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1605

  “如今大宋经营古渭,沟通青唐,董毡实力大增,已经将侄子木征逼到兰州外围,木征不得已,在家梁诱使之下,投靠西夏,作为兰州屏障。”
  “新附之区,如果夏兵入境,必然导致木征不安,夏军也未必立刻就信任木征,所以青唐一路,当不至入寇。”
  “第二路就是渭州,如今宁夏城扼守石门,宁夏城以内地区,五座大寨,五十四部蕃人,兵势已经极厚。非三十万大军,想突出石门,那是以卵击石。而且天都行营,并无异常消息传报。”
  “就算来攻,以渭州如今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逸待劳,足以支撑一场局部防守战役,所以这一路,同样不用担心。”
  “剩下的,就是绥州了,大宋态度不明,种谔又被羁押,横山蕃正是人心惶惶,不可自处之时。如果夏人趁机突袭,绥州会出大事。”
  “好在种五在被羁押之前,已经挫败了西夏四万人的进攻,横山步跋子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算是稳定一时。”
  “陛下,相公,种谔纵然有罪,但局势演变到现在,绥州已经不可放弃了。”
  “这盆夹生饭,大宋只能硬吃下来,否则才真会演变成司马学士所说的那种局面。”
  “嵬名山会认为大宋不义,先是招诱,其后又抛弃之,不但横山会出乱子,渭州,青唐,蕃人可能都会思变!”
  曾公亮说道:“可如果占据绥州,夏人来攻,又当如何?”
  苏油说道:“今日之际,只有派遣重臣赶紧出发,将朝廷旨意带给陕西,妥善安抚横山蕃人,然后——重起种谔!”
  赵顼问道:“可台谏那里如何交代?”
  苏油说道:“孟明、西乞、白乙,丧师辱国,秦公犹释之。许其待罪,其后如何?况种谔此番本是克复大城,收纳强蕃?”
  “三千里外,机会转瞬即逝,有罪者,其种谔一人?”
  “延州转运使陆诜,怯懦迂钝,不明韬略,延误时机,措置失当。绥州当取而不取,这才导致种谔临机专断,难道他就无罪?如何未闻有一弹章涉及?”
  “还是地方官员抱着不做不错的心思,朝廷对武人独断过于忌惮,诸公宁愿国家错失良机,也不愿承担风险,影响仕途!”
  “我的建议是,种谔妄作,固是大罪,纵收绥州有功,不足抵其过。然朝廷用人之际,不得已而用之,应许其功过相抵,并待罪立功,严加申斥,以儆效尤。”
  “同样的,原延州转运使陆诜,对局势出现严重误判,纵然改知秦州,同样应当惩戒!”
第四百八十四章
谅祚之死
  第四百八十四章谅祚之死
  曾公亮说道:“苏油!可如今朝议纷纷,认为招诱绥州嵬名山,本是不义之举!”
  苏油笑了:“大宋承汉唐之统,克服故土,反成了不义了?那太祖建封桩库,太宗两征辽国,都成过失了?”
  “复绥州的意义在于,这是大宋百年以来,第一次从被动收缩,转为主动扩张!因此既然拿了,那就应当守住守稳,不要如以往那般,先得后失。对民心,对国势,带来的提振,意义远大于渭州之战!”
  “所以复绥州,朝廷应当支持!问题只在于我们去年和今年财政局势如此艰难,导致这是一口夹生饭,火候未足。”
  “但是任何敌人,都不会让对手舒舒服服地施展攻略。所以吃夹生饭,以后可能会是我们的常态,我们必须学会适应!”
  “如能保有绥州,那么可以说,这就是大宋在与西夏的对抗中,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相持的重大转折点。”
  “剩下的问题,就是绥州在独力坚持的情况下,能守住吗?”
  “其实,西夏四万大军追击无功,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其在横山一带的军事实力,已经严重削弱大不如前。”
  “没有了横山步跋子的西夏军,在横山地区与本土蕃人作战,就失去了天时地利人和。这和以往驱使横山蕃与我们对抗的西夏军,有本质的区别。”
  “种五经此一事之后,在横山蕃中会是何等声望?仓促之间都能取得胜利,复起之后,掌握了横山蕃的人心,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他还会败?”
  曾公亮说道:“嵬名山毕竟是西夏叛臣,要是西夏遣使来问,要求将之送返,那我们如何应对?”
  苏油笑了:“正好了,家梁也是大宋的叛臣,要送返可以,相等的,请夏国将家梁送返宋国。”
  “家梁刚刚为夏国招纳了木征,巩固了青唐一线,夏国为了西线平安,不会放人的,这就是最好的搪塞理由。”
  “或者,我们可以和董毡搞一次小型演习,配合一下外交局面?”
