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1605

  于是第二天,苏油带着哥哥们备上酒礼来到石家堡,和石薇相见,这道手续,和后世一样,叫“相亲”。
  取男强女弱之意,苏油以酒四杯,石薇则添备双杯。
  饮酒完毕,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有点类似后世的订婚戒指仪式。
  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二匹,谓之“压惊”,则姻事不谐矣。
  插钗用的金钗很粗糙,还是当年拴住和张散,用玻璃河淘取的沙金熔了浇铸的,但是这支金钗,却表明了当时土地庙众人对石薇的认同。
  如今苏油将之用作订婚之用,意义非凡。
  既已插钗,则伐柯人通好,议定礼,择日往女家报定。
  五嫂带头,再次领着拴住等人抬着礼物过河。
  礼物里有珠翠、首饰、金器、小鼠娘子亲制的销金裙褶,苏家织造出品的团花缎匹,可龙里自产的小金坨茶饼,
  双羊额头扎着红花,不能抬,只能牵行。
  还有八大尊金瓶酒,以大花银方胜装点,四瓶以红绿销金酒衣簇盖,四瓶以罗帛贴套花为酒衣,酒担以红彩缴之。
  说是瓶,其实说是瓮更合适。
  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东西——礼书。
  礼书用销金色纸四幅,做成三启的格式,就是折三折。每一启中礼物都要分别写在两封礼书上,这个名目叫做“双缄”。
  跟酒衣一样,礼书也要装点,可以是红绿销金书袋,可以是罗帛贴套,可以五男二女绿封。
  宋人很喜欢在婚礼上使用绿色,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五男二女是当时最盛行的吉祥话,认为夫妻二人,能够生养五个男孩,两个女孩,是最幸福的。
  苏家人里边,后来只有苏辙做到了接近——三男五女,都长大成人。
  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到盒子里,盛礼书的为头盒,一共要凑成十盒或八盒,用彩袱盖上送往。
  女家接到定礼盒,便要于宅堂中备香烛酒果,告盟三界,然后请女亲家夫妇双全者开盒。
  石薇这头当日就要备好回定礼物,酬以紫罗,彩色缎匹。
  虽然苏油还没胡子,珠翠须掠也是要备上的,还有皂罗巾缎,金玉帕,七宝巾环,箧帕鞋袜……
  很多都是男人的贴身饰品,布料,穿着之类,按道理都应该是待嫁女孩子自己亲力亲为,这也是展示女孩针线功夫的好时候。
  不过要石薇弄这些那是想多了,都是找眉山巧手女工定制的,然后石薇朝里边塞了一条自己在渭州用毛线给苏油编织的围巾就算交差。
  围巾还能编得三短两不齐,也算本事了。
第四百四十一章
众人
  第四百四十一章众人
  “元贞!小石头!小七哥!小鼠!哎哟这位是……”
  苏油介绍:“这位是种谊,算我半个学生,这次跟着来体验一下蜀中山水。”
  眉山什么都不缺,众人图省事什么都没带,就这么说笑着来到可龙里村子。
  种谊一看门口的大池塘和池塘后青瓦白墙的祠堂:“老师你家好漂亮!”
  苏油说道:“那是祠堂,边上的才是我家。”
  祠堂前敞坝上全是乡亲,一见来人了都用了过来。
  苏油赶紧上前一一见礼。
  来到祠堂,八公还是那身老打扮:“回来了?先给祖宗上香吧。”
  苏油取过三柱香,恭恭敬敬地插在银光斑斓的铜炉里,跪下叩了三个头,转身又扶八公坐下,也给他叩了一个,这才扶着他的膝头:“八公,小油回来了。”
  八公摸着他的头顶:“你呀,光知道逞能,起来起来,要不是薇儿啊,你这回我看玄!”
  这心是偏得没边了,逞能的是她好不好!
  站起身来,苏油看了一下祠堂:“嗐,怎么那根黄荆棍儿还供在那里?”
  五嫂高声道:“八公留着给你打娃子的!”
  众人都是哄堂大笑,苏油怕薇儿面薄,赶紧打岔问道:“好些人我都没见过,谁是小鼠新妇啊?”
