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1605

  蔡京大喜:“但请明公训示。”
  苏油摆着手:“你我同岁,我只大你几月,彼此称表字即可。其一,我送你一套张公的《金融论》,要求你将之读懂,读透;其二,读明白之后,结合大宋现状,写出个财政刍议,论论如今大宋财政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
  蔡京躬身道:“是。”
  苏油笑道:“那此间事情便交与你,算是我辟你入幕府,需要支取账目,自去四通商号寻程公相助。七日之后,再来开封府衙交差。”
  蔡京长揖而起:“定不负大尹所托。”
  苏油取过自己的笔记本,刷刷刷写了一行字,折起来交给他:“此事只可你我二人知晓。看过之后,便将之烧去。”
  蔡京小心接过,不敢立刻就看,将纸张放入袖中。
  苏油站起身来,对理工小组说道:“你们就在这里,听元长指挥。薇儿,我们回城去吧,还有很多事务。”
  一行人上马而去,蔡京恭送苏油和石薇离开后,才小心翼翼地从袖中取出纸条打开,一行小字跃入眼帘,让他心中突突直跳。
  莫学饥鹰饱便飞!
  蔡京是一颗绝对的炸弹,但是苏油还是决定要用他。
  没有任何原因,是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蔡京声誉着实不错。
  首先有家庭的背景,叔叔蔡襄一代名臣,虽然去世,但是声望是一等一的。
  国家预算的概念,就是蔡襄就任三司使时提出来的。
  其次有名声卓著的哥哥,王安石作为相国,为了影响一直有意压制自己的女婿,士林里颇有为其鸣不平者。
  和苏家人也有关系,蔡卞来京前的任职,是钱塘尉。
  苏东坡是因王安石阻挠而不得留京的,可到达杭州后,作为王安石女婿的蔡卞,又跟从苏东坡一起,学习著名书法家徐季海的书法。
  因此说宋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并不如后世人理解的那般非黑即白,恩怨分明,而是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麻线团,剪不断理还乱。
  苏油也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如今士林风气的影响,而且用一个人几十年后恶行来否定今天的他,也不符合自己内心奉行的准则。
  在苏油心里,蔡京最大的恶迹,是搞坏了国家的财政,导致了国家的经济崩溃,其次才是任用私人,独揽朝政,朋比成奸,抗敌不力等等。
  好在这娃和自己同岁,而且自己有薇儿保命,苏油有自信能压制他一辈子。
  莫学饥鹰饱便飞!是苏油给他的警告,也是他与蔡京的约定。
  如果决意投靠自己,苏油可以给他一方舞台,不过前提就是不得背叛。
  政治从来都是肮脏的,奸臣的思路与手段,对付政敌往往出奇的有效。
  而幸好,作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苏油没有这方面的洁癖。
  但是历史上定性的大奸臣,用奸臣独有的方式和方法来投奔自己,还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或许应该跟他说声谢谢,谢谢他这么看得起自己?
  只希望蔡京能读懂金融论,成为他叔父蔡襄那样懂得宏观经济的人才吧。否则,自己绝对不敢让他继承自己的政治版图。
  想到这里,苏油不由得摇头失笑,自己哪儿来的政治版图?可不是杞人忧天吗?!
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是老的辣
  第六百九十九章姜是老的辣
  熙宁七年大旱的危机,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努力的,绝不仅仅是苏油一个人。
  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就提到:“凡甲申风雨,五谷大贵,小雨小贵,大雨大贵。”
  人们最盼望的,就是风调雨顺。因此“占雨”,就是最重要的工作。
  占雨的东西,叫田漏,与后世差不多,就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每次下雨后计算积水深度。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下雨后掘土,看看雨水渗入土中的深度。具体说来,“雨以入土深浅为量,不及寸谓之一锄雨;寸以上谓之一犁雨;雨过此谓之双犁雨。”
  中央也会要求地方及时奏报降雨情况,但是地方官员多数为了粉饰太平,上奏灾情和降雨举数不实。
  司马光就曾经提醒过赵顼:“诸州县奏雨,往往止欲解陛下之焦劳,一寸则云三寸,三寸则云一尺,多不以其实,不可不察也。”
  比如蝗虫这件事情上,除了苏油管理的开封,其余如京东、胶西等地的奏报,一律是“蝗不为灾”,甚至是“为民除草”。
  神特么的为民除草!!