  曾公亮对苏油的奏对非常满意,这下心里完全有数了:“陛下,韩公?”
  赵顼眼巴巴地看着韩琦。
  韩琦终于笑了:“如此看来,老夫这趟陕西之行,也不是刀山火海嘛!不过明润,如果老夫在陕西发现局面与你所说不一,弹劾是少不了的。”
  这就是同意了!赵顼大喜:“那是,韩公此去,要是发现苏油有一言不当,尽管参奏,朝廷一定狠狠处置!”
  喂!我,我什么都没有做啊……
  ……
  西夏,兴庆府。
  谅祚猛然从床上惊醒:“别杀我……别杀我……”
  梁皇后在旁边伺候着,赶紧安慰道:“兀卒又梦到了贱人了?要不要我宣吉多大师来,再给兀卒念念经文?”
  红衣大和尚吉多坚赞,如今在夏国讲经说法,声誉崇高。
  谅祚自南征回来,就开始出现不适,先是头晕,失眠,之后肌肉无力,麻痹,再后来恶心,高热,烦躁,如癫痫那样抽搐,如今常常精神发作,或者陷入昏迷。
  诸方医治无效,唯有吉多坚赞入内诵经后,会好转一阵,然后重新变得严重。
  于是批阅奏章,处置国事,都落到了梁皇后和其兄梁乙埋的肩上。
  谅祚惨然一笑,露出齿龈间蓝黑色的铅线:“皇后,我怕是……”
  梁皇后打断了他,对内侍喊道:“水!去叫吉多大师进宫,替兀卒施法镇魇!”
  一位侍女上前,从装饰着精美珊瑚,绿松,蜜蜡,镀着金银,雕饰精美细腻的铅锡合金九龙宝瓶里倒出清水。
  谅祚被皇后侍候着用了饮水,怔怔地看着她手里精致的龙杯:“宋人的东西,当真精致……”
  梁皇后轻轻一笑:“也是兀卒洪福齐天,屹多埋费了好大功夫,才从宋国劫到了一纲皇贡,里面最好的物事,就是这套九龙金杯。”
  “不过器用就是器用,有朝一日,兀卒宣兵十万,直抵汴京,这样的东西,还不是应有尽有?”
  谅祚拉着梁皇后的手:“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党项人改行汉制之事,要尽快完成……景洵呢?近日怎么不见他来探视?”
  梁皇后说道:“景大夫去视察冬麦了,要明年三月方才能回来,兄长早就禀告过兀卒,怎么又忘了?”
  谅祚眼睛有些失神:“是吗?我记忆出问题了……”
  梁皇后说道:“那就多休息,别老想着国事伤神……”
  这时吉多坚赞来到御榻前,对两人施礼。
  谅祚喃喃地说道:“吉多大师,给我颂颂祖音吧,党项人的史诗,我还没听完呢……”
  吉多坚赞躬身领命,盘坐下来,取出法螺和铜铃,准备念诵。
  谅祚却又抬手:“皇后,刚刚那杯子……”
  梁皇后问道:“怎么了?”
  谅祚停了一下:“……有些暗淡了,让内侍们擦拭一下。”
  梁皇后低声道:“是。”
  在吉多坚赞充满空灵的诵诗声中,谅祚终于重新睡去。
  梁皇后放慢了步子出来,一个中年人上前问道:“妹子,兀卒他怎么样?”
  梁皇后咬了咬银牙:“临死还惦记着那贱人!渭州回来就丢了魂儿了,哪里还有个男人样?!”
  中年人正是如今的国相,梁皇后的兄长梁乙埋,闻言大惊:“临死?兀卒不行了?”
  梁皇后说道:“已经开始尿血,医官说,大抵过不了这个月,兄长,该布置了。”
  梁乙埋说道:“兀卒登基后的作为,族中多有不满,你我兄妹皆是汉人,如今想要自保,唯有一策。”
  梁皇后点头:“拨乱反正,剃发易制,恢复武烈皇帝旧制,重拾党项风俗!”
  梁乙埋说道:“正是!那就要处置一人。”
  梁皇后悠悠地说道:“景大夫……御围内六班直都是蕃族,派遣他们缉拿他,会不会引来境内汉人的惊惶?”
  梁乙埋琢磨了一下说道:“也不是无人可用,家梁文武双全,胜景洵百倍。如今安定了夏国西线,正好召他进京叙职,命其掌班,擒拿景洵!”
  梁皇后微微一笑:“对呀,家将军也是汉人,用汉人对付汉人,就不会引发争议了。”
  梁乙埋点头:“还有几个旧臣,一直与我兄妹过不去,便将屹多埋也一并召回,顺便料理掉!”
  梁皇后问道:“京中事务,是永能掌握,为何不能用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