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1605

  所有人见到这横幅都直啅牙花子,小郎君最近有些飘了啊,这谦虚过了度,就显得有些那啥了是不……
  该来的终于要来,先是小报消息,殿中侍御史赵抃,扳倒宰相,新任宰相向皇帝提出议案——御史言官任职应该不超过两年,到期应该放出去当知州。
  因此赵抃顶着个历史上包公都没有的真实头衔“铁面御史”——这名头后来上了《宋史》——出知梓州,兼任益州转运使,然后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得到新的任命——益州知州。
  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过渡,赵铁面的下一步,就是顶老张的班,兼管四路转运。
  这天苏洵早上起来,就被老张派人来告知,放学后早点去州府,老赵今日要来成都赴任,苏油得去拜见。
  成都是路治所在地,同时也是州治所在地,因此是两套机构。
  老张先交出一半权力,等八月全部交接清楚,就可以拍拍屁股回汴京了。
  苏油现在是正儿八经的益州学宫士子,正归州府管辖,老张这也算是提前甩包袱。
  新知州赵抃,也是一个有趣的官。
  这位仁兄,对官员和对百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举发不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认为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过失,也应当尽力遏制阻绝他。陈执中遇到他,也算倒霉。
  益州和眉州不同,百姓势弱,官吏豪强肆意违法,而张方平之前并没有整顿官场,一直集中精力弄民生经济,没顾到这上边来。
  转运使掌管一路以上财政,有督促地方官吏的权力,还兼管边防、治安和巡察等务,是路级行政长官,正管十来个州。
  赵抃以身作则,亲身下访,使得当地的风气为之改变。
  益州治下偏远的小城,别说百姓了,不少吏员一辈子连知州都没见过。
  而赵抃巡视深入到县乡,几乎就是无处不到,所过之处,官场震肃。
  百姓们开心地奔走告慰——自打赵公来了,官吏豪强们都变得好乖哟!
  苏油听了不由腹诽,连老子都不敢不乖,何况他们!
  “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短短数月,益州风气已经大改,如今官场上疯传一句顺口溜——温润难欺张学士,清寒无喜赵知州。
  但是在士林之中,该仁兄风评那叫一个一边倒——风雅太守!
  老头首先是大宋著名书法家,然后有个习惯,去哪里都是孤身上任,随身只得三件宝贝——一琴,一鹤,一白龟。
  从绵州南来成都的途中,此公看到江水清澈透亮,船行至江中时,发誓道:“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
  从此后,这条江被称为清白江,直到后世,成都市也还有个青白江区,便是因此公得名。
  口碑出众,就是大宋第一等不能惹的角色,注定会登录史书的名臣。
  苏油如今还算是老百姓,属于赵知州亲切关怀的对象,仍然难免心里打鼓,特地让石薇带上了木客,以加深印象,寻找共同语言。
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
  第二百三十五章打探
  才进官厅,就听一个声音言道:“三苏路过梓州,我倒是见着了,端是蜀中才俊。如今解试已毕,情况如何?”
  张方平说道:“才得来信,父子兄弟深得永叔赏识,俱获开封府解,尤其大苏,策第二,论第一,端是不错。现在拟应次年的进士试,正在汴京苦读呢。”
  见到苏油进来,老张跟赵抃介绍道:“这位乃明允幼弟,苏油,苏明润。秉性跳脱,如今在学宫拘着,倒还安静,今后就交给老弟你费心。”
  赵抃看了:“不错,难得,清雅冲纯。”
  苏油作揖:“不敢劳明公谬赞。”
  赵抃从石薇手中接过白猿:“安道你看,道家白猿,端是清雅冲纯。毛色灿然,精神十足,神物,堪称神物……”
  呃……老头你刚刚不是在夸我?
  赵抃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白猿欣赏了半天,抬头对目瞪口呆的苏油说道:“自己什么秉性,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呃……好像也对哈,苏油只好再次拱手:“苏油顽劣,累太守清听了。”
  赵抃说道:“累我清听有什么关系?宫里都发话了,你这不是给地方上找事儿吗?”
  苏油傻了:“啊?”
  赵抃这才反应过来,扭头问张方平:“怎么?他还不知道这事儿?”
  张方平一脸的苦笑:“没告诉他,就怕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赵抃便将万寿节皇家赏灯的事情一说,苏油顿时歪着嘴笑了。
  这么神奇的吗?我的名声皇帝皇后都知道了?
