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5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8/1605

  “不过辽国泥沙日下,不日就将自行分崩离析,趋势已经难以逆转。”
  “东翁智计圆融,举重若轻,设施于十数年之前,如今已到收获之期。”
  “硕果垂坠,只待唾手摘之而已。相比公子初涉仕途,倒是那边更让人担心。”
  苏油就不禁瘪嘴:“要是梓州转运判官都不好当,那天底下也没几个官好当了。”
  王晦不好意思笑道:“官家给自家表哥这个安排,也是煞费苦心了。”
  梓州路是蜀中四路之一,旁边就是成都府,王彦弼既是宗亲,又是状元,还是苏油的弟子。
  将王彦弼的首任,安放在老师的基本盘蜀中熟悉政务操作,和漏勺初任大不一样。
  这既说明了之前赵煦对漏勺能力的信任,也能说明如今的赵煦,对朝堂的控制力远大于数年之前。
  苏油又对身边一名中年人说道:“维康,一路要照顾好王公,多多请益。”
  那中年人躬身:“小幺爷请放心,苏迈理会得。”
  这一期与王彦弼同时转任的,还有苏迈,如今苏迈以老成稳妥,细致入微,仁德爱民的施政风格,深得朝中大佬们好评。
  在京东路转运判官任上政绩卓著,不等不靠自己就搞起了四百里铁路,打通了登莱半岛四州的交通,还以此为契机,打造起各州的五小工业体系。
  且因地制宜各有偏重,加在一起相得益彰,形成胶东半岛的盐铁工业联合体,最终总结成经验,如今已经成了大宋各地方州府兴建小工业的纲领性文件。
  朝廷因此直接让苏迈坐地升级,成了京东路转运副使,这次入京陛见,蔡京和沈括正在打御前官司。
  结果就是苏迈此去,到底是出任开封府尹,还是任工部侍郎,到现在都没定下来。
  苏油的意见是最好任工部侍郎,或者降一格先做开封府通判,这样仕途会更加稳妥。
  当年苏迈他爹大苏就担任过开封府推官一职,以政绩优良决断明敏著称。
  安石相公欲“困以俗事”,结果不理想,大苏手脚和嘴巴一样快,处理政务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大放嘴炮。
  “俗务是非常锻炼人的,尤其是开封府的俗务。”苏油也是做过开封府尹的人,知道那官有多难做:“不过现在开封府的重点工作在推进新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因此维康此去,不管是开封府还是工部,总之都是讨了个巧。”
  大佬的眼光一针见血,苏油早非当日吴下阿蒙。
  苏迈对自己前途不担忧,反倒对京东路的政务颇为关切:“淳甫那里,还请小幺爷今后多担待操心一些,他文史固然优长,但对工业体系不算是太熟悉。”
  淳甫就是范祖禹,高滔滔夹袋里的人,留给赵煦的政治遗产,现在从河北东路调过来接替苏迈。
  “有时间替朋友担心,多担心担心自己吧。”苏油白了他一眼:“刘公都在自学数理化,维康不要小看天下聪明人。”
  送走王晦与苏迈,回到府衙,高公纪拿着一份电报过来:“使相,雄州转来的,辽国北廷的请议电报。”
  现在河北四路都转运司,密切把握着辽国的动向,私下里将皇太叔和魏王的班子称作西廷,将皇后元妃的班子称作北廷,将文妃王经的班子称作东廷。
  苏油将电报接过来看了,不禁叹道:“人家夹袋里头,一样有能人啊……耶律延禧有消息了吗?”
  高公纪摇头:“还没有。”
  苏油说道:“今年天冷得早,估计快有了,那就慢慢议吧,我们不急……”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延禧之死
  十月,辛未,大宋海洋武装改造完成,大宋水师中的海上力量,正式独立出来,成为大宋皇家海军。
  海军司令部设立在登州,总司令由大宋皇帝赵煦亲自担任,下设军令总长、参谋总长、海港司令、舰队司令、两栖陆战队司令。
  军令总长由张散出任,参谋总长由皇家海军学院院长赵宗佑兼任。
  以镇守南海多年的钱小侯爷为南洋舰队司令,以绕过好望角,发现宝瓮玉瓮两城的赵孝奕为东洋舰队司令,以扁罐为北洋舰队司令。
  三个舰队司令的任命,让朝野侧目,海军真特么是一个年轻的军种,连司令官都特么一个比一个年轻!
