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1605

  王安礼有些担忧:“蜀学与关学,洛学,如今算是同气连枝。渭州学宫里,张横渠和李复正在士人中大力推广,吕氏兄弟在乡间推行乡约,眉山苏氏,在西南影响巨大……大哥,要是苏明润与我们不同道……今天是不是交浅言深了?”
  王安石摇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不信能说出这等振聋发聩之言的人,会是心思诡谲之辈。”
  “苏明润这六年仕途,不是早就能说明问题了吗?在大宋最艰难的地方大展拳脚,还成绩斐然,堪称当世能臣。”
  王安礼叹了口气:“现在还说不上,身在荒鄙,身边没有牵缠,这能臣只能算半个。在纷杂的朝堂之上还能走得稳,方当得起能臣之誉,不过少年人才,是肯定的了……”
  吴氏端着汤饮过来了:“父子兄弟都收收兴吧,苏明润这是施了啥法,这还收不住了带过船来?”
  王安石端起汤饮,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以往席面菜品看着丰富,好像也没吃到几样,怎么今日苏明润治的宴席,给我感觉不同?”
  王安礼和王雱就窃笑。
  这时候老仆进来了:“禀学士,那边县君给大娘送来一件礼物,是张餐桌,不知是该收还是不该收?”
  王安礼和王雱立刻开口:“收!必须收!”
  ……
  苏油这时候也有些嗓子哑:“今天嗓子好像有问题。”
  石薇端着一盏茶过来:“把这清咽茶喝了,你也没想想今天说了多少话。”
  苏油有些纳闷:“说了很多吗?”
  张麒在一边偷笑:“你们的嘴就没有停过。”
  苏油问几个小的:“王家人也算是时代精英了,观感如何?”
  张麒说道:“俩老头没觉得啥,那位公子不错,是勾栏里姐儿最喜欢的类型。”
  苏油问道:“你是不是很羡慕?”
  张麒不敢说话了,上次被苏油抓到,发配去青唐跑了一年贸易,好不容易才变白回来。
  种谊说道:“嗯,话挺多,也都挺能吃。”
  苏油翻着白眼:“这叫思想的碰撞,充满了激情与火花……元贞,你怎么看?”
  苏元贞今天没有露面,这也是苏油故意安排的,这娃还没有通过科举,不能让他和王安石有任何瓜葛。
  苏小妹传来消息,说明年太学可能要增设生员,苏油准备让苏元贞去趁饭,啊不,趁名声,为科举做准备。
  欧阳修走了,如今汴京文坛大佬就是司马光,王珪。科举刚过去,接下来朝廷要起政争,最好以小白身份参考,谁的标签都别贴。
  苏元贞一直在偷听,如今他的眼界见识也有了些格局,想了想说道:“介甫先生的气度令人佩服,不过似乎有些刚愎;和甫先生倒是洵洵然颇有儒者涵养;至于那王元泽,处处欲与明润你争胜机锋,这是将你视作了对手。我倒是好奇了,他有何等建树,敢与你大言?”
  苏油摆了摆手笑道:“学术讨论嘛,不要带上偏见和攻击。王元泽也是经学上难得的天才,就是气度局促了一些。”
  苏元贞问道:“明润,今日之谈,是不是……交浅言深了?”
  苏油不以为意:“王学士人品气节举世所推,这方面不用担心。”
  说完又叹气:“也不是交浅言深啊,是想着看看能不能改变一下他的思路,现在看来……”
  苏元贞问道:“如何?”
  苏油失笑:“是我想多了,快五十岁的夫子,思想体系早经过万千打磨,坚不可摧牢不可破……他改变我的思路还差不多。”
  ……
  汴京,韩琦即将出判相州,这才入宫奏对。
  作为皇帝,对权势过大的臣子,赵顼当然要进行调整,这是皇帝的本能。
  对韩琦的政治能力,苏油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也。苏油认为韩琦真的做到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独相七八年。就算不党,朋党自成。
  所以赵顼既要针对他,内心又对他非常敬重。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第四百七十六章
谁也改变不了谁
  第四百七十六章谁也改变不了谁
  没有经历父亲和祖父那种三番五次对皇位临门一脚诱惑的折磨和压抑,赵顼算是一个心态健康的青年。
  因此对于这样的调整,他内心也有一些愧疚与不安。
  尤其是在暗示台谏攻击宰执失败之后,韩琦坚决退位。这种仁至义尽的做法,让赵顼又多了几分羞惭。
  于是,赵顼哭了,说明他还年轻。
  作为纵横大宋官场数十年的老牌政治家,韩琦对自身的遭遇倒是清楚明白得很,因此反过来流着泪劝皇帝不要担心自己。
  出入如二府仪,赐兴道坊宅一区,擢升儿子忠彦为秘阁校理,这等恩遇,已经是世所难匹了。
  赵顼最后诚恳地询问:“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
  韩琦对这个问题明显思考过很久:“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馀,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赵顼默然良久:“那苏明润呢?继续流转还是留京?”
