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8/1605

  华夏一族在自己这片多灾多难土地上,为了解决民生,艰难奋进了上千年。
  从大禹时期就治理黄河,将沼泽变成稻田,将高山变成梯田。
  为了一口粮食,华夏人用了百倍的努力,凿通了数千里的运河,开出了无数的沟渠,建设起了无数的水利工程!
  然而在南海有自己就汩汩冒油的油田,有刨开地表就是高品位的锡矿、铁矿、煤矿,东胜州有含银一半的矿脉。
  南海有一年六收的土地!东胜州有亩产七百斤的口粮!
  华夏一族如此艰难,都能创造出这样辉煌的文明,他们如此得天独厚,本应该躺赢才对,怎么敢那样偷懒,还在拿着石器木棒互敲?!
  苏油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怨念,还恭维了司马光一句:“因为他们那里没有用圆木做警枕,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学士啊……”
  司马光满脸涨红:“明润你又闹什么?!”
  苏油说道:“司马公,食少事繁,以孔明之智,尚且不免,这眼看就要年底了,该好好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
  司马光不以为然:“死生命也,王事岂容懈怠?对了,大朝会礼仪你要注意,文公、介甫公不在朝中,你就是朝臣班位第一人。”
  苏油这才反应过来,按照官位,如今他是朝官当中最高的,宗室之下第一人:“哎哟这可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站班第一人,我不会啊?”
  “你不是有宗兄吗?让他教你。”
  苏油吓得心肝乱跳:“要不我跟扁罐一样,转到右班去?”
  别说司马光气了个倒仰,连吕公著都气得吹胡子瞪眼:“你敢!我朝未有过右班宰执,你敢给我转右班!”
  这是几乎就是明说明润你就是下一任宰相了。
  苏油还是有些慌:“要不……我称个病?”
  “胡闹!”司马光这么好的涵养都不禁想骂人:“大朝仪你就那么怕?昨日我询问陛下,陛下都跟我保证说他到时候一定做好!”
  赵煦?!十一岁就被你们残忍地拉出来做人样子,你们还好意思说嘴?
  不过想到赵煦到时候孤零零一个人在台上做样子,苏油终于不忍心,有自己在下面,起码赵煦心里会好过一些:“那等散朝我去询问下宗兄。”
  吕公著说道:“今年自冬不雪,明润一直所言的灾变……”
  苏油说道:“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也正想要告知吕公,根据气象资料,来春我朝北部恐怕会有旱情。”
  “大宋对抗洪水的部门,有都水司、河渠司,然而他们对于旱情却没有管理之权。”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巴不得年年大旱,永远不雨,这样就永远没有河情的压力了。”
  吕公著好气哦:“明润你这叫什么话?!”
  苏油摊手:“话虽然丑,可是从其职务职能来说,的确就是如此啊?因此我觉得,朝中应该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统计气象资料,防备水旱灾伤才行。”
  “交给都水河渠,他们从职责出发,只忧雨大不忧雨小也是常情,光斥责也没用的。”
  吕公著这才反应过来苏油提醒的是制度规范,不由得点头:“是这个道理,雨旱关系土地墒情,那应该归户部。”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大爆款
  苏油说道:“对,所以首先要确定职责,有人做这事儿,然后由他们督促州县,备灾抗旱。”
  “其实抗旱如今不难,只要朝廷肯做事,剩下的用理工之学便能解决。”
  “如何解决?”
  苏油说道:“如今全国地下水都非常丰富,除了陕西部分地区,其余地方地下水位也都很高,可以大规模推广风力机井,畜力机井,以及河流水力汲水机械。”
  “还有从东胜州过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可以官给种子,安排官田户栽种。”
  “机械在相州已经非常成熟,作物在两位长公主和我庄上已经摸索出种植方法,朝廷可以拨出一笔经费来料理此事。”
  司马光问道:“还来得及吗?”
  苏油说道:“来得及,商州、兰州、郑州、徐州、郓州的工厂都有此能力,解决北部旱情能够完成。”
  “我回京之前路过郑州,跟石家交代过此事,半年下来,机井设备已经备下了三千套,锅驼机也有五百台。”
  司马光感到惭愧:“四年丰积,天下欢愉,只有明润不断提醒朝野备灾,还做下这么多准备。”
  “九月河北大水,所幸各地物料充分,未成大患,今冬旱情若不缓解,来春必定遭灾。”
  “范文正公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舍明润其谁欤?”
