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1/1605

  “是谓辅周天下之才”。
  看完信件,司马光知道高滔滔这一把赌赢了。
  能让辽朝皇帝心服口服,亲自写信致谢,这无疑是宋朝外交史上的一次巨大胜利。
  于是躬身道:“臣为太皇太后,为陛下贺。然此事决不可再,可于国书中准辽国之请,然亦需告知,国书往还,需依从制度。”
  高滔滔心中已经充满了胜利的兴奋之情:“学士是老成之言,自当依允,那就这样办理吧。”
  说完又道:“司徒。”
  苏油赶紧躬身:“臣在。”
  高滔滔笑道:“难得你的建议连辽皇都看重,那就由你继续与辽国使臣商议。”
  苏油再次躬身:“是。不过我估计辽国在这方面经验很少,因此此次谈判将以我们的意见为主。有几件大事,需要先行定议。”
  高滔滔心情很愉快,这是一次任由大宋主导的谈判:“说说看。”
  苏油说道:“要兴水利,勘察与测量为先期必行,臣会先与辽国商议关于水利考察区域的问题。”
  “臣之宗兄,还有晁补之,在军机处辽国厅备有大量资料,以臣计较,此次开发,两国都最能接受的地区,只能在辽国大定、辽阳、黄龙三府之间。”
  “那一带土地平旷,土壤肥沃,有滦河、潢河、辽河三条干河。”
  “其中潢河是辽河上游,这两条河流因为水利工程年久废弃,导致水患频繁。但是基础尚存,一旦恢复,可望成为丰饶之地。”
  “还有一片区域也非常适合发展农耕,就是黄龙府以上长春洲周围方圆千里的草泽,那里是辽国另一条大河混同江上游广大的水系。”
  “但是那里是辽国核心地带,他们也不傻,不会让我们的勘测队伍进去。臣估计,辽人多半会同意我们勘测大定、辽阳、黄龙三府之间,然后通过向我们学习水利技术,最后自己开发核心地区。”
  “不管如何,这是辽国从游牧到农耕的重大国策转型。”
  “但是这样的转型,不一定能够成功。”
  “通过与阻卜、白鞑两部的交往,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辽国西北的国政,我要请太皇太后、陛下、朝中大臣,对辽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这个国家经济结构非常脆弱,部族之间矛盾尖锐。”
  “鞑靼人几乎年年叛乱,阻卜白鞑两部,辽人因为屠灭不绝,只好颁布了禁铁令。”
  “然而他们,现在可以从包图获取铁料。”
  “东面的女直部也一直在壮大,投靠辽国的黄龙女直,被完颜女直打得节节败退。”
  “如今完颜女直吞并了北部铁郦和南部白头山,势力大增,已经完全突破了辽国的封锁,可以直接抵达鸭渌江口,与两岛进行贸易。”
  “辽国是大宋的敌人,当他们强大的时候,他们就是一头喂不饱的饿狼,我们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覆灭这个强大的敌人做准备,这一点,希望我朝举国上下,至少在两制以上官员当中,形成统一的认识。”
  “因此现在的和平,只是一时的平静,辽人国力衰弱之后,必将迎来鞑靼人和女直人无穷无尽的叛乱。”
  “到时候就是我大宋收复幽云,甚至取得辽东精华之地的最好机会,辽国大乱已有征象,我朝必须在其乱起之前,做足准备。”
  “如今天下方才取得短暂的太平,大宋国力正在升腾,离我朝从太祖开始奋斗至今的远大目标,已经逼离到了最近,但真实距离,依旧很远。”
  “要达成那一步目标,需要大决心、大魄力、大努力、大牺牲,需要君臣同心,上下一体,共同朝着那个目标迈进。”
  “臣今日所为,臣并不感到骄傲,得到辽皇的称赞,臣甚至觉得可耻。”
  “因为这虽然是对辽国最轻松的一次商谈,但是本质终究没变,依旧是让步,无力的让步。”
  “这是耻辱,臣请太皇太后、陛下一定要牢记今天,同时也请太皇太后和陛下放心,不久的将来,大宋一定能将百年来所遭受的耻辱,一一讨还。”
  如今的苏油,已经成为了思想成熟,手段老练的政治家。可以在各种角色之间自由地转换。
  在平民百姓中,他是调皮捣蛋,诙谐幽默的有趣邻居。
  在下属面前,他是善于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带着大家走向成功,然后推功分蛋糕的和蔼上司。
  在学者面前,他是虚心求教,相互讨论启发,兼收并蓄,不高崖岸的求道者。
  在蛮夷面前,他是公平公正,不用异样眼光看待他们,能够听取合理诉求,又有能力阻止不合理挑衅,带去正义和光明的上师。
  在朝堂之上,他是不掺杂个人感情与得失计较,平心静气,以缜密思维分析利弊,提供方案,尽量做到和衷共济,让大家都比较满意的良臣。
  虽然历仕二十多年来,苏油亲手覆灭了数个邦国,数十万人因他变成了累累尸骨,但是因其有一套自融自洽的思想体系,让他“仁性天生”的名声不但没有因此消失,反而越发彰显。
  真的很没天理,但是所有人都以为理所当然。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导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心理疏导
  赵煦对宫里的饭菜很不喜欢,宁愿去理工学院跟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因此请求太皇太后,朝会之后直接就背起书包去理工学院,在那里吃午饭,然后开始学习。
