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2/1605

  赵煦点头表示许可,又问章楶:“如此一来,耶律淳父子不论,总之幽云可复是吧?”
  章楶笑道:“幽云是最次战果,至于耶律淳父子是死是活,那要看他们选择怎么打。”
  “就跟之前我们一番辛苦布置,结果人家耶律延禧硬要死在金山野人手里一样,却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军机处内不禁响起一阵笑声,是啊,战阵之上,诸多难料。
  ……
  战阵之上,诸多难料,苏油对待战争,最讨厌的两个字,就是“意外”。
  因此范龙山的行动,哪怕是客观上让保州北面的太行天险易手,苏烈进据紫荆关,从侧翼对飞狐、灵丘天险造成严重威胁,让其失去战略作用,为宋军争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苏油也坚持要惩处他。
  不过范龙山是即将退休的人了,没皮没脸,大巫要惩处自己就惩处好了,还大言不惭地跟田守忠声称,自己这叫“善始善终”。
  可不是,当年跟大巫第一次见面就被戴枷罚跪,自己最后一战又被权寄百杖,戴罪立功,只要不剥夺手下儿郎的功劳,自己这点惩罚,当不了事儿!
  倒是种诂和巢谷对苏油留够后手的举动颇为受教,预备队这可不就派上用场了?
  各路争先,进展神速,苏油严命各路管照好后路,两人也认为没有毛病。
  大宋百年来的对外战争,几乎全是输在断粮之上,教训就血泪斑斑地在那里摆着。
  种诂也在悄悄观察接班人,他和巢谷年纪都大了,此战过后,就该退下去养老了。
  所有将领里边,他最看好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直守在帅府,沉默不语,任劳任怨的王文郁。
  下边曹南李纯元他们还年轻,要爬到军机处、枢密院,还有一段时间。
  中间的老将如范龙山、田守忠、姚兕之类的,都是不靠谱的家伙,做将可能拉风得一逼,做帅,不够格。
  只有两个人能入种诂法眼,一个是如今镇守紫荆关的苏烈,一个就是王文郁。
  不过苏烈是战术天才,打仗多靠的天赋,文化和学习不够,也比较缺乏全局观和战略观,哪怕是后天在军事学院培养过,也稍微不足。
  王文郁就要好得多。
  王文郁守兰州,当时李宪已经率军出击,青宜结鬼章等四散放牧,却突然有一股夏人万余来攻。
  当时城中只有千余旧军,知州李浩闭城拒守,王文郁主动请求出城迎敌。
  李浩以为不妥:“城中骑兵不满数百,安可出战?”
  王文郁答道:“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芒,以安众之心,然后城池才可守,此张辽守合肥之策。”
  “不然城外山周,青唐诸部,尚不知会作何异动。”
  将军闫仁武道:“我等奉诏令守城,而少保也不让轻易出战,如果谁非要开关,必遭弹劾。”
  王文郁慷慨陈词:“今出城作战,乃以一当千,九死一生,岂畏弹劾哉?况且守城没有守住的把握,出战尚有可乘之机。”
  李浩最终被王文郁说。
  王文郁乃招募七百人为敢死队,夜里缒城而下,持短刀突入敌营。
  夏人不明就里,惊惧溃散,争相渡河,死者甚多。
  当时苏油收到捷报,也不禁感慨:“文郁,今之敬德也。”
  当年苏油在荔枝道上捡到的县巡检,以箭术精绝驰名西军,经历一路成长后,如今已经成为方面大将。
  他一生中经历过不少军事冒险,但是细观每次冒险行动,却都是经过极度冷静的分析之后,才做出的决断。
  如今大宋兵精粮足,王文郁已经不用如早年间的那样,演出种种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传奇,反倒变得“普通”起来。
  不过因为不让继子易姓,好接续战友的香火,又和儿子一同进入军事学院深造,一同成为同级别的将领,创造出父子同窗,并肩作战的佳话后,王文郁又成了大宋武臣中德行兼备的代表。
  种诂看到了王文郁身上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平时绝不讨价还价,坚决执行命令,面临绝境时却又不失机变,敢于果断冒险。
  这种人不光是最好的军人,还是难得的帅臣。
  当然,王文郁也不能和王韶、章楶、李夔那样的谋略天才相提并论,但是如今的大宋,已经过了需要靠天才才能支撑局面的时期。