  扁罐上书固辞,自己现在的主要业务需要专注于辽东,人也长期呆在辽阳府,不方便管理舰队。
  最终赵煦以原东洋舰队主官龙海生为权北洋舰队司令,但依旧保留扁罐北洋舰队司令职务,只是不任实职。
  从由上到下的各阶级主官就能看出来,海军身上“皇家”二字气质,真是拿捏得死死的。
  但是你不能抱怨皇家偏心,海洋利益,堪称大宋经济改革的动力源,如今每年一亿五千万贯的金银宝货输入,近国用三分之一,足以支撑章惇和蔡京的金银本位改革。
  十月,章惇和蔡京完成了三司的改造,财政部从户部独立出来,正式命名为计部。
  也是在这个月,沈括也完成了工部的改造,不过部还是一个,由工部尚书总领,其下两个侍郎分领工业司和工建司。
  这次改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皇家海军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大宋由传统内陆国家,朝海陆国家的转换;
  中央六部到七部的升级,工部一部两司大格局的形成,标志着封建朝廷,到近代政府的转换;
  而它们的底下,是大宋从传统农耕社会,渐渐向工业化商品经济社会过渡转换。
  以此为标志,华夏民族可以说率先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高等级的社会发展阶段,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发展进程来作参考,遥遥领先世界八百年!
  而且已经走上了发展的正轨,开始偏离华夏历史循环的怪圈,今后的发展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所以苏油不急,耶律慎思作为使臣,从上京过来起码都得一个月。
  ……
  金山侧,阿伦河。
  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联盟溃散,重建的部落联盟,由遥辇氏阻午可汗任联盟长。
  五代时期,契丹皇族遥辇、迭刺二部,长期居住在雅鲁河、绰尔河、阿伦河流域,是为契丹祖地。
  此后的联盟长均由遥辇氏族中选充,称可汗,遥辇可汗凡九世,至阿保机建国。
  在此过程当中,中原北方正经历着五代大乱,汉族军民为了逃避战乱,成群结队移居到契丹人生活的地区,每次迁移都多达几千人。
  汉人把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带到北方,到了契丹迭剌部耶律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担任夷离堇时,已经开始“教民稼穑,善畜牧,国以殷富”。
  匀德实的儿子撒剌的担任夷离堇时,契丹已学会冶铁,铸造铁器。撒剌的的兄弟述澜,又引导契丹人栽种桑麻,从事纺织;并修造房舍,建筑城邑。
  迭剌部由此成为契丹部落联盟中生产最先进的一部。在契丹各部还在氏族制阶段时,迭剌部已经出现阶级分化。
  加上汉族的影响,迭剌部最先完成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的转换。
  之后雄主阿骨打统一了契丹九部,其中得到了几个部族的大力支持,作为回报,遥辇九可汗的后裔各有斡鲁朵,称遥辇九帐,世守祖地,与皇族后族诸帐并立。
  后近百年,辽国在泰州北设金山县,之后又升为静州,曾迁万汉户以实之。
  耶律延禧败退到这一带,手下一路奔散,只剩下数千人,后来负责断后额特勒也带回数千,加上北上寻找他的耶律大悲努,如今手底下只剩三万。
  静州一个万户小城,突然多了三万张嘴,粮食储备立即就出现了问题。
  而金山周围很多游牧部族,其中一半是鞑靼人,以前的乌古五部,敌烈八部就在这一带地区活动。
  很多鞑靼小部族没有随乌古敌烈大部西迁,依旧留在当地,但是大家都过着游牧生活,日常打打杀杀那是草原的生存法则,在这一带和契丹部族构成一个微妙的平衡。
  耶律延禧败军的到来,让这个平衡立刻被打破,加上粮秣不济,于是大军以剿匪为名,开始发挥草原上的优良传统——打草谷。
  但是金山是大兴安岭西麓,群山莽莽,这些小部族赶着牛羊朝森林里一躲,要将之搜寻出来,还真不容易。
  ……
  “哗——”几头大鹿跳过横倒在地上的巨木,惊惶地朝着森林深处跑去。
  紧跟着,一匹雄健的骏马出现,马上骑手头戴金盔,身着锦袍,手里持着镶金嵌玉的宝弓,沿着鹿的踪迹追了下去,正是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性好游猎,身边本来也有一支卫队,但是追踪鹿群进入森林之后,参天巨树很快就让卫队分散,无论他们怎么呼喊,也不能让死咬上鹿群的耶律延禧停下来。
  鹿群很快奔出十数里,其中几头较弱掉队的调转一个方向,以图逃开后面猎手的追击。
  耶律延禧也放弃了大群,跟上了弱鹿,这是契丹人从狼那里学来的狩猎方法。
  几头弱鹿又奔过几条小溪,终于在一片桦树林边的小溪旁停了下来,跑不动了。
  耶律延禧一路跟踪到这里,骏马是久经训练的猎马,知道该怎么做,也放慢脚步,轻轻地绕过一片白桦林,转到下风,向几头鹿贴近过去。
  终于来到最佳射击角度,耶律延禧抽出箭囊中的雕翎大箭,搭箭上弦,聚精会神瞄准其中最大一头。
  “嗖——”
  耶律延禧一愣,自己尚未释弦,哪里来的声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8/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