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1/1605

  柴油小火轮的屁股后边,又拖了三艘平底宽木船,上面堆满了补给。
  四路节度使有朝廷安排的五百亲卫,是高滔滔下诏从京中捧日新军里调拨的,苏油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尝试一下“水陆并进”的可能性。
  沿黄河而下,一路视察翼州、武邑、阜城、乐寿,抵达沧州。
  免除丁税,施行雇役之后,田间的农人明显少了,耕牛和驮马明显多了。
  这是元祐刷新后的德政,农人拥有耕牛和驮马的数量,不再作为纳税的依据,这一措施,让相州牛马卖到飞起。
  鉴于牛马太多管理困难,苏油还上书请求四路效法宁夏,免除杀牛之罪。
  土豆有个巨大的好处,三个月一收,在河北可以套麦子轮一茬,或者套油菜轮一茬,这两种作物占冬,正好腾出秋天来种土豆,只看如何安排。
  要是在南方,还可以套水稻种一茬。
  现在才三月,河北老百姓正在种的,则是玉黍。
  种玉黍就得把家里的地分两份,一份种植麦子套土豆,一份就是现在这时候,将玉黍种下去。
  不过种它的原因却是为了人畜兼用,等到秋天收了玉黍种上麦子,那边的一份又可以收掉麦子,安排油菜或者来年的玉黍了。
  很好,安排得很满,可是地力可就成了大问题,必须上肥。
  当粪肥成了紧俏东西,家家就开始挖厕所,牛马猪人的都不能放过,于是河北各大城镇,也开始出现蜀中那种农村来的收买市民粪肥的粪车,和大清早挑粪担的农民。
  苏油在号召各路知州搞五小工业,也就是就是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工。
  在河北,搞这些东西可谓是得天独厚。
  别的都还算进展不错,不过化工一门最多就是肥皂厂、石灰厂,能搞出化肥来的工厂,门槛太高。
  好在沧州有一个。
  沧州有整个封建时代中国最优良的盐场——长芦盐场。
  但是很可悲的是,守着一个好盐场的河北老百姓,在几十年前竟然吃不起盐。
  说起来这还是张方平的德政,老张到了河北一调研,发现大宋在盐政从配给制到供给制的转化过程中,官府不再向河北老百姓发盐,让大家自行购买,然而盐菜钱依旧在照收!
  老张立刻上书,要求免除这项苛政。
  又因为河北本来就是产盐区,老百姓吃私盐乃是常态,因此屡禁不绝。
  于是再次上书,河北盐榷完全没必要,交给官府的够数之后,干脆许百姓自行生产买卖吧。
  从此之后,河北和四川,成为大宋唯二两处没有盐榷的地区。
  成为定制之后,历任河北转运使中,也有不少垂涎这股大利的,无奈河北百姓实在是凶悍,最后都不了了之。
  直到苏油在两浙路挂羊头卖狗肉地推行安石相公的“新政”,规定一次贩运三百斤盐以上,才算是“倒卖私盐”之后,大宋的盐榷才算是真正告亡。
  说起这个花招来苏油至今都在得意,一次贩运三百斤,特么连马都背不动。
  在两浙盐场工艺成型之后,四通也在沧州重建了大盐场。
  说起来也可悲,沧州地处“九河下潦”,几十年来被黄河扫荡了几次,盐场也变得破败不堪。
  四通到来之后,又因为害怕辽国觊觎,还得苦逼地“限产能”,不敢大搞。
  如今大宋的腰杆子终于开始硬挺了,加上赵小童鞋超给司徒面子,大方地借了一千五百万贯,这个大利源苏油当然不会放过。
  除了盐场,还有盐化工基地,京师大学堂的科学家们有了专业安静的研究环境,点开了近代盐化工最恐怖的金手指——合成氨工艺。
  之前的氨,是通过干馏木材时得到的副产品——粗氨水。
  合成氨工艺的恐怖,是利用空气、焦炭、水蒸气就能得到急需的氨气。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楼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炮楼
  焦炭通过水蒸气,能够得到氢气与一氧化碳混合气,在水蒸气继续作用下,进一步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如果是红热的碳,则空气中的氧会变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氮气的化合物。
  经过去杂吸收,就得到了合成氨所需要的物质——氮气与氢气。
  说起来很轻巧,但是过程很难,非常难。
  因为提纯的过程需要高压,让二氧化碳溶于水,被吸收除去。
  不能让氧气残留,否则与氢气反应会发生爆炸。
  之后气体反应还需要两百个大气压,六百度的温度以及气体循环。
  这套高压容器,直到前年研发柴油机的过程中才研究出来。
  除此之外还要产生高压的动力,双螺旋气体压缩机,则是研发冷库时的产物。
  具备条件后,还需要催化剂,这个倒是简单,苏油带着前世的记忆,铁氧催化。
  但是问题还多,即便有了催化剂,氨转化率也不到百分之二十,因此还得让高压气在管道内反复循环,不断通过催化板,这又需要精密铸造与焊接工艺。
  好在铝热剂和电弧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压力容器要用到钢材,钢材含碳,在高温高压下容易被氢气搞脱碳。
  这个问题苏油做了贡献——简单,咱们以前焊接技术不行的时候,不是拿铜皮制造火车蒸汽机的内胆,然后在外边包上钢壳加强耐压程度吗?