  张方平就拿手指点苏油:“看吧,看吧,我说过的吧……”
  赵抃倒是不关心这一节,对张方平说道:“蜀中受前朝影响,奢靡浮侈之风太甚,这繁华之中,有多少是虚的?我按访州县,触目惊心啊,仅公使钱一项,支出浩繁不说,甚至还有挪用常平仓的!安道兄,你经济四路,是难得的能吏,真的没看到这些吗?”
  苏油暗暗心惊,赵老兄你还是老张的后辈,当真是不给面子。
  张方平笑道:“这个我认。但是阅道啊,所谓事有轻重。我入蜀之初,外有侬逆猖獗,西南躁动;内有淯井枯耗,人民流散。就好像救人,只有先养好病,然后慢慢调理。如今病人脾胃渐复,四肢渐力,接下来,就看阅道你一展长才了。”
  说到这里赵抃也佩服万分:“张公经济,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扁鹊神术,却不为桓侯所喜,谓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殊不知我大宋之疾,又岂在腠理肌肤间,再不治,恐药石所不及啊……”
  张方平说道:“其实四路经济,跟我关系也不甚大,此事起于眉山,我最多算是因势利导。”
  “以此为机,如今淯井化盐为田,人民安定;周边丘陵开发,官田日多;沙麻部羁縻州吸纳流民,屯田伊始,顺便练军;四路盐仓收储,合有十亿钱之巨;铁钱逐渐退出流通,盐钞渐渐得便。”
  “人,地,财,如今基本算是理顺了,最后这个官字,端看铁面御史的手段。”
  赵抃一声长笑,起身对张方平长施一礼:“明公远见,敢不后蹈。咦,俩孩子哪去了?哎哟别碰那白龟,那可是我的宝贝……”
  ……
  白龟很可爱,从州府出来,石薇还念念不忘:“我觉得白龟应该和木客作伴才对,白龟连名字都没有,好可怜……”
  苏油有点坐蜡:“这个……有些麻烦,那是知州爷爷心爱之物,走哪做官都带着的。再说了白化动物应该很多,我在山里还见过白麻雀。家里有玻璃鱼缸,你养红鱼不是一样的?”
  石薇说道:“红鱼也很可爱,有尾巴长的,分岔的,身子短的,眼睛鼓的,小油哥哥你为什么要将它们分开养?混到一起不是更好看吗?”
  苏油说道:“这个啊,混到一起也可以,不过到了繁殖的季节还是得分开,让尾巴长的,生出尾巴更长的,眼睛鼓的,生出眼睛更鼓的,鲫鱼耐寒,以后我们去了北方,光卖红鱼都是一门生计。”
  石薇讶异道:“以后我们要去北方?”
  苏油说道:“对呀,堂哥,大小苏,他们现在就在汴京,以后我也会去考试……”
  石薇点头:“哦,那到时候要给木客做棉袄。”
  ……
  散花楼方知味,生意极其火爆。
  如今的散花楼,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好多天了。
  苏油和苏小妹,石薇正在听风阁里整理情报,薛忠来报:“小少爷,那客人又来了。”
  苏油头都没有抬:“不用管他,瓜子和茶水周道就行了。”
  薛忠笑道:“这客人穷,从来不吃饭,一碟瓜子可以啃一天。”
  苏油说道:“告诉听风阁的人,多跟人家学学,别一天到晚打听名妓风流,世家丑闻。看看人家关注些什么。如何引导客人的话题。你们要学的还多着呢……”
  散花楼地处新南码头侧边,游人如织,是一等好去处,平日里一座难求。
  两位生意人打扮的中年人上得楼来,放眼一看没位置了,只好走到正在啃瓜子的赵抃边上拱手:“这位长公,我们打个拥堂如何?”
  赵抃非常热情:“来来来,请坐请坐,我就喜欢看热闹听那啥……用益州话说叫龙门阵,是吧?”
  一个中年人笑道:“正是。”
  三人就坐,童子端上两杯三泡台。
  另一个中年人就赞叹道:“梅子青色的茶具,配上这等花果茶,当真好看。”
  “不光好看,还好喝,特意带兄台来此,便是领略一下这新鲜茶道。”
  另一人就说道:“唉,说起这茶,酒,也是川中独厚,但是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能好多久……”
  “兄台,我听闻你们县上出了一款新酒,滋味不比那永春露差,随便弄点来成都发卖,不也赚个十足,还愁日子不好吗?”
  “呵呵呵,为兄正为此事而来,这酒乃我一姻亲酒坊所造,力气下得大了,取名叫“琴台露”,可还没等见收益,县里便来了人,说是内中来了贵人,要将这酒置为贡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