  苏油向王安石建议,将灾情根据各地的奏报,一一登录在《时报》上,让老百姓知道这帮官员的嘴脸。
  如果有瞒报谎报的情况,必然会引来其反对者的攻击,这样中央好歹还能够得知实情。
  这个建议,立即引来新党的攻击。
  辽人数月之前来找麻烦的时候,赵顼本来准备命令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
  御史中丞邓绾上奏:“非徒无益,且大扰费。”
  又言:“辽妄为地讼,意在窥我。去冬聚兵累月,逡巡自罢,其情伪可见。”
  “今御之以坚强,则不渝二国之平,平则彼不我疑,而我得以远虑。苟先之以畏屈,彼或将力争,则大为中国之耻。”
  赵顼正自焦头烂额,不由得觉得有理。
  后来辽人也果然没有兴兵,仅仅是讹诈而已。
  如今两国已经开始边界谈判,赵顼因此嘉奖了邓绾。
  这时候邓绾跳出来猛烈抨击苏油,认为朝堂从韩维劝说赵顼下诏求得失开始,就是失策。
  苏油此举,无疑是要否定国家这几年取得的成果,破坏国家安定,让那些地方上的反对势力复炽,更加疯狂地反对新法,是陷阱,不能上当。
  而且苏油此举,难保没有想洗脱开封府境内出现蝗灾这项罪名的嫌疑,不但没有引咎自省,还想将更多的地方官员拖下水,以期法不责众逃脱惩罚,是大大的坏人。
  话说到这里,苏油便没法更进一步了,否则便是与所有蝗灾地区官员为敌。
  他现在的职务不是御史,而是开封府尹,因此有些话没法说得太过。
  还是赵顼有保全之心,说道:“明润半月前就已经上了谢表,称德能不称,但是请朝廷暂缓处置,待其救灾之后方论其罪。”
  御史李定上奏,天旱不雨,正是朝廷处置乖常,陛下意志不坚,为奸臣蒙蔽之故。
  苏油既然自认有罪,开封府也的确发生了旱蝗,为何不得处置?陛下任人唯亲,怕就是灾变的原因!
  这是想要祸水东引。
  好在朝廷争议从来都没有快速解决的,七日之后,蔡京奏告朝廷,开封十六县幼蝗杀灭殆尽,飞蝗共得一百二十万石,灭蝗行动取得重大进展,十六县粮食减产仅一成,但是由于可耕种土地面积的增加,十六县粮食夏收不减反增!
  开封府民间流传起了一条新段子,“天蝗地蝗,逐我贤良。乌贼弄墨,木贼回肠。”
  这个是宋人的老传统,喜欢编造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就是大家最熟悉的。
  木贼是种中药,治疗肠瘘,也就是脱肛。
  名义上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在讽刺邓绾和李定两人是贼,一个如般弄文字技巧陷害人,一个一肚子弯弯绕坏心肠。
  蝗皇同音,甚至还有指责赵顼好赖不分的意思在里边。
  ……
  大名府,文彦博愤怒地一拍惊堂木:“够了!”
  河北灾情,文彦博忧心如焚,而手下这帮官员士绅,除了声讨新法乱政引发天变之外,竟然拿不出任何措施。
  转运判官汪辅之,是新党干将,曾经奏报文彦博不按新法办事,吓得赵顼亲自批示奏折,并将它转给文彦博,上面写道:“旧恩我是不忘的,正是因为对你信赖,才将京师的北门托付给元戎。些许的小事,你本就不用劳心。汪辅之官小位卑,竟然对你无礼,将会另加处置。”
  可如今文彦博要求转运司开启常平仓,汪辅之竟然以没有计司行文为由,予以推脱。
  刮骨吸髓,倒是一把好手,轮到救民的时候,却害怕担上责任。
  看着下头官员士绅,新旧两党相互攻讦,文彦博心中冷笑不已。
  咳嗽了一声,文彦博说道:“国事艰难,黎民待哺,如今粮价已然起来,汪判官,平抑粮价,总该是转运司常平仓的职责吧?”
  汪辅之拱手:“下官已然将河北粮价上报了朝廷,相信不日中书就会有回复,等到敕命一到,下官立时开仓放粮。”
  文彦博冷笑道:“敢问汪判官,何日上报的?按照正常流程,何日中书行文能转至河北?转运司收到行文,何日能准备妥当?”
  汪辅之梗着脖子:“朝廷制度如此,司空若以为不当,自可上书朝廷,下了我的差遣。然朝廷移文之前,要汪辅之媚事屈从,却也是做不到。”
  “好!”文彦博哈哈大笑:“好一个骨鲠之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