  六嫂牵过一个相貌温柔的女子:“这是我家的。”语气中充满了骄傲。
  那女子微微一礼:“见过幺叔。薇儿婶婶的喜服,我都准备好了,幺叔你就放心吧。”
  众人又是笑开了,八公说道:“够了够了,薇儿还在这里呢,走吧,都去那边,你那帮兄弟姐妹都家里等着呢,老二老四不说了,老三赶回来可不容易,唉,就丢小妹一个在京城里。”
  张散如今是开海船的人,南边到过番禺,北边到过京东东路的文登。
  夔州号海试成功,苏油立刻和当年在汴京租屋里吃过他饭的钱勰搭上了线。
  钱家是吴越国国王钱俶的后人,文化世家,父子兄弟制策登科的,满大宋独一份,和苏家的叔侄三人制科同中,并驾齐驱。
  当年钱家的钱易才华横溢到何等地步?《宋史》中说他“才学瞻敏过人,数千百言,援笔立就”。
  十七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不到中午就写成了洋洋洒洒的三篇文章。出众的表现,引起了一些官员的嫉妒,他们说钱易轻率、不稳重,故意不予录取。
  第二次再考,因为文章中带着讽刺意味,被从状元降等到探花。
  降……降等到……探……探花……
  到了钱勰这辈儿,文风依旧不弱,和大苏惺惺相惜,既是同年又是好友,与苏油关系也不错。
  这娃也是妙人,如今正在如皋做县令。
  正好天旱蝗发。刚开始隔壁泰兴县县令跟太守打包票:“俺们县界无蝗。”
  结果蝗虫大起,郡守诘之。泰兴县令辞穷,就找地方甩锅,说蝗虫是钱穆父的如皋县飞过来的。
  太守便发檄,质问钱勰你们如皋县怎么回事儿?赶紧捕蝗,不得侵扰邻境。
  钱勰得檄,也不申辩,只在后边批了几句:“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然后将公文正儿八经地转给了如皋县,这事情大宋朝野上下引为笑谈。
  有了这关系,如今张散正在两浙路监工,以夔州号为蓝本,和钱家一起打造巨型纵帆海船,下一步目标就是高丽和日本。
  来到自家院子,一群人齐齐欢呼道:“小少爷回来了!”
  当年的孤童们,如今已经是四通商号各项产业中的骨干。
  孤童中男多女少,女生一个不外落,跟娟儿一样,全都嫁给了同甘共苦的伙伴。
  不少人都有已经有了孩子,娟儿手里就抱着一个,和李拴住一起上来跟苏油拜见。
  苏油将孩子接过来:“这小子!跟拴住哥一般的壮实!”
  娟儿眼中含泪:“小少爷……好几年没见着你了,想得不行。”
  苏油一边摇着小小拴住,一边扯开脖领:“娟儿姐姐给做的,我一直穿着呢。”
  李拴住添了胡须,更加的稳重:“少爷就是个重情的,我们都想你。”
  苏油也眼睛发酸:“我也想你们啊。”
  说完想起一件事情:“对了,爷爷今年不回来了,他在龙首村种地种得上瘾,二月又在镇戎军周边开了八千顷。”
  “朝廷因他屯垦之功,赠了个散官,如今是正六品屯田员外郎了,让我回来骂你们,哈哈哈哈……”
  李拴住有些无语:“爷爷这真是……小少爷,要不等小栓大些,我便和娟儿去那边照顾他老人家吧,那边也有盐井?”
  苏油说道:“那边是盐池,你去纯属大材小用,老爷子这是饿久了,等他狠狠过完瘾,还是叫他回来吧,商号另外派人去接手。”
  接着张散上前拜见:“少爷。”
  苏油笑道:“三哥好样的!是我们当中走得最远的人了,钱家人还好说话?”
  张散如今有了些精悍的神色:“是我们的船好说话,能拉能跑还无需太多人,和吴船浙船相比,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关键是桅杆,铁管细桅的技术在我们手上,他们没有,只能合作。”
  桅杆的制造技术和炮管不同,使用很长的厚铁皮螺旋缠打出来的,这个需要用到如今眉山最大的锻锤。然后下粗上细钻孔铆接,这个需要用到车床和高锰钻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