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2/1605

  三曰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
  四曰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
  五曰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
  六曰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
  七曰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
  八曰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
  九曰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
  十曰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
  其中,三、四、六、九,几乎就是为理工人才量身定做的进身之阶,其余六项大家对半分。
  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种举荐的人才的方法,会造成大量善于干请专营的人进入仕途。
  司马光想得很美好,他的解决办法是让这些人试用一届,然后视政绩进退。
  苏油上书表示反对,认为这只能作为朝廷一时的举措,试用也可以,但是之后一定要明立制度,十科都必须设立考试,中格者方可试用,以绝幸进。
  高滔滔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同意了司马光的这次请求,同时声明下不为例,并且让六部设立考试所,明年按照苏油的意见,考试录取。
  朝命一下,苏油几乎瞬间被朝中大佬们的请托贴子所淹没,都是为自家子弟谋取京师大学堂一张学生证的,搞得苏油一个头两个大。
  这帮官僚的嗅觉,实在是太灵敏了!
  第二道旨意,是根据苏油国家粮食储备的设想提出的第一步改进措施。
  常平仓不再仅仅作为调剂物价之用,同时也作为备灾粮库,在遇到地方灾荒的时候,常平仓需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是很多生命的教训买来的经验,以往地方官员要动常平仓,需要经过提举常平仓使的同意,而提举常平仓使的职责,却又并不包含救灾,因此如果轻动粮仓,必然会被朝廷降责。
  这是制度造成的不合理,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常平仓使开仓放粮,之后因无法恢复储备,被御史弹劾,然后丢官去职的事情。
  很多为国爱民的名臣如范纯仁、苏轼,都差点因此背处分。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种树
  背处分都是小事,当年苏油强行要求永兴军路开常平仓救济广锐军,要是常平仓使坚守制度予以拒绝的话,永兴军路转眼就会大乱。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文彦博以堂堂前任宰相之尊镇守河北,河北大旱时要求开仓赈灾,当时的提举常平仓判官汪辅之是新党,就敢以没有计司行文为由予以拒绝!
  要不是苏油这小师弟及时启用海运从两浙往河北输粜,那一次就要饿死十万人!
  虽然师兄弟那次联手狠狠料理了一帮子黑心的粮商,事后汪辅之被夺职为民,提举常平仓使陆万、汪辅之的举荐人王安石都吃了处分,但是河北路要是当时没有文彦博,两浙路当时没有苏油,会变成什么模样?
  搞不好就有田虎宋江方腊趁势而起!
  不过关于这道诏令,苏油依旧上书提出了异议。
  鉴于对这两年灾伤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李常尚书的这道建议是正确的,但是也同样只能作为救急,不能作为制度。
  真正的制度应该从常平仓划拨出部分救灾专用储备,然后加强常平仓的管理,不得让以新汰陈,救济灾伤的良好举措,沦为胥吏们贪污的渠道。
  粮食是国家根本,在这方面,只能明立制度,鼓励举报,一概受理,认真调查,从重处罚。
