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1605

  “陛下,蜀中十年前是什么样子,如今是什么样子?都说大宋急需振作,以臣之见,先挑几件能做的小事情做起来,慢慢展布,坚持下去,总能见到成效。而不是如庆历年中那般,全面更张,全面废弃,搅扰纷纭,终无一获。”
  “事不轻举,举则不移。这就好比拿大车拖运重物,起初起步艰难,进展缓慢;然后渐渐加速,越见轻松;最后不费大力,而奔逸绝尘。”
  “如因起步艰难,便换马换车,不行再换,这般换来换去,徒废时日,却劳而无功。”
  “俗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一旦定下西南夷改土归流之策,臣请皇宋,三代奉行,百年不易!”
  富弼首先赞同:“陛下,朝令暮改,失信于民,的确是施政大忌,明润此言有理。”
  韩琦经历过庆历新政的失败:“庆历间事……唉,当真无一善策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明润之言,可取。”
  司马光也道:“陛下,苏油前句,比后句更重要,先挑几件能做的小事情做起来,慢慢展布,坚持下去,胜于全面更张,此为至理。”
  说自己好话的,不一定是真心为自己好,这个苏油心中清楚得很。
  比如韩琦,其实已经不是庆历新政时的韩琦了,甚至就是在庆历新政之时,他与改革核心范仲淹和富弼,也是若即若离。
  庆历三年九月,新政开始推行不久,朝廷接到陕西四路军主帅郑戬的奏报,申请在水洛城地区修筑城寨。
  范仲淹同意,申报宋仁宗,宋仁宗也同意。
  但是,范仲淹和宋仁宗都没有想到,改革三巨头之一的韩琦,在陕西坚决抵制,修建水洛城这件事,成为庆历改革核心分裂的起点。
  朝野都有传言,前些年,为了照顾宋仁宗的心情,曹皇后与富弼并不主张强立赵宗实为皇子。
  但是为防万一,曹皇后已经准备好了传位诏书,并加盖玉玺,日日揣在怀中。
  可是,富弼不久之后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丧,韩琦趁机鼓动百官,逼迫宋仁宗诏告天下,立赵宗实为皇子。
  宋仁宗无奈,只得立诏,回宫之后痛哭不已。
  而宋英宗即位之后,议定拥立的大功臣韩琦,立刻位列首席。
  富弼守丧复出后,按照惯例,宰相丧满应该继续出任宰相,可韩琦却提出:“如此做法,对朝廷来说并非美事。”改判枢密使。
  富弼心中憋屈,几次对朋友发牢骚:“朝野上下多把我二人视同姚崇、宋璟,不料我虽有意,彼却无情!”
  因此宋仁宗去世之后,富弼一直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而韩琦却捏着“相三朝,立二帝”的名头,几番戏弄曹太后,可谓呼风唤雨,权倾朝野。
  富弼是枢密使,陕西刺勇之事,按理说是军事,该富弼正管,然而却是韩琦最先提出,跳得最凶。
  结果遭遇司马光的顽强阻击。
  司马光呢?从仁宗去世后,便不停的刷自己的存在感,利用自己的道德名声和礼制专家的身份,一而再,再而三地指手画脚,在知谏院的地位影响如日中天。
  富弼,也不是省油的灯。
  之前对韩琦的陕西政策表示支持,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一旦别有选择,立刻改弦易辙,转而支持苏油,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入门级的朝升官。
  在这种情形下,韩琦也只好转变态度。
  如今他是首相,需要关心的事情太多,陕西只是他对富弼的一次打压,司马光反弹如此激烈,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因此苏油的建议,对他来说也算是脱身良方,他的重点,还是在控制朝堂。
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
  第三百四十五章分析
  所有人都有私心,苏油也有。
  本来还想继续韬晦,没想到突然来了这么个事儿,这是西南势力第一次有机会向朝廷伸手要枣吃。
  风险不小,代价很大,但是机会难得,不把握住就太可惜了。
  在场唯一一个还算干净的,可能就是坐在韩琦与富弼之间,拿闪亮的眼神打量苏油的年轻人了。
  大方向敲定,苏油决定抽身:“陛下,诸公,苏油被殿班押来,亲朋都在人群中看得清楚,现在还不知怎么担心呢……要不诸公继续议事,臣请告退?”
  韩琦都气笑了:“明润你且慢。”
  转头对赵曙拱手:“陛下,陕西屯田人选,你看派谁合适?”
