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6/1605

  “而广州筑堤围出的几千顷滩涂地,我可是一分都没碰,留了部分做学田,此外尽数发卖给了老百姓。”
  “你那侄儿说是帮你置产,叔你事先给你侄儿钱了吗?他怎么就这么大胆子敢应承?”
  “吕吉甫当年在苏州买地,找当地富户借贷,手续清晰明白都没落好,你这侄儿如此行事,怪不得朝廷吧?”
  “对了,叔你怎么来大名府了?”
  苏油白了漏勺一眼,多机灵个小子,现在却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叔给陛下内降指挥下了差遣,知定州,来和你家爹一口锅里边搅马勺了。”
  漏勺有些诧异:“这么快?没有走中书门下?”
  苏油点了点头。
  漏勺又问:“那谁接替叔的右相?”
  王晦在一边补充道:“范尧夫范公。”
  漏勺神色立刻变得凝重,站了起来:“爹,七叔,王公,给你们告罪。我得立刻进京,陛下现在肯定心情不好,我得去陪着。”
  苏油和章惇都愣了:“怎么刚到就要走?”
  漏勺说道:“七叔不用担忧,此次外放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行我真得走了……”
  “等下!”章惇说道:“话说清楚再走,不差这一点时候!”
  漏勺躬身道:“自打太后抱恙以来,陛下可曾出过中旨任免官员?”
  苏油和章惇都是摇头,章惇说道:“都是吕微仲召集两府论议,然后上呈批敕。”
  “这就是事有反常……还有,此次官家何故召范公而不召父亲?”
  “这是……太皇太后的意思?”章惇有些不明白漏勺的意思。
  漏勺点头:“召范公当是太皇太后的意思,但是放七叔,当是陛下的意思。”
  “父亲,恕孩儿不孝,才一见面就要离开,所幸见父亲身体康健,神色清明,不胜之喜。”
  苏油也明白了过来,说道:“去吧,正事要紧。”
  漏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章惇傻在那里:“啥意思?你父子打什么哑谜?”
  苏油站起身来:“呵呵呵……我去厨房看看周小厨汤调得如何,章兄你在此稍待。”
  说完也施施然向后厅去了。
  章惇急了,站起身来:“等等……”
  王晦将他拉住:“学士还请坐下来,老夫已经大致明白了,听我给你解释。”
  章惇做了下来:“这父子俩都失心疯了一般,王公你说。”
  王晦轻咳了一声,掩饰了尴尬:“学士,若让陛下自己选,范公和东翁之间,他会选谁?”
  “自然是明润。”
  “那太皇太后,是更信任范公,还是更信任东翁?我是说,如果将陛下考虑进去。”
  这话说得蹊跷,不过章惇是做过宰执的人,转眼就能明白。
  要是苏油非得在陛下和太皇太后之间选择站队的话,一定会无原则地选择陛下。
  而范纯仁则不然,他只会选择“道义”。
  因此将陛下的因素考虑进去,那太皇太后就会更加信任范纯仁。
  也就是说,太皇太后让范纯仁复相,而没有选择苏油,是要用他做一些连陛下都得防范着的事情。
  再联想到她老人家的病情,章惇悚然而惊:“太皇太后……她在安排后……”
  “学士慎言!”王晦赶紧制止。
  章惇惊得脸色煞白:“这个……这个……”
  王晦意味深长地看着章惇:“而陛下放学士出来而不是放吕公,意思应该清楚了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到高滔滔去后,吕大防就是山陵使,范纯仁的使命则是为高滔滔身后名誉保驾护航,而赵煦亲政以后,也绝不可能让这二人留在朝中。
  按照苏油定下的去相法,吕大防的年限也到了。
  所以这个时候放章惇出来,目的就是为了保全他,等事情过去之后,必然会重新启用。
  这就是现在这个敏感时刻,朝廷不召苏油,且外放章惇的根本原因。
  人情,高滔滔要留给赵煦来做,赵煦亲政后的宰执,高滔滔要留给赵煦亲自任命提拔。
  都是人精,一点就透。
  章惇回想起赵煦那张扑克脸,想起自己几次在朝堂上情绪激动,被赵煦敲钟制止的情形,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老子何德何能,竟然……莫名其妙就简在帝心了?