  韩琦也默然良久:“按照故制,知州三任,考绩优等,自当留京。苏油三任知州,功绩岂是优等可以形容?简直就是上天给大宋降下的礼物。”
  “但是陛下,苏油毕竟还年轻,为了保全计,最好缓用。要到朝臣都为其鸣不平之时再行拔擢,方为水到渠成。”
  “陛下,苏油虽与你同岁,但是他性情稳重,度量宽宏,智闻广博,而计图深远,直如多年的老臣一般。”
  “最可贵者,此子淳厚,仁性天生,不贪婪,不妄作。”
  “陛下,朝中君子,不图利者多有,但不图名者,古往今来能得几人?老臣至今有些不明白,为臣如苏油者,究竟何物可以动之?”
  “或者,只有一个情字。也就是太皇太后和仁宗之道,方是驾驭苏油的法门。”
  ……
  十月,夔州纵帆船和宽底吴船,一后一前抵达了汴京。
  因为有王安石同行,苏油只好让商号等处不要来迎接,免得自己的好人缘把王家父子臊得下不来台。
  两家人在码头分手,王安石说道:“明润,接下来,便要同殿为臣了。”
  苏油躬身道:“欧阳学士评价庆历诸臣,说是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仲淹则恢廓自信而不疑,琦则纯正而质直,弼则明敏而果锐。”
  “四人为性,既各不同,虽皆归于尽忠,而其所见各异,故于议事,多不相从。”
  “然此四人者,可谓天下至公之贤也。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不私。以此而言,衍等真得汉史所谓‘忠臣有不和之节。’”
  “苏油不才,愿效前贤,以后可能会在朝堂之上与介甫公为国相争,但是苏油对王公学养气节,是绝对佩服的。”
  王安石哈哈大笑:“这就叫先说断,后不乱?明润是坦荡君子,安石岂能不知?相争为国,不坏私交,你我当记今日之论。”
  送走王安石众人,薛忠才牵来马匹:“恩公,朝中有传闻说王学士当有大用,恩公攀上这份交情,必定飞黄腾达……”
  苏油翻着白眼:“可闭嘴吧,面上融洽一堂,底下各捅刀子;面上不共戴天,底下密切配合,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拍马屁都要小心些,知道不?”
  程三过来笑道:“总之少爷这回回京,起码要待上几年是吧?到时候和少奶奶生上两个小少爷,开枝散叶,那才美呢!”
  石薇羞坏了:“程三爷!”
  程三笑眯眯地说道:“不说了不说了,赶紧回家,少爷和少奶奶可是汴京的名人了,小心被人聚观。”
  好在汴京人对苏油的印象还是十四岁中探花的时候的少年形象,如今已是二十岁的俊朗青年,倒像是官宦人家的未仕子弟更多一些,汴京城中这样的人多的是,不算惹眼。
  苏油也不入城,沿着外城墙一路来到宜秋门外苏宅。
  苏宅还是老样子,不过虚掩着门,一个胖胖的大娘正躬着身子,扒着门缝往里偷看。
  苏油制止众人发声,自己得下马来,也跟着朝里边偷看:“周大家的,看啥呢?”
  周大家的也不回头:“苏家老爷去了,大小公子回乡守孝,小妹仔在宫里伺候两位娘娘,家中来了两个古怪,看着不像好人,我得帮苏家看着点。”
  苏油说道:“哦,大娘子还是那么热心肠,看来今晚的腊猪腿和风萝卜有着落了。”
  周大家的一扭头,惊叫起来:“哎呀!哎呀是探花郎回来了!”
  苏油这才直起身,哈哈大笑:“不准转移话题,小七哥,去找周大拿猪腿,还有风萝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