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1605

  赵顼说道:“没关系,你便如两汉制诏,用古文文体就行了。”
  司马光道:“本朝没有这样的故事。”
  赵顼也有些对司马光的借口着恼:“卿能举进士高等,而不能为四六,这可能吗?!”
  别以为我忘了你当年是甲科进士第六名!
  司马光出来后,赵顼继续派遣内侍至合门,强迫司马光受告,司马光拜而不受。
  直到司马光入退到合门外庭中,都还在推辞,内使最后将告书硬塞进司马光怀中,“光不得已乃受”。
  后来,赵顼问当时还在朝中的王陶:“公著及光为学士,当否?”
  王陶赞赏不已:“陛下用此二人,天下何忧不治!”
  ……
  赵老头知谏院,也有小故事。
  老头入谢的时候,赵顼问他:“闻卿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邪?”
  赵抃就叹气:“蜀中狡童不在,这次琴鹤倒是都得保全。”
  赵顼哈哈大笑:“对呀,应该还有一只白龟才是。”
  赵抃这才说道:“蜀中新制,起于眉山,既然行之有效,又何必另外更张?地方任职的官员,后任必爱推翻前任举措,一味更张,认为功不己出,无名无利。这种事情,臣是不愿意做的。”
  赵顼点头:“对了,有一点要与爱卿说明——以往近臣自蜀还者,必登省府。如今让你做回谏官,朝中大臣颇以为疑。”
  “其实我是久仰‘铁面御史’风采,欲赖卿言耳。大用何必一定省府嘛!爱卿你说是不是?”
  于是赵抃回去之后,立刻上疏言任道德,委辅弼,别邪正,去侈心,信号令,平赏罚,谨机密,备不虞,勿数赦,容谏诤十事。
  ……
  至于王安石的诏令,那就更加的夸张了。
  自王陶被劾后,曾公亮自问摸明白了赵顼的脉门,因此力荐王安石,想用他来牵制韩琦。
  加上赵顼的铁杆韩维和王安石也是文章知己,平日里没事儿就在推荐,因此赵顼对王安石,早就非常仰慕。
  王安石一直辞官不起,如今守丧期满,赵顼反而患得患失:“安石历先帝朝,累召不起,或以为不恭。今召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他是真有病啊,还是别有所求啊?咱别没整对路数,让大贤再次不买账哟!
第四百七十一章
议论
  第四百七十一章议论
  曾公亮给王安石打保票:“安石文学器业,宜膺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罔。”
  吴奎却是韩琦一边的人,为了韩琦,皇帝敢怼参政敢辞的主,对曾公亮抬举王某人打压韩相公这套很看不惯。
  “王安石以前纠察刑狱,因为鹌鹑案争刑名不当,本该奉旨到合门释罪。”
  “结果他自己执拗不肯入谢,这才去职。然后一直认为韩相公在沮抑他,所以才不肯入朝。”
  曾公亮力争:“陛下,王安石真是辅相之才,吴奎所言,是发人小过,荧惑圣听!”
  吴奎冷笑:“当年我就跟他同领群牧司,见他护前自用,所为迂阔那套多了!我话先撂下,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不过吴奎和曾公亮之间,赵顼当然选择相信曾公亮,于是决定先下诏书,起王安石知江宁府。
  所有人都劝赵顼,陛下别费劲了,王介甫这回肯定还要推辞。
  韩维却独奏道:“我知道王安石乃正人君子,之前久病不朝,今日如果任命大郡马上就任职,看起来还真就像是一直对君命推三阻四,希图持价待沽。”
  “但是臣坚信安石不会有此心。与先帝不同的是,陛下始初践阼,慨然想见贤者,与图天下之治。安石怎么会不愿效其忠、伸其道哉?!”
  “如果王安石真的病得厉害,或者蠢得厉害就罢了,如果不是,他肯定会就任的。”
  “议论这件事情的人,都认为往安石会顾忌时议,因此只能慢慢升迁而致,不能猝然召命回京。”
  “他们不知贤者只可以义动,而不可以计取。所以陛下,尽管下诏吧!”
  这就是此刻王安石在士林官场皇帝心中的声望。
  果然,诏书一到,安石立即前往官府府视事,再不推辞。
  一个多月后,诏书再到,召知江宁府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王安石即刻整顿家小,奉诏赴阙。
  唐淹说苏油料事如神,就是指这个。
  苏油不信这中间没有一点操作,笑道:“要我说,司马君实,介甫公,都是朝中有名的君子。”
  “既然是君子,那他们还会欺君?所以说,司马君实跟官家说不会四六,那大伙儿就应该当他真不会四六。王介甫说是久病,那大伙儿就应该当他真的是久病,如今突然好了。”
  “否则不成了言不由心欺君罔上了吗?那还是什么君子呢?”
  唐淹笑道:“你这嘴啊……回京后可别胡说八道了,好歹四品大员,要有点人臣之体。”
  说完又叹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官家此番召你进京,怕是要大用了,明润,你真没一点消息?”
  “这回是真没有消息,估计是看在十六万斤铜的面子上吧。总不至于如王介甫般被看重。”苏油说道:“范文正公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宋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呗……”
  《宋史》:
  “治平四年九月,韩琦、吴奎、陈升之并罢。
  先是,王陶论劾后,曾公亮因力荐王安石,欲以间琦。
  琦称疾求去,帝不许,以诏书慰抚。
  琦又疏有四当去,复不许。
  厚陵复土,琦更不入中书,请甚坚。
  于是帝夜召张方平议,且曰:‘琦志不可夺矣。’
  方平遂建议,宜宠以两镇节铖,且虚府以示复用;
  乃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判相州。
  以枢密副使吕公弼为枢密使,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知谏院赵抃并参知政事,三司使韩绛、知开封府邵亢并枢密副使。
  《蜀中杂记》:
  “治平四年,张赵二公并列参政,引油叩阙。
  时薛向奏陕西事,司马君实攻向,又言方平贪猥。
  帝犹疑,乃诏油垂问。
  ……
  汴京,延和殿。
  司马光与赵顼在私话。
  司马光对赵顼说道:“陛下,陕西都转运使薛向,你了解他吗?”
  赵顼知道司马光要说什么:“我知道薛向非端方之士,但是也要用啊,他料理钱谷,筹备边事,还是有一套的。”
  司马光摇头道:“陛下,所谓钱谷,不过就是使陕西自足,马畜繁盛。但是,这真是他的功劳吗?”
  “就算他善于财政,但是边事,怕是糊涂。”
  赵顼说道:“也不是吧,渭州大捷……”
  司马光拱手道:“所谓渭州大捷,实际是苏明润在操持;就连陕西财政,也是苏油延揽商贾,才得喘息。陛下亲政未久,不可操切啊。”
  赵顼有些不赞同:“薛向所奏,不过是种谔在清涧城招揽边蕃,以朱令凌最为横山得力酋长,请给田十顷、宅一区,乞除一班行而已。”
  “这是为了夸示诸羌,诱降横山之众。对朝廷来说,所费不多,收效也会不错,怎么就行不得?”
  司马光说道:“我担心陕西边臣,得寸进尺。如今谅祚称臣奉贡,颇为柔顺。而收横山众,需要安置奖赏,徒增朝廷负担,何用之有?”
  “而且听闻薛向种锷,准备招诱西臣背叛,臣担心大宋失了礼义在先不说,还将重兴边事,得不偿失。”
  赵顼赶紧掩饰:“此外人妄传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