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3/1605

  来到防波堤上,正值退潮时分,漏勺就看到整个湾子潮水线下的防波水泥块上,左右数里,全是密密麻麻附着其上的生蚝。
  漏勺都惊呆了,喃喃道:“它们……它们怎么这么喜欢水泥?”
  王老员外说道:“是啊,再过几年,这些蚝就会让防波堤更加牢固,估摸着到时候,堤内也差不多可以种些东西了……”
  漏勺都兴奋坏了:“还种什么地啊!咱养蚝不是更好?!它们喜欢水泥,我就给它们水泥!”
  这回轮到王老员外惊呆了:“这东西……还能养?”
  “能不能养,试试不就知道了?”漏勺打开书包,取出纸笔唰唰写下一张纸条,盖了自己的印信交给王树:“将这个送去市舶司,让努尔马开船拉东西过来,咱试试看!”
  等到第三天,王河村外来了一艘贼漂亮的小帆船,一村人都跑到海边码头上围观。
  小帆船是扁罐送给漏勺的,是按照皇家海军学院游艇兴趣小组的最新方案设计。
  这个游艇与后世的帆船游艇已经非常接近了,用的是巨大的三角纵帆设计,考虑到电机的动力和持续性都堪忧,只能在海湾里玩玩,扁罐还是给弟弟换成了最新的柴油机配置,能够一次航行三百海里。
  赵煦那里也得了一艘,那是扁罐带领军事学院师生们给赵煦打造的结婚礼物,不过是电动船,没有帆,只能在金明池当玩具。
  漏勺很忙,也一直没机会玩游艇,这船倒是给努尔马用的多。
  努尔马将缆绳丢给漏勺:“少爷,水泥拉来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漏勺懂软体动物的基本习性,知道这东西需要在浮游生物多的地方才长得快,这几天已经设计了初步的饲养方案。
  探花郎喜欢怎么玩,王老员外就发动全村老少陪他怎么玩,人家探花郎将儿子都奶到汴京城去了,还给钱,一年多来为广南东路老百姓做下这么多善事,玩几天怎么了?!
  海湾里边,王河村人已经帮漏勺造起了不少竹筏,竹筏与竹筏之间,用竹竿连接了起来。
  漏勺的方案有两个,一个就是制造水泥柱子,两米长,钉入沙中,四根水泥柱顶部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水泥架子,增加稳定性,然后将从防波堤上取下来的生蚝,用水泥粘到水泥柱子上,留足生长的空间。
  另一个方案就是用耐海水腐蚀的蕉麻线,系上一串水泥饼,将生蚝粘在水泥饼上,然后挂到竹筏之间的竹竿上。
  王河湾湾子很大,海潮和河流水流都轻缓,村中有不少靠海吃海的人家,这几日苏油已经打听得生蚝在什么样的水里,什么样的深度,才长得最肥美。
  听父老说,生蚝要三年才最好,现在粘上去的幼蚝才一年多,就只等一年半后的收成了。
  漏勺只是给村民们打了个样,剩下的就交给王老员外负责,听说这一带外海的麻鱼最是肥美,漏勺这次还带来了钓具,让几个老渔民带着,去外海打鱼去。
  因为生蚝事件,漏勺将哥哥给的这艘游艇取名为牡蛎号,船名不咋样,但是性能却将几位老渔夫给羡慕坏了。
  再一打听这船五千贯在广州拿不下来,几位老渔夫不禁咋舌,息了效仿的心思。
  钓麻鱼很简单,顶着月亮出海,找到鱼窝子,放下串钩,静待收获就可以。
  将浮球抛入海里,留出十丈到底的空线,挂上两米长的子线,然后往钩子上挂上小鱼,抛入海中就可以。
  整条鱼线长达一千米,每两米一个子线串钩,钩子的钩门很长,这是为了提防麻鱼牙齿厉害,咬到子线。
  等到线组放完,都不用等待,就可以收线了。
  牡蛎号在漏勺的操作下,小小的切了两次风,就绕回到了浮球的起点之处。
  一名老渔夫就不禁喝了一声采:“探花郎这家伙事儿太利索了!”
  另一名老渔夫也笑着喝彩:“行船的手艺也没得挑!有这船这手艺,合该去石塘捞宝贝才是正理,打麻鱼算什么事儿?哎哟……”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大婚
  海上作业疏忽不得,老渔夫差点遇到新问题,说话去了,被水下的家伙一拽,就是一个趔趄。
  另一个老把式哈哈大笑,讥笑刚刚那人,一边取出前端带着细钩的长杆,准备起鱼。
  一条长如粗蛇的怪鱼露出水面,一名老渔夫眼疾手快,长杆一探便将怪鱼勾了上来。
  大鱼一着船板便猛烈跳荡,挣脱了子线上的钩子。
  老渔夫手脚麻利,一脚将怪鱼踢进鱼舱:“探花郎小心,被这玩意儿咬着可了不得!”
  漏勺已经看清楚了,所谓的麻鱼,其实是一种灰白色的大型海鳗,身上有着黑色的麻点,刚刚那条,起码得有十几斤。
  收鱼线的那名老渔夫有感到了水下猛烈的挣扎,喊道:“干活少说话!赶紧的,今天要满舱!”