  第三道旨意其实就是对青苗法的变相废止,从青苗法的三分息减为常平法的一分息,几乎就是赈济了。
  在青苗法没有明文废除的情况下,一边宽减天下百姓积欠的青苗钱,一边许常平仓提供低息的粮食,青苗法不废其实也废了。
  但是苏油还是提出了异议,表示这同样也是临时性措施,同样需要量入为出,保证常平仓储备;另外需要加强管理,拨出专库干这事儿;还要规定可以请贷的户等,上三等户,不准对这项福利伸手。
  不过高滔滔批不批,苏油也不等了。
  五月,丁巳,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韩维为门下侍郎。
  庚申,赐黄金两百两,命管勾集禧观使王安上,为王安石料理丧事。
  命礼部郎中,中书舍人苏轼,前往江宁宣喻朝廷安慰之意。
  命江宁府上下官吏诣半山园凭吊。
  司马光、吕公著、苏油、韩维也纷纷让大苏带去了丧仪,国家和大佬们的明确姿态,让冷清多日的半山园突然变得车马辐辏,热闹非凡。
  壬戌,提举铁路局高士林上书,铁路干线洛阳到秦州段,陈留到徐州段修造完毕,正式通车。
  大宋的铁路,已经从陕西的秦州直接连通到了华夏南北分野的重镇,徐州。
  ……
  汴京城南门火车站,一队新军服色的军人从几辆厢车上下来,向车站站台走去。
  火车站现在是半军管单位,运送的几乎都是物资,人员调动很少。
  官员们对这大家伙也不是太感冒,主要原因是车速太快,少了马车的沿途迎来送往,摆不出排场官威。
  因此搭乘者多是铁路局的技师、工人,还有就是各路军人,低级官员。
  所以这队军人出现在这里,也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这队人也有奇怪之处,队伍里边,混有一个穿着铁路局帆布工装的中年男子,和一个穿着小军服的半大孩子。
  两人身边还有一个年轻人,看样子是队率,懂得新军军制的人,能够看出他肩上是都卫肩章。
  而他们周围的卫兵,都是襄卫和协卫军衔。
  放到外边,这些人都能指挥一百到三百人的新军,而军衔最高的那个年轻人,最高能统带三千人。
  可现在搞笑的是,那个都卫背着一个背囊,背囊里边,竟然装着几棵树苗。
  穿着新军军服的小孩也比较搞笑,按道理新军就不该有这么小号的制服,明显是私人特制的。
  要认真起来,这是违反军法,私制新军军服,起码刺配一千里。
  小孩手里拎着一个工兵铲,在兴奋地左顾右盼:“司先生,我们种在哪儿?”
  站里一名身穿蓝色铁路局制服的汉子,也是一身军人气质,走过来一个立正捶胸礼:“汴京火车站站长刘光,敬礼!”
  “稍息。”背着树苗的都卫正是扁罐:“你就是刘光?”
  “是!”刘光又是一个立正:“今天接到军机处的命令,说有一个长期任务。”
  扁罐笑道:“就是我们了。”
  “请都卫出示证件!”
  扁罐从制服胸袋里掏出证件,还有一封介绍信:“这里。”
  刘光将证件接过来看了,有看了那封信件,整个人都傻了:“种……种树?”
  “准确的说是看护。”扁罐严肃起来:“树还是我们来种,你们的任务是在今后看护好这几棵树苗。”
  “是!”刘光将证件和介绍信还给扁罐:“保证完成任务!”
  “好,去打几桶水来吧,赶紧干完,我们还要搭火车。”
  等到刘光叫上两个工人拎过来几桶水,这边的人已经将树苗都种下去了,那个工装中年男子正蹲着身子扶着最后一棵树苗,让小孩往树坑里边填土:“佣哥,这柳树就得种在水沟边上才行,我没有骗你吧?一枝柳条,最后被我们培育出了六棵树苗。”
  那个小孩兴奋地说道:“嗯,两棵就种在我楼下,不过管事说宫……说工坊有这种能长很高的树不好,这次出来就顺便将剩下的种在这里。”
  刘光觉得好奇怪,哪家工坊有这规矩?
  那个中年男子已经站起身来,让小孩将水桶推得倾斜一个角度,给树苗浇好水。
  干完这些,一队人才朝车站里走去,没走多远那个小孩子又转过头来:“你叫刘光是吧?我记住你了,不好好给我看护这些树,我就为你是问。”
  “是!”刘光一个立正。
  等到那些人都进站了,边上俩工人才问刘光:“站长,这些是什么人啊?”
  “嗐!”刘光这才反应过来:“我跟个小孩敬什么礼!嚣张跋扈的,不知道哪家权贵子弟……”
  说完将两个工人赶开:“去去去把空桶子拎回去,不该打听少打听。”
  说完又想起件事儿:“一会儿叫人在这几棵柳树苗周围安个护栏,这人来车往的,有个闪失就麻烦了。”
  一个工人觉得好笑:“一棵树苗而已,有什么麻烦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