  能够忠实执行命令,永远沉着冷静的王文郁,反而是种诂眼中最佳的继任者。
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宫
  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逼宫
  如果说种诂能够准确掌握自己手下诸多将领的话,对于苏油,他却有一种不知如何说起的感觉。
  如果非要说出个道道,呃,还是初见面是,精细纯那老三样。
  所有人都是和当前的敌人在战斗,他却是在和未来的敌人在战斗。
  所有人都看到他走出现在的一步,却不知道他的脑海里,已经对后一步甚至后几步,有了充分的预案。
  而且还不止一个,一般是三个。
  哪怕是十个打一个,他也会想好,胜了如何,败了如何,不胜不败,又该如何……
  因此才会在此次出兵之前,不顾所有反对,硬是扣下了最听他和自己招呼的苏烈、王文郁、姚兕三支人马,不尽全力的举动。
  果然,在范龙山捅出篓子之后,苏油立刻就能命苏烈和姚兕出击,占领易涿二州这两处本不在“一期计划”内的地方。
  底下人都惊讶于司徒的未卜先知,然而种诂知道,这娃是吸取了当年五路平夏时,刘昌祚不听调度,导致整个攻略被全部牵动的深刻教训。
  现在命东西两路持重休整,一来是保障后路安全,将已经获得的战果夯实,其实又是在安排下一步的后手了。
  ……
  辽西京道所辖,大同府有两州七县:弘州、德州、大同县、云中、天成、长青、奉义、怀仁、怀安县。
  此外还有蔚州,统灵仙、定安、飞狐、灵丘、广陵。
  应州,治金城,统浑源、河阳。
  朔州,治善阳,统武州、宁远、马邑、神武。
  战局发展到现在,朔、应两州已然落入宋人手里,蔚州已经被苏烈和折可适包夹,就连大同府治下西北和西南面诸县也已沦陷。
  大同不光是西京道的第一大城,它还有另一个重要性,就是燕京的侧面拱卫。
  另一时空的后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就曾经指出过这一点。
  “石晋归其地于契丹,宋不能复有,遂基靖康之衅。
  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复固矣。”
  这就是这次宋军两把大钳子的厉害之处。
  大同除了一百年前曾被宋朝大将杨业攻占三个月,从未如果大宋版图,而这一次,西军在九原、包图、麟府经营了整整十几年,粮秣军需丰足无比,而且种谔种谊是从西北面过来,以云内州为后勤大基地,沿途没有要冲可以给辽人抵御。
  西辽立国后,耶律淳不断从大同抽调兵力去前线,争夺中京道,西京方面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将领。
  几次“大战”,都被西军如摧枯拉朽般击败,太上皇和鲁斡只能坐困大同府,眼睁睁看着两路大军逼近到百里之内。
  留守大同府的大将大臣多是汉人,军事归张觉都统,而政事则归于参政左企弓,中间协调军需,则归枢密使李处能。
  现在种谔种谊已经兵临北面焦山,折可适折克行兵临南面怀仁,大同府方面失守,几乎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张觉一身硬铠,对身着绛黄袍子的和鲁斡躬身道:“事态已然紧急,城中多有潜通种谔之辈,臣请治之!”
  和鲁斡说道:“事态紧急,正同仇敌忾之时,处置间谍是必须的,但是也不能牵连过广。”
  张觉说道:“无需牵连过广,只需要一个人的人头。”
  “谁?”
  “枢密使李处能!”
  “什么?!”和鲁斡不禁大惊:“李处温兄弟是皇儿的千斤马骨,虽然官声素来不称,也非潜邸旧臣,但是如此处置也不好吧?李处温现在可还在南京料理大政,得知消息,又会作何反应?”
  张觉怒道:“国事多败于此辈之手!如非李处温克扣怨军钱粮衣物,郭药师又如何能以滦平二州献宋,让折可大长驱直入,进据滦河,夺取燕山咽喉?”
  “李处能贪渎无能,于军事一窍不通。敌军临境,仓皇无措,千里要地,拱手资敌!”
  “如今一再请太上皇东狩析津府,是欲不战而逃!”
  “大同若失,则燕京不守。臣已探知,李处能近日与城内富商过往颇密,是欲献大同以为进身之阶,只将太上皇蒙于鼓内!”
  “这如何可能?”和鲁斡不禁说道:“李处温兄弟得吾父子厚恩,岂可行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