  那咱也可以在高压容器内壁贴他一层纯铁皮,铁有正好具有催化作用,这不就解决了?
  张天师试验了一下这方法,效果很好,还连带解决了加工难度的问题——铁皮包钢壳,铁皮容易加工,钢壳分体分段冲压再用铆钉固定就行,两百大气压的强度完全可以保证,还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合成氨铁氧催化剂和铁包钢的点子,让苏油缺席拿到了年前的化学杰出贡献奖。
  理工人理工魂,解决问题人上人,降下成本才是神!
  这是现在流行在京师大学堂各个学院的俏皮话。
  有了廉价氨气,后世的侯氏制碱法和真正的三酸两碱盐化工才算是诞生了。
  这是大宋理工发展的最新成就,也是大宋如今科技之最高成就,技术含量比制造枪炮还要高。
  没有前几年诸多新工艺新发明的爆发式进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穿越四十三年时间在大宋搞出合成氨工艺,这已经是二十世纪初的技术,以后的人们评价这段时期的科技发展,恐怕只能用“牛逼”二字来形容。
  到此再进一步,就是化肥跟炸药。
  赵煦的一千五百万贯,光这一个长芦盐化工基地的产能就能给他搞定。
  这玩意儿辽人那边再怎么看都不怕,这可是比炼钢高炉还要领先整整一代的科学技术。
  唯一要命的是地理位置,苏油视察了基地之后,严命德州、冀州、深州、恩州、沧州五州官府,发动民力疏浚诸多河道,不许侵占,深度要够,务必保证这个基地的安全。
  继续前行,船只过了清州,进入文安洼也就是白洋淀,再转入拒马河,逆流而上,就抵达了霸州。
  拒马河边,一雄一霸,雄州就是瓦桥关,霸州就是益津关。
  锁钥两关征战地,行人到此望燕山!
  当年后周柴荣气吞万里,挥师北伐契丹,兵不血刃拿下这两处地方,将瓦桥关改为雄州,益津关恢复旧名霸州。
  一雄一霸,寄托了一代雄主多少豪情!
  可惜壮志未酬,当年六月柴荣去世,之后,就再没有之后了。
  霸州有两支军队驻守,镇宁军孙能,破虏军曹南。
  孙能基本就是苏家半个孩子,曹南也是老交情。
  当年为取占城,苏油偷偷通过海船将他安排在会安市舶务潜伏,多备弹药却示敌以弱,故意引诱诃黎遣军渡河相攻,让大宋拿到“自卫还击”的政治正确。
  本来那一战守稳就算赢,结果曹南巧妙设计了圈套,实施狙击的时候故意放过一处竹林,让受到狙击的诃黎军以为那里是一处安全区。
  结果溃败的前军将之作为避难所,后到的中军将之作为前进基地,最后被曹南狂轰烂炸一锅端。
  那一战是新军第一次独立作战,五百人打得两万占城军队几乎全灭,曹安民从此名扬四海。
  也是那一战之后,大宋水师正式成立了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的作风也从此奠定,那就是永远背水面敌,永远在最绝望的情形下,战胜最不可能战胜的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