  富弼笑道:“解铃还须系铃人,陛下,臣荐明润。”
  司马光也拱手:“苏油于夔州,先培根本,后扶枝干,删剿叛逆,起竖仁孝。期年而大治,陛下,与其另任选才,未若即遣苏明润。”
  苏油傻了:“等……等下。真要什么事情都解铃还须系铃人,那司马大谏忙得过来吗?这不合朝廷规矩啊……苏学士说让我先休假,之后去中枢述职,然后去流内铨等待差遣啊,怎么说着说着就变成……”
  韩琦大手一挥:“不用,我们走堂除的路子,明润现在是直宝文阁,朝散郎吧?那就正好了,夔州诠考,上上是一定的。便升做朝奉大夫,屯田员外郎,直天章阁,再给个枢密副承旨,方便管带乡勇,奏报军事。”
  赵曙问道:“明润,如何?”
  妈蛋皇帝首相枢密大谏联合欺负少年人,我还能如何?
  苏油只好拱手道:“那……那如此臣有几个要求。”
  赵曙说道:“你讲。”
  苏油说道:“其一,臣仍愿直宝文阁。”
  宝文阁是存放仁宗书墨的地方,直天章阁从品序上讲比直宝文阁高那么一丝丝,但是苏油宁愿继续直宝文阁,意思大家都懂。
  曹太后一直没怎么说话,这时突然开口:“依了他。”
  赵曙也吁了口气,点头道:“还有吗?”
  苏油这才整理好思绪:“还有就是,请允许臣在渭州开市,所得收入,用于打造州城,设立堡寨,兴修水利,招纳耕民。我保证,囤安控鹤两军,包括渭州屯田事务,不费朝廷一点粮秣。”
  富弼赶紧说道:“明润休得如此轻易,老夫忝为枢密,自当为此事尽力。”
  苏油躬身道:“枢密,此事还是不惊扰朝廷的好。囤安控鹤二军,待遇与周边正军乡勇实在太大,如果成为朝廷事务,诸军定然会抱怨朝廷不公。此事就由西南一力当之为上。”
  韩琦思索一阵,点头道:“也是,明润思虑周详,这条也依你。”
  苏油说道:“还有,西南西北,这次乃是联动,粮秣资财,前期必须依赖蜀中。臣请在渭州开设四通钱庄,许行蜀钞,方便蜀中商户粮户周转。”
  韩琦说道:“这条也是正理,陕西军用,一直行盐引之法。如今两军由蜀中供应,自然要行蜀钞,还有吗?”
  苏油说道:“还有最后一条,那就是将士在千里之外为国征战,尤须无后顾之忧。”
  “朝中知西南者,十中无一;知西南臣中,兼知夷事者,十中再无一;纵两者皆知,然能得汉夷拥戴者,十中又再无一。”
  “因此臣请朝廷择派二林,江阳,泸州,夔州主政时,尽量以熟知西南夷事,素有清干之称的人员充任。最好……”
  韩琦问道:“最好如何?”
  苏油躬身道:“二林部范先生,江阳城唐淹,举兴儒学,已尽十年。”
  “羁縻归流,乃是大事,最好于四州增设夷务顾问,由二林江阳夷人士子充任;县丞,县尉之类下员,最好——就地提拔!”
  韩琦有些犹豫:“这个……”
  苏油赶紧拱手:“这个只是建议,具体最后如何,全看官家和中枢的意思。”
  “还有一点要重申一下,西北接下来几年的既定目标,就是做好基本防守。”
  “如今的大宋,是打不起大战,输不起小战。保土和守民,是臣的职责。希望中枢不要朝令夕改。基本防守这个目标不能变。”
  “还是那句话,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有朝廷的支持,臣,一定能做到最好。”
  富弼说道:“明润,前朝曹玮,也是通晓春秋,沉勇有谋。十九岁知渭州,三都谷一战,闻名四海。”
  “听闻龙昌期与你早行冠礼,就是要你莫以年少辞避责任。你要好自为之,官家与我们,都希望见到国家再出一位曹宝臣那样的英才……”
  苏油拱手道:“曹武穆自是我的偶像,苏油无武穆之智,但有武穆的忠勤。陛下,时间很紧了,微臣这就回去准备。”
  说完又道:“接下来这几天,也少不得叨扰枢相,了解陕西军事。”
  富弼说道:“去吧,很快你的迁转文告就会下来。”
  苏油给各位大佬行了礼,转身告辞。
  韩琦这才对赵曙拱手道:“官家,如此一来,陕西局面,总算是可稍得缓解。”
  司马光说道:“官家,苏明润虽是干才,但是为朝廷储才所计,也不宜拔擢太速。”
  “此番数军北调,终究是权宜之计。明润只是为整军选将赢得了一些时间,西北军事,不能再耽误了啊……”
  韩琦老脸一红:“此事老夫自会计较。官家,太后,今番游宴,被诸多打扰,是臣失职了。”
  曹太后说道:“相公这是哪里话,赵氏宗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诸位臣工为国家殚精竭智,勠力效劳,这高兴还来不及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