  苏油赶紧谦谢,说道:“先帝捐天下,陛下新立,眼看着就要改元。司马公和吕公也是新入朝中,要是能做到有灾无伤,其意义不仅在农事。”
  “我猜谏议必然会有章奏,如何控制影响,惟劳二公思忖,我先去找宗兄了。”
  司马光看着苏油的背影,对吕公著说道:“理工之学,如端有大用,能让大宋做到灾而不伤,岂非至仁之学?”
  吕公著摇头:“君实此言过了,别忘了理工也搞出了神机铳霹雳炮,大用之学我承认,至仁之学就不一定了。”
  “只看用它的人,心中所存之善恶,明润心心念念推广伦理,以理工证理学,以理学正理工,怕就是担心精通理工之人,不识天理人情之道。”
  “我到现在是越来越佩服八公、龙昌期、张赵二人,他们对培养明润的性情是下了大功夫的。”
  “故而此子仁厚谦冲,每以天下为己任。”
  “否以明润之智,若是作奸犯科,你我能察?”
  “君实你敢想象,若吕惠卿、蔡确那般人,而有明润之能,他们会将大宋天下,变成什么模样?”
  司马光叹息:“如今我算是知道,伯淳临别谆谆告诫叮嘱,让我莫使明润摧折的深意了……”
  ……
  宜秋门,苏宅。
  苏辙成了右司谏,苏轼成了礼部郎中,大家终于团聚到了一起。
  两人官序不高,接近年末,已经进入了幸福的假期。
  很大的一家人,宜秋门小宅子根本安排不下,因此二人就打起小幺叔的秋风。
  大些的孩子安排在可贞堂学习,其余家属从人安排到京周三处庄子。
  二十七娘考虑在京中买一处大宅院,不过汴京城里的房子不好买,店宅务还没排出来合适的。
  苏油将李寡妇家小二叫来跟他交代了,有合适的就及时来通知,这种事情,让蔡京关照,可能都不如李家小二这种衙门里的京中老油条好使。
  大苏回京是文化界的盛事,每日里宾朋络绎不绝,以他的薪水根本不够支使,都是在方知味挂账,从四通股份的红利里勾销。
  苏油捐出财产的举动让苏轼苏辙颇为震撼,但是苏油却制止了他们效仿。
  苏轼虽然什么都不管,但是苏家这一支现在在丝麻纺织业上的地位很高,而二十七娘更是持家有道,瓷器和琉璃器的进项非常可观。
  四通下一步分拆就是轻工业,眼看着就要近了,苏油的意思,是让王闰之掌控苏家丝织业,二十七娘掌控苏家苏家瓷器和琉璃器产业。
  史家已经看不上这两样产业了,史洞修是老财迷,又是老金融,掉进钱窝子里边就出不来,觉得用钱赚钱的金融业,让自己更幸福。
  眉山江卿世家经过三十多年的捆绑发展,全都已经成了大财阀,而到如今也出现了分化。
  苏家放弃了巨大的利益,重新收缩回了眉山,对蜀中的影响力却更是加强。
  还有一些分支,则进入大宋新开发地区分散枝叶,是敢吃螃蟹的第一帮人,得到的红利自然丰厚。
  本宗则是走上仕途,诗礼传家,为国效力,现在有成为世宦的可能。
  大宋朝能连出三个宰相的家族,一个指头都数得过来,目前即将成功的就一个吕家。
  而苏油和大小苏,是当年仁宗说过的“三宰相”,现在起码苏油的一个宰相之位已经预定,苏辙在真实历史上也曾经干的不错,大苏嘛,嗯……
  不过苏油家嫡子扁罐已经转了右班,今后也有可能转化为石家那样的勋贵。
  石家如今彻底完成了重大转型,重新成为了顶级勋贵,因为理工之道,让石家和高家的合作非常密切。
  高家出了一后两使相,石家也跟着水涨船高,石富、石鍮、石勇,已经可以保证石家接下来几代的安稳。
  程家也很猛,家中子弟出仕的不少,八娘的夫君程正辅,已经做到了府级官员,接下来可能入路转运司当副手。
  产业方面,印刷出版是程家的大宗,和苏家关系也最紧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8/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