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1605

  石薇白了他一眼:“怎么可能是我?是秋娘。”
  苏油奇道:“哪个秋娘?”
  石薇说道:“渭州城蓝眼睛的那个秋娘。”
  苏油这才想起来:“她怎么来汴京了?”
  石薇说道:“陕西也在行青苗法,除了乡村,城中人户也有摊派。她又不缺钱,不胜其烦,干脆离开渭州,来汴京了。”
  苏油觉得骇然:“陕西?城中?”
  ……
  次日,赵顼见到王安石,从袖中取出韩琦的奏章:“韩琦真是忠臣,虽在外任,不忘王事。城中哪里来什么青苗,怎么也给摊派上了?”
  王安石答道:“陛下,要是郭坊户愿意贷款,为什么不能贷给他们呢?”
  看了看韩琦的奏章:“陛下,改良常平法,是为了助民。收取利息,亦是周公遗法。”
  “如桑弘羊笼天下货财,以奉人主私用,那才叫兴利之臣。可如今抑兼并,振贫弱,置官理财,不是为了满足私欲,怎么能说臣是兴利呢?”
  曾公亮、陈升之立刻表示不同意这个说法,城市居民贷青苗钱,名不正言不顺,众人开始论难。
  赵顼有些动摇了,下朝之后,王安石又使出了老招数,称疾不出。
  赵顼便想趁机安排司马光做枢密副使,这也是连消带打,一边取消司马光的言事权,同时可以作为安抚王安石的招数。
  因为之前赵顼曾经想要用司马光为参政,王安石力阻:“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政,是为异论者立赤帜也。”
  司马光,他就是反对派的领袖!
  赵顼想得很美,然而司马光这种花样见的多了,上疏力辞,并且上书:“陛下要是真的能够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等法,虽不用臣,臣也感恩良多。”
  一连九道奏章,一边辞枢密副使,一边请罢新法,倒是两不耽误。
  赵顼都气坏了,派人告诉司马光:“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它事为辞。”
  司马光早就料到:“我又没有答应接受这个职务,所以现在还是翰林学士,是侍从官,同时还是右谏议大夫,于事无不可言者。”
  于是朝廷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总结为——王安石因为必行新法而坚卧,司马光因为必罢新法而力辞。
  司马光还私下里想做王安石的工作,两人书信来往不少。
  都是文豪级人物,你来我往中,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两篇古文经典出炉了。
  司马光留下了“彼忠信之士,于介甫当路之时,或龃龉可憎,及失势之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士,于介甫当路之时,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介甫以自售者矣。”的精准预言。
  而王安石则留下了“度义后动,不见可悔”的豪言。
  两人在政治立场上,正式走向了决裂。
  王安石称疾,求分司,赵顼干了件大蠢事,这娃让翰林学士批答王安石,却没注意到那天当直的是司马光。
  于是司马光抓住机会来了两句:“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乃欲委还事任,退取便安。卿之私谋,固为无憾,朕之所望,将以委谁!”
  这话实在过分,又骂别人做事,又骂别人不做事,其实就是骂别人没有按照他的办法来做事。
  还让不让人活了?!
  王安石当然大怒,抗章自辩。赵顼赶紧封还其章,写亲笔信安慰王安石:“诏中二语,失于详阅,今览之甚愧。”换成由吕惠卿来谕旨。
  “安石固请罢,帝固留之。”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转机。
  按照程序,条例司应当疏驳韩琦所言,对青苗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王安石出告之前,令曾布为之,然而这头还没有按下去,另一个大佬发声了——文彦博,亦言青苗之害。
  赵顼有点慌:“我派了张若水、蓝元震亲问民间,都说很得便利啊。”
  文彦博是什么暴脾气:“韩琦三朝宰相,不信,而信二宦者乎!”
  赵顼真的有点怕了,将还在当班的执政都叫来,讨论罢青苗法的可能性。
  曾公亮、陈升之准备奉诏,赵拚却想讲原则:“安石不在,我们这样做不合制度,或者还是等他回中书,自罢之,比较好一点?”