  话音未落,又上来了一条。
  如今的海产实在是太丰富,五百个钩子,几乎个个不落空。
  麻鱼现在是广州最顶级的海产,有“一条麻鱼半条猪”之说,平日里的老渔夫们只敢在近海捕鱼,这样的地方知道,但是极少极少来。
  一是自己的船不行,来了怕回不去,二是自己的家伙事儿不行,鱼大了钩子容易被拉直,鱼线容易被拉断,得不偿失。
  探花郎的东西处处透着不一样,就这钓线,钓钩,自己钓麻鱼绝不敢用到这么细,可探花郎的不但细,而且质地很强。
  老把式琢磨,拉三四十斤的大鱼都没问题。
  一边一个老渔夫笑道:“今日海神爷可开眼了,小五百条大麻鱼,这是小三百贯的收成啊!”
  另一个老渔夫取过漏勺递给他的围席,将放不进舱室里的麻鱼隔离在船尾,免得大伙儿被它们咬到:“这外海就是不一样,探花郎你常来,咱几个老伙计给你打打下手,用不了几趟,你这船钱就回来了!”
  另一个老渔夫就失笑:“探花郎是文曲星下凡,要帮官家治理天下的,你当跟你我一样?大字不识,鱼虾糊口?”
  漏勺说道:“如今广州市舶司也在开船厂,我这船的确有些贵,不过去掉铜皮外壳,铁桅杆,还有杂七杂八的零碎,最简单的,一千贯能够拿得下来。”
  “几位老人家手艺都不错,这样,我弄一艘千贯船,配上刚刚那种钓具,给你们用。”
  “如果你们打鱼得钱了,想买船,就拿钱给我;如果不得钱,就帮我看好那个蚝场,租船的租金,就算你们的看场子的工钱,咱们两不亏欠,如何?”
  这哪里是两不亏欠,这是送财童子,几位老把式都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
  “使得使得,那这样,你们买船之前,收成分作四份,咱四人一人一份,这总行了吧?”
  几位老家伙再度推搪,不过探花郎的主意实在是太诱人了,最后几人约定,探花郎收一半,剩下的三个人分,等到凑够船钱了,再跟探花郎买。
  至于那个蚝场探花郎尽管放心,全村人都当自家产业看着!
  等到得码头,天才刚蒙蒙亮,见到如此多的麻鱼,全村人再次惊动了。
  王河村的人吃的鱼多,不过麻鱼这样的极品海味,除了王老员外偶尔来一条小的,其余的基本都是卖了换钱。
  毕竟如今的大宋,不是随便哪户人家,都舍得一顿吃掉半头猪的。
  这么多麻鱼,怕是连广州市场都消耗不了,于是王老员外一边让儿子组织村里人撑着小船往广州水码头送一部分,一边组织全村人将盐贡献出来,做腌鱼。
  腌麻鱼也是好海货,价格照样不菲。
  小苏探花再次展露了神奇的大巫技能,他的船能够造冰,到港的麻鱼新鲜无比!
  漏勺还给王树写了些贴子,让他给广州城中重要的士绅和官员,每人送上一条。
  不过打扫船舱甲板就痛苦了,麻鱼全身都是粘液,搞得船上到处都是。
  叫过来几个孩子,给他们一人五十文宝钞,几个孩子拿着帕子水桶,欢天喜地地去了。
  麻鱼这样顶级的食材,烹饪方法非常简单,砍断背脊成腹部相连的鱼块,盘到大盘子里,铺上姜片下大锅一蒸,倒上点酱油,撒上葱丝明油一浇,滋味就鲜美异常。
  生蚝也是,要是舍不得那点鲜水,可以在盘子里倒上蛋液,摆上生蚝,蒸出来就叫水蛋蒸生蚝。
  漏勺不管,只当自己又发明了两样菜式,写到密折里给佣哥儿寄去,馋不死他!
  赵煦的大婚礼物漏勺早就准备好了,广州新烧出的琉璃器、玻璃器。
  玻璃器的烧制技术,在郑州已经很成熟了,匠人们还能够通过拼接,造型,做出玻璃水壶来。
  漏勺偷奸耍滑,给赵顼搞的是一整套的文房用品和茶具。
  用料倒是厚实,不过工艺非常简单。
  用各色玻璃浆分层浇灌,就得到山顶青青,山底透明的笔架。
  用钢管蘸上玻璃浆,然后在预先铺好的各色玻璃砂上一滚,再放到炉内烧到融为一体,放入模具一吹,就得到分布着花雨一般的美丽玻璃笔筒、水杯、盖碗……
  这样的东西却比如水晶般剔透干净的茶具更能讨小姑娘们的欢心,而且制作不难,好的挑出来做贡品,差的卖给蕃客,赚到飞起。
  在王河村考察的日子里,那片滩涂也被漏勺打上了主意,种粮食不大行,但是放点咸淡水进去,滩涂自己就会生出蛤螺,再养水鸭不是正好?
  自家爹最喜欢咸海鸭蛋,守着广州不孝敬,怕是要挨训。
  三日之后,漏勺规划好了王河村的产业,先期都是自己掏钱,算是做实验,又和几位老鱼把式分了卖鱼所得的帐款,还了全村的盐,这才不顾王老员外的热情挽留,带着腌麻鱼离开了王河村。
  没办法,茶坑那边该收金鸡纳树皮和胡椒、香料了,听说走地鸡已经养肥,猪也到了一百多斤一只,再不去,峒人们该生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