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1605

  如今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第二个时期,从王安石准备打着“一道德”的旗号进行思想钳制起,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这是主动放弃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
  而不管苏油承不承认,想不想改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目前大宋的政治基调。
  这个基调王安石不去把握,苏油也就只好捡起来,免得便宜了别人。
  对苏油来说,这同样是一锅夹生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光环加身,但是说到底,还是太年轻。
  其实苏油内心里,政治家和思想家,也应该是分开的。
  但是无奈大宋如今就吃这一套,因此苏油只好承担起来,分饰两角,同时疯狂地寻找各方力量的支持。
  好在这些有能力的“各方”,被王安石打压了四五年,无意中驱使着他们向苏油的体系靠拢。
  苏油如今有蜀中的绝对支持,有陕西的政绩打底,有荆湖新地的开拓中与新党的势均力敌。
  还有两浙这个传统同盟地区,和各大煤铁重要产地。
  有皇家理工学院,有慈善基金,有新军火器,至少可以得到宗室的支持,让两宫和皇帝至少做到不偏不倚,两不相帮。
  所以苏油已经不用再藏着掖着了,可以在大宋试着发出自己的声音。
  ……
  汴京,司农寺。
  王安石和吕惠卿在这里商议政务。
  熙州南北关及诸堡砦正在修筑,王韶在进行下一波军事准备;河北大蝗,旱灾已经开始有了苗头。
  新党在把控奏报口径,害怕赵顼得知实情。
  失去赵顼的支持,新法绝对会雨打风吹去。
  苏油曾经警告过新党,别看丰年闹得欢,小心灾后拉清单。如今看来,日子渐渐逼近了。
  而且在这样的节骨眼上,苏油进京!
  吕惠卿拱手道:“相公,苏明润已经到了郑州,不能再犹豫了。”
  王安石有些犹豫:“吉甫,你觉得,太常寺卿,在陛下那里能通过?”
  吕惠卿说道:“苏油可是待罪之身。”
  王安石举手:“此话休提,要没有苏油这个‘待罪’,如今待罪的,就已经是老夫了。”
  吕惠卿叹了一口气:“这样就难了……”
  突然眼睛一亮:“相公,如当年苏轼那般处置如何?”
  王安石只记得私盐案,怒道:“你们想构陷?”
  吕惠卿赶紧摆手:“不是不是,是私盐案之前,陛下有意让苏轼入阁那次。”
  王安石这回终于明白了:“开封府?”
  当年苏轼进京,王安石不愿意让他对皇帝影响太大,于是任命他为开封府推官。
  开封府事务繁多,王安石希望苏轼被大量的实务羁绊,结果苏大嘴能力还行,推官事务难不住他,一样有时间交游文友,大放嘴炮。
  王安石沉吟:“开封府尹啊……”
  开封府尹,担任者不是储君,就是名臣,所谓“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
  掌管京师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担任过这个职位的大人物,那是太多了。
  寇准,欧阳修,包拯,范仲淹,冯京……
  基本上当过开封府尹的人,在《宋史》上都有一席之地。
  吕惠卿说道:“正是,开封府尹乃二品正衔当任,以苏油之功,升其为龙图阁学士,判开封府,制度上是完全可行的。”
  “开封府事务纷杂繁多,虽能臣亦觉难巨,又和陛下隔着一层,万事绕不过相公去。”
  “如果苏明润顺命,那也有相公的功劳,如果治理得不好,那就直接问责。”
  “还有,京中权贵,骄横跋扈,自打裁减宗室条例施行之后,我们在京师就成了人家的眼中钉。”
  “呵呵呵……苏明润搞什么皇家理工学院,什么岗前培训,什么皇室小学,那个县君古里古怪……”
  王安石立刻制止:“吉甫,华容县君学问精洽,文学之道与大苏仿佛,理数之精与明润比肩,实在是大宋一等一的人才。要不是身为女儿,入阁都是轻而易举,这个就不要说了。”
  吕惠卿拱手道:“是,我的意思是说,恶人都让我们做了,苏明润可是捞足了名声。不如就将他放到开封府,看他还怎么维系与宗室的关系!”
  说完笑道:“相公,知道家父生前最喜欢我们兄弟中哪位?”
  王安石笑了:“那肯定是吉甫你这大才了。”
  吕惠卿笑道:“的确如此,不过却不是因为我的学识才能。”
  王安石讶异:“哦?那是为何?”
  吕惠卿说道:“相公,只因我这儿子离家最远,父母最为关切。其实我兄长和弟弟在身边照料服侍,最是辛苦不过,却因日日得见,反而不如我这不孝子那般让他们惦记。”
  “原来如此……”王安石有些明白过来了:“虽然意料之外,却也情理当中。那我这就上奏陛下。”
  吕惠卿说道:“那就和吕望之的喜报一起奏报上去吧,听闻望之主掌市易务,可是带来了好大的收益!”
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
  第六百三十九章街坊
  《原理》是大事,苏油又在郑州待了几天,与张载二程详论此事。
  苏油对他们说,一定要从先秦诸子百家里边吸收营养,上接大宋庆历以来的文风,高举复古旗号。
  比如化学,战国《鹄冠子·泰录》里就提到过:“精微者,天地之始也。”又说“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这就是对元气说的明确阐述,元气对物质的定义,除了绝对连续性和非粒子性的宏观描述外,其实也有关于其粒子性和离散性的微观描述,不过以前被大家忽略了而已。
  因此理学化学元素论,其实就是揭示了古人思想的另外一面,被忽略的那一面。
  而且写两种属性,通过光学实验可以得到证明。
  再如《列子》通篇,就是讲“化”,其中提到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够循环往复、独立永存。
  这个东西,其实就是物质守恒论。
  而其关于宇宙生成系统中的“生化”,认识论和境界层面上的“物化”,以及伦理和政治社会理论层面上的“教化”。又正好涵盖了《原理》的三大哲学论述范围。
  这些东西,都要利用起来,说明《原理》一书,只是对古人思想的大挖掘大继承大重构,而且通过今人实证予以佐证,并非凭空捏造。
  之前没有重视,是因为试验手段,数理发展跟不上诸子先贤思想放飞的高度。
  如今有了理学,就有了进步的阶梯,能够一步步向其靠拢,探究古人思想的本来面目。
  现在的思想,开始疑古,稽古,而我们理学,要抓紧“证古”的旗号!
  这其实就是大宋版文艺复兴。
  证者,正也。
  这套体系的赖皮之处就在于,你要反对我,你先得用我这套方法来证明我是错的,然后如果你真的证明出来了,那恭喜你,你又给理学添砖加瓦了。
  不过苏油厚颜无耻地将之称为体系的自我吸纳能力,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
  在学院与大家论道三日,让大家再次刮目相看后,苏油这才起身前往汴京。
  行到城外,狄咏和童贯过来与他告辞。
  他们的任务算是正式完成,如今得入宫缴令。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而皇权与代表文官的相权,一直就是一对矛盾。
  于是皇帝便依靠宗室,军人和内使,作为和文官们抗衡的主要力量。
  而这三样,也是文官们的主要打压对象。
  这套体系如果平衡得好,就是不失水准的皇帝,如果还能利用起来让老百姓日子过得不错,抗御外辱,那就是千古明君。
  不过玩脱的昏君,远比玩得好的明君多一百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