  虽然匪夷所思,然而推究下来,这可能性极大,否则自己这次不经正常流程,小题大做地被外放,对如今已然规矩井然的朝廷来说,就实在太难以解释了。
  想到这里,章惇忽然想到漏勺的反应,这娃,反应竟然比我和明润两个老江湖还要快,进门几句话就明白了真相?
  现在的赵煦肯定很悲伤,漏勺作为赵煦从小的玩伴,当然要第一时间就赶到他的身边去陪伴。
  章惇看着王晦,这个发现,甚至比知道太皇太后病重难起,比知道自己简在帝心,还要让他震惊。
  王晦也看着章惇,其实他心里同样也很震惊,过了好半天,才说出四个字:“后,生,可,畏。”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诞生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诞生
  苏油也不是神仙,哪怕再怎么重视水利,遇到这样的情形也不可能阻挡得住灾害的发生。
  而且这次水灾发生在稻麦即将成熟之际,那就更惨了。
  大宋朝廷的重心,全部转移到抗击灾害上来。
  所幸的是这几处现在都是大宋比较富裕的地方,物资充沛,苏油手里已经有了几十列机动船队。
  加上威望素著,组织得力,一声令下,辖内折冲司、新军、州县衙役,工矿工人,当季役夫,甚至各地学校师生,全部投入到抗洪抢险,抢收作物、转移灾民、调运物资、医疗救治中来。
  洪水肆虐了半个多月方才退去,数字统计上来,大宋受灾农田面积高达三十多万顷,秋粮将减收一千多万石。
  苏油上章,要求各受灾地区紧急抢种马铃薯,八月末种下,十一月前还来得及一季收成。
  利用火车,可以从河西、甘肃、陕西、郑州紧急调运,满足京东、西、淮南诸路的需要。
  电报南海、福建、两浙,河西,调运救灾物资。
  至于他自己的辖区就不需要了,以苏油的万年老苟的属性,早就准备好了这些措施,防灾拨备年年在做,还有海量的军粮储备。
  因此河北四路估计是大宋所有地区储备最充分的,哪怕两年全境颗粒无收,苏油都扛得住,何况如今仅仅是灾而不伤。
  除了马铃薯,苏油还要发动百姓种植玉黍,不过不是作为粮食,而是将之当做牧草,为军马提供草料,用于换取粮食。
  手里有粮心头不慌,连续三年亩收四石,相当于过去六年大丰,河北诸路的粮食多得用不完,不但没有找朝廷要一文钱,还分别往京东、西、淮南诸路发运了一批紧急救灾物资。
  虽然没有造成大灾难,但是并不意味着事情就不多,苏油也在四处巡视,重点抓灾后恢复、防病防疫、死难者的抚恤收养。
  高滔滔虽然病势沉重,依旧将赵煦赶去视朝,接见群臣,告诉他现在想要看顾的,是受灾的百姓。
  其实不用过于的担心,吕大防、范纯仁、苏辙,在北宋宰执里边,算是对老百姓最关爱仁慈的一批,加上手底下苏元贞、蔡京两位行政的悍将,还有过目不忘的晁补之,提点刑狱法令的毕仲衍、毕仲游兄弟,救灾班子搭起来后,施行政令非常高效。
  灾情进入恢复阶段之后,吕大防、范纯仁、苏辙、郑雍、韩忠彦、刘奉世、曾布入崇庆殿后阁,汇报抗灾救灾情况,问太皇太后安。
  高滔滔形容枯槁,在赵煦和赵頵的陪伴下接见群臣。
  范纯仁见到高滔滔的模样,就不禁老泪纵横,知道她已经时日无多了。
  吕大防垂泪奏道:“太皇太后放心,此次水患,赖官吏得力,军民一心,所幸未成大患。”
  “诸州溺没百姓一百七十五人,已经妥为收葬,诸州容纳辖内流离百姓十五万,现大部已然发放赈济,遣其回乡。”
  “朝廷已用司徒之策,减免灾区秋税,调运马铃薯抢种一季,当不影响农夫生计。”
  “此外各路物资充裕,尤其是从常平仓剥离出来的广惠仓,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地州府,均做到了当地可济,故而未生流民。”
  “还有交通运输,让物资流转大得便利,效用即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