  陈升之称是,曾公亮默然。
  当晚,曾公亮沉吟良久后,终于下定决心,将儿子曾孝宽叫了过来:“去王介甫宅邸,让他速出,否则,事恐有变。”
  曾孝宽是秘阁修选、提点开封府界镇县。闻言大惊:“父亲不是也不赞同新法吗?”
  曾公亮叹息道:“赵阅道不识变通,机会已然错过。为父自是不赞同新法,奈何今上意欲革新,所赖者,唯安石也。”
  “为父自当求致仕,以全名节,令绰啊,以后家族,还需要你来支撑。我们不是附安石,也不是附司马。”
  说完伸手指了指屋顶:“懂了吗?”
  曾孝宽目光闪烁了一阵,最后还是下定决心:“那儿子去了。”
  次日,王安石入见,这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次折服了赵顼,青苗法继续施行,诏以韩琦奏付条例司疏驳。
  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向。
  赵抃大恨,告病了。
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
  第五百六十三章郭淮
  苏轼曾私下责备曾公亮,曾公亮叹息:“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上表请致仕。
  军器监,石薇又进山了,苏油只好亲自打早饭。
  军器监的早饭同样很体现大型国有军工企业优越性,饭菜不能带出食堂,但是只需缴纳十文钱,爱吃多少吃多少。
  一个壮硕的士子正在据案大嚼,面前的餐盘里堆着六个大馒头。
  苏油端着餐盘坐到他的对面。
  士子见到苏油不由得有些尴尬:“学……学士……”
  苏油笑了:“厉害了,你就是郭淮吧?”
  士子羞愧无地:“贪吃的名声,都传到学士耳朵里了,我这就把馒头放回去……”
  “别别别!”苏油赶紧制止:“能吃是好事啊,再说你这也只是叫能吃而已,不能叫贪吃,不能侮辱这个美好的词语。”
  郭淮对顶头上司的逻辑有些莫名其妙。
  苏油耐心解释:“真正的老饕,无论食材,食器,烹饪方式,调味研究,季节,环境,那都是有说道的。那样的行家,才称得上贪吃,你这就是牛嚼牡丹,还差得远呢。”
  郭淮裂开嘴笑了,说得很有道理呢,如此说来,小苏学士才是真正的贪吃。
  苏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圣人都说了,治大国如烹小鲜,饮食之道和治国之道,有很多相通之处,不扯这些了,你这名字倒是与三国一名将相同。”
  郭淮说道:“是,曹魏夏侯渊司马,学生碰巧与他同名,读书后看了贞候传记,仰慕其功业,因此取字也是伯济。”
  苏油点头:“夏侯渊战死,郭淮收集残兵,推张郃为将,这才稳定了败局,其后计料诸葛,战退姜维,屡次破蜀。你这体格,倒也是做武将的料。吃饭吃饭,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见到郭淮开吃,苏油也开始自己的早餐:“将作监制度,饭菜不带出食堂,吃到自己肚子里,就不是浪费,以后要有人笑话你,你就说我说的,能吃也是本事儿!”
  “将作监馒头多的是,我还嫌大家吃得不够呢,很快每天早上,所有人都要参加体锻,胃口打开才好大造,身体都养不好,如何为国效力?”
  当天下午,郭淮还在计算实验数据,就有两位军士过来找他:“谁是郭淮?”
  郭淮赶紧上前:“我是。”
  两位军士说道:“王都监有命,调郭淮加入新式武器试验小组,走吧。”
  郭淮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我要不要给勾管报备?”
  军士拿出调令:“已经报备了,这是军令,耽误不得!”
  很快郭淮就被两位军士扶上马,押送一般送到一个长长的隐秘山谷内。
  就听一个声音骂道:“直娘贼的有力气的不会操炮,会操炮的没把力气,要是耽误了官家来巡查,大家伙一起上吊得了!”
  郭淮听得毛骨悚然,啥意思?当今上桀纣之君吗?
  赶紧上前:“枪炮司杂佐郭淮,参见王都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