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1605

  苏油有些无语,莫名其妙地联想到后世中国一个大邻居的杂耍式阅兵:“君实公,要说能够临敌,恐怕纯属瞎说。战争,永远只能在战争中才能学会。”
  “我在渭州待过,西军战力,远胜京中。就算装备,给养,只有京师禁军的十分之一,他们也比禁军更强。”
  “如囤安,控鹤这样的,如果不计较其厢军身份,我敢说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
  “怎么来的?这些都是鲜血换来的,是一次次战斗之后的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得来的战力。”
  “就拿手套一事来说,囤安控鹤两军,最早用的是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双手,增加摩擦力。”
  “后来在使用中发现,这种手套太容易消耗了,因为麻的耐久程度,也就那样。”
  “于是换成了皮的,虽然贵了一点,但是为了保护兵士,咬咬牙还是上了。”
  “后来大家发现,手套最先破掉的地方,大体都首先出现在食指,拇指位置。”
  “因为这两个位置,是持刀时,手顶护手的地方,是开弓时,引弦的地方,属于摩擦最厉害的部位。”
  “于是再次改良,在这两个地方贴皮加厚。”
  “但是问题又来了,这两个地方使用最频繁,加厚之后,操作不便。”
  “而且皮手套夏日里使用容易捂汗,所以第三次改良后,变成如今拇指,食指为麻料衬皮革,其余地方为麻料的形制,如此一来,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舒适程度,军士们交相好评。”
  “又比如鹤胫弩,矢长原先为一尺,如今箭头逐渐加长,而箭身逐渐缩短,箭尾从两羽变为三羽,弩面开丫状导轨。”
  “加上鹤胫杆能省力一半,滑轮能延长一倍的力程,才让军士只需要用一石二斗的力量,就能拉开弩力为四石八斗的强弩,再配合精钢弩矢,方能在七十步内洞穿青唐瘊子甲。”
  “还有军装,还有军粮,行军布阵的操典,驻扎食宿的章程……可以说是每一点小小的变化,里边都有一条甚至几条人命。这些不经历战阵,永远料想不到。”
  司马光点头:“论脚踏实地,精通实务的干才,大宋济济群侪里边,我只看好明润。”
  苏油笑道:“君实公言重了,不过话说回来,操典训练有用吗?我觉得还是有用的。”
  说完一撇嘴:“不过不是这样赚取目光为目的的操典,而是为了实战总结形成的操典。”
  司马光说道:“明润,我知道你看似平和,其实内心是主攻的,对吧?”
  苏油说道:“这个不瞒君实公,的确如此,大宋如果不能除去西夏,辽国两颗毒瘤,先死的,只会是大宋。这一点,不知君实公是否同意?”
  司马光有些矛盾:“然而国情如此,国家,经不起战争的消耗啊……”
  苏油说道:“是啊,举步维艰,但是君实公,不攻,不行啊。”
  司马光还待要说话,苏油却道:“君实公,且听明润说完。”
第四百九十九章
开幕式
  第四百九十九章开幕式
  “如今大宋,每年要给辽国五十万贯,西夏二十万贯,而我大宋每年岁入,虽然号称一亿多贯,可除去消耗,所剩还有多少?”
