林学士朱震言:‘大理国本唐南诏,大中、咸通间入成都,犯邕管,召兵东方,天下骚动。’太祖鉴唐之祸,以玉斧画大渡河为界。曰:‘非吾有也。’蛮荒之地而已,不去不去。”
  苏油认真说道:“听闻大理马还是不错的。”
  苏轼转过头看着苏油笑了笑:“好马还是数河北,大理马就是负重走山路还行,真到了冀北,还是完蛋。这里风挺大的,你不是要看《病狗赋》吗?我带你去。”
  没一会,两人站在一间僧房,对着墙上的黑墨大字面面相觑。
  “呃……明润,明天我们带上刮刀,搞点石灰上来好不好?”
  “干嘛?”
  “小时候的文章,现在看着形同狗屁,这是污了这面墙壁。”
  “几十里地呢,你真是闲得蛋疼了。”
  “不行我现在就得将它刮了!”
  “走吧走吧,赶紧下山,车夫已经等得久了,连鳌山偌大的名头,我看不过如此,你这《病狗赋》摆在这里,没人能看到,啥时候给我写一篇《酱缸赋》,打打广告才是正经……”
  “连鳌山什么时候偌大的名头?我眉山土著怎么不知?当年在这里读书,就是图个清静……”
第七十四章
混乱
  第七十四章混乱
  叔侄俩一路斗着嘴下山,就见程家一小厮心急火燎地等在骡车旁边。
  一见二人到来,小厮赶上前来:“哎哟我的两位少爷,可算把你们等到了,走走走,车夫大叔赶紧回城!”
  苏轼不由得问道:“怎么了这是?”
  那小厮说道:“嘉州那边传言,秾智高破蜀了!”
  苏轼不由得大惊:“怎么可能?!”
  苏油挂念土地庙一帮孩子,说道:“先上车,边往回赶边说话。”
  上了骡车,苏油才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儿?”
  小厮说道:“少爷,据嘉州过来的客商说,秾智高于大败我军,如今军势大盛,计划从泸州入蜀,沿江一路杀奔益州,然后割据西川,效西夏故事。”
  苏油“哈”了一声:“连进军计划,后续的版图规划都如此公开了?”
  苏轼擦了一把脑门,松了口气:“这都是哪里来的谣言?还不如乌蛮杀过来靠谱!车夫大叔你慢点,这车颠得……”
  车夫在城里也有家小,此刻心急如焚,哪里会听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说话,鞭子抽得更密了。
  苏轼被晃得不行,手把着车边:“明润,你看这事情闹得……”
  苏油也把着车边:“现在的眉山城,怕是有些乱了吧……”
  来到码头边上,果然,城墙上已经立起了卫兵,客商们奔走呼叫,纷纷解缆,郊区的农人也一窝蜂的往城里进,城里边的客商要往外逃,喧闹得如同一个大集市一般。
  两人跳下车来,苏轼看着这阵仗瞠目结舌:“不至于吧……”
  苏油见陈田和郭隆被挤得东倒西歪,跳上一架倾覆的粮车,高声喊道:“不管进出,都靠右走!”
  苏轼也跳上粮车:“明润你疯了!这分明就是谣言!还在扇风点火!”
  苏油着急地喊道:“再不疏导,城门口先就要出事儿!”
  苏轼这才反应过来,朗声喊道:“不管进出!都靠右行!都靠右行!”
  苏油就觉得耳膜一震:“我靠!这是什么功夫?”
  苏轼得意洋洋:“这是吟啸的功夫,以后你也得学起来的。”
  说完又喊了几声。
  果然便开始有人往自己右边靠,然后城门口的交通便顺畅了起来。
  苏轼又喊道:“各位父老客商们听了,秾智高不可能来到西川的,大家无需焦急,各安其事便好!”
  没人听他的,多喊了几次,还有客商对他反驳起来:“小郎君!休要胡说,赶紧回家吧!城墙上兵都立上了!”
  苏轼又喊道:“那是为了防止乱民的,不为御敌,大家尽管放心!”
  众人就在狐疑之际,城门口涌出几个兵士,在城墙边粘贴起告示来。
  大致意思就是为防备盗匪,眉山城进入军管,某时某刻,白日里城门便会关闭,进入人等抓紧时间。
  然后“轰”的一声,人群又乱了。
  苏轼无语了:“这……”
  苏油跳下车:“子瞻我去土地庙,城我就不进了,你赶紧进城见嫂嫂,告诉他一切平安,这几天我就跟伙伴们一起!”
  苏轼叫到:“那不行!明润!明润……”
  却见苏油已经跑掉了。
  苏油来到土地庙,见所有人都在,脸上都是担忧惊怕的神色。
  李拴住见到苏油,又惊又喜:“小少爷?!你怎么还来?我正说要带着大家进城投奔你呢!”
  苏油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小脸有些红:“进城干啥?这多半就是谣传!糟娃哥,我们现在有多少钱?”
  张藻说道:“有小两百贯,我正说去林子里找个地方藏起来……”
  苏油说道:“藏起来就没事儿了?别人抓住你一阵拷打,还不是得乖乖地找出来?”
  “那怎么办?”
  “拴住哥的金沙留着,其余的,全部花掉!”
  张藻急了:“这是弟弟妹妹们的冬衣钱,还有两栋房子!还有……还有石老爷的欠债……”
  苏油贼笑道:“不知道欠债的才是大老爷?少废话跟我来!”
  赶到码头,人群已经散了不少,还有好些客商守着货品欲哭无泪。
  丝绢,棉布,这些值钱的物事,都上船了,但是如木料,粮食,好些粗笨的东西便搬不上去,连骡车都有两辆。
  船上已经坐了好些人,船老大一脸不耐,已经拔篙了,船上的人也在催促几人赶紧上船,岸上的人在不住央求再等片刻,实在是善财难舍。
  苏油过去,开口就问:“这些东西,卖不卖?”
  几个客商都惊喜地跳了起来:“卖卖卖,小郎君你胡乱给个价钱便成。”
  船上有人见状,也喊道:“我们这里也有!绢帛绵绸,还有糖酒!”
  苏油拱手道:“各位大叔,这事情多半是谣言,你们已经上船的物事,便别卖了吧,等风头过了再回来。”
  岸上几位客商便道:“就是就是!小郎君你可怜可怜我们岸上诸人吧……”
  苏油说道:“长话短说,那我们就点数核计,糟娃哥,算盘拿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