  “四年时间里,两年山陵哀崩,那是入不敷出,一年大水,还是入不敷出,好的一年,不过一百万贯盈余,相当于泰半送与他人。”
  “西夏和辽国,就是勒在大宋脖子上的两根绳索,而且越来越紧。”
  “我知道君实公最推崇的君主是唐太宗,其次是汉文帝。认为府兵之制,远胜募兵之制。”
  “而我认为不然,无他,时移世易耳。”
  “秦国立国之时的西戎,箭矢不过石,骨;汉之匈奴,因为没有马蹬,其实骑军不能冲击,乃长途行军之用,接战还需下马。”
  “加上军器不良,因此李陵以五千步兵遭遇八万匈奴,尚能鏖战八天八夜,箭矢用尽,方才被擒。”
  “可如今再看,西夏骑军,已经发展出擒生,泼喜,铁鹞子。骑种分出骡驴,骏马,骆驼。军种划分更加细致,战力提升,战术改良日新月异。西夏青锋,青唐板甲,旋风炮,强弩,无一不精。”
  “铁骑突袭,一日百里,已是寻常;冲锋放箭,击穿步阵,轻而易举。”
  “可以说游牧之族,千年以降,其军事组织的进步,大大超过农耕之族的进步;其军队的素质和能力,如今也已远超过农耕之族军队的素质能力。”
  “君实公,有一种说法,叫做温水煮青蛙,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司马光说道:“愿闻其详。”
  苏油说道:“将青蛙投入四十度的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热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
  “可当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缓慢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
  “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但是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如今是大争之世,因循苟且不思进取,就等同于自取灭亡,君实公,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司马光叹气:“我承认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明润,如今国家不堪重负,须得民富国强,士马雄壮,方可言兵。”
  “陛下图思振作,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行之不得法,失于操切,那是不进反退啊。”
  苏油点头:“是,我劝过陛下,陕西河北,需要二十年恢复。但是君实公,这必须是励精图治,努力进取的二十年,而不是因循苟且,得过且过,花钱买平安的二十年。”
  司马光终于无话可说,再次叹了一口气,将目光投向了湖面。
  诸船已经移到了五殿东面,对临水殿排成行列,一叶小舟将一军校送到近千,手里握着一根长杆,上挂锦彩银碗,将之插在近殿水中。
  红旗招展,号炮轰鸣,远处两行舟队上的军士开始疯狂划桨,鸣鼓并进。
  沿岸观众欢呼喝彩,下单买注,为自己的船队加油助威。
  就连一众官员,也纷纷下注,这是慈善彩票,过瘾的同时,还有好名声。
  捷者得标,来到殿前山呼拜舞。接着远处虎头船之类有开始出发,各三次争标而止。
  春池景明,欢声笑语,几要摧破纤云。
  只有一老一少两人,眉头深皱,在这一派融融春色里,陷入各自的沉思。
  金明池夺标大赛完毕后,小船们在此将大龙船引入奥屋,皇帝再次出发,驾幸琼林苑。
  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与金明池相对。
  大门牙道,皆古松怪柏。
  两傍有石园,榴园、樱桃园……园内也是亭榭,同样多是酒家所占。
  琼林苑东南一脚,是一座人造的山岗,高数十丈,山上有横观层楼,金碧相射,山下有锦石缠道,宝彻池塘。
  柳锁虹桥,花萦凤舸。一处处花圃点缀其间。
  素馨、茉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好多都是从闽、广、两浙进献来的南方花草,汴京城其它地方难得一见。
  有月池亭、梅亭,牡丹亭……诸亭不可悉数。
  一路游览,苏油左顾右盼,随圣驾来到宝津楼。
  宝津楼之南有宴殿,平日里有伴驾的妃嫔,官眷,车马便停留在这里,是整个公园里唯一一处禁人出入的地方,有内官监之。
  殿之西有射殿,殿之南有横街,横街外,是汴京人击球蹴鞠的大草坪广场。
  沿着琼林苑周围一圈街道,全是特色餐馆,来游玩宴赏骑马弄球的汴京市民,根本不用担心玩饿了没有吃的。
  平日里这里还是大校场,门边长期拴着御马。门的两壁之上,皆高设彩棚,士庶只要缴纳些许钱钞,就可以登棚,愉快地观赏禁军训练百戏杂技。
  等等,刚刚好像说到了什么荒唐的事情……是的,大宋禁军的德性,就是这么荒唐!
  今日的御马挪去了金明池那边,琼林苑外张黄盖,击响鞭。
  这个名目,叫“御马上池”,每逢御马上池,及龙船出奥,必定游人增倍,争睹天颜。
  苏油陪同赵顼登驾上得宝津楼,赵顼坐定之后,阅兵式,啊不,杂耍开始了。
  首先上来的,是十多名鼓手,一人摇着双鼓,鼓点齐整划一,嘴里唱着“青春三月蓦山溪……”,正式拉开了开幕式的场面。
  一曲唱罢,鼓手们堆成一座人肉平台,一名红巾者跃上,翻弄大旗。
  接着狮豹入场,坐作进退,这是驯兽表演。
  接着又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入场,旗子在身周,头顶,脚下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
  两壁观众疯狂喝彩叫好,彩声如雷。
  苏油悻悻地对李宪说道:“那些是不是就叫——作壁上观?”
  李宪如今也是军职,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可得有身份才上得去,一般人只能早点包下旗亭酒坐,听闻还有以此为业的。”
  苏油不禁无语,大宋党争不断,可只有这党千年之后都还有存续——黄牛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