  皇家到现在还是两顿饭,高滔滔心疼孙儿,于是同意了。
  因此每日散朝之后,由苏油护送赵煦前往理工学院的路上,就是这对名义上的师生难得的交流时光。
  赵煦才十岁,朝堂上成年人的思想里边那些复杂的是非观念,容易造成小孩子的思维混乱,因此苏油在路上要给赵煦引导梳理。
  比如苏油以帮助辽国为手段行打击辽国之事,在小孩子的眼中,哪怕目的是正确的,也未免不够光明正大,堪称阴险。
  这会影响到小孩子的三观。
  因此苏油需要给赵煦心理建设。
  好在小赵煦有一个偶像,就是他的父亲。
  于是苏油就从辽国对大宋的威胁开始讲起,从君子馆之败讲到澶渊之盟;从岁币的耻辱讲到辽国在西夏乱起时厚颜无耻的背盟;从辽国侵犯大宋疆土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到先帝设立元丰库的根本目的;最后讲了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就是赵顼曾在大臣送上的奏章里看到“岁赐”二字,然后愤怒地用朱笔打了个大叉,在边上写下“赐你妈的赐”。
  赵煦不禁啼笑皆非,父亲在他的心目中是那么的高大上,皇祖母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处处要符合君王仪范,不料自家老爹的举动,颠覆了这个认知。
  之后苏油又讲了宋辽两国的军力对比,辽国骑军非常强大,皇帝和皇后能够直接控制的骑兵,就高达五十多万。
  加上全体附从部族军,那能够达到百万之多。
  因此要对付辽国,大宋很艰难,必须以自己的强项作为武器,来与之对抗。
  其实宋辽之间,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战争,不过是一场没有硝烟血火的战争。
  这场战争以宋辽在獐鹿二岛开榷市以来,就已经开始了。
  战争的目的,就是通过种种手段,刺探与控制辽国经济、政局、国策;不断拉拢、分化、瓦解;不断扶持其反对势力,并使他们壮大。
  总之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让辽国遭到最大的损失,让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少,让敌人的敌人越来越多。
  因此每一次看似无耻的举动,或者就能够在以后挽救成百上千大宋将士的生命,而辽国每衰弱一点,大宋今后付出的代价就会减少一点。
  最后讲了保守机密,低调行事的重要性,大宋如今已经开始在河北部署,逐渐打造出坚固的堡垒和城市,构成纵深防御网。
  同时部署在登州的北洋水师,可以在战事初起的时候隔断辽东水系,断绝辽人大军的归路。
  但是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彻底控制太行山-燕山-辽中京-锦州一线,前期还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大宋要的不是一片糜烂难治之区,要的不是兵出辽东耀武而还,要的不是长期你来我往的争夺。
  而是一举奠定大局,获取全胜,之后要安稳统治,利益全收。
  因此那些看似不光彩的手段,在这么一盘大棋之前,有另一个高大上的名称——谋略。
  当然在关于“敌人”这个概念上,又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要将其统治阶层与下层民众区分开来看待,比如国内矛盾和国际竞争这两种矛盾的本质性区别,比如可调和性与不可调和性,比如敌我关系的成因,历史和演变,比如敌人内部矛盾的分析与利用,在敌人中区分出亲我派,中立派,顽固派,又是另一篇绝大的文章了。
  赵煦是君王,苏油对君王的要求其实就只有一点,就是保持人性中的一丢丢善。
  让这个国家能够基本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发展需要,让国人能够有机会享受自己创造的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兼顾弱者,在此过程中推进自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并且影响到周边,在苏油心里,就已经是最好的君王了。
  苏油不指望赵煦长大后能对自己感恩,苏油本身对权力也没有一点渴望,有一天赵煦想要收回他的权力,他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
  因为在赵煦长大之前,大宋的封建地主阶层,已经在利益驱使下完成了向另一个阶层的转变,历史大趋势已经形成,游牧民族骑射优势已经被抵消,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而赵煦,会成为新阶层的代言人。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应该转变为一个象牙塔里的教师,或者一个发电机前的研究员,要不就是絮絮叨叨要求赵煦关注底层生活水平,关注高层道德水平,大声疾呼提升国民基本生活底线的报社特约通讯员。
  他相信今后的华夏历史上,一样会充斥着无数的阴谋,叛乱,逆流,但是大势已经底定,历史已经偏移了其顽固的轨迹,因此那些阴谋与逆流,最终都会淹没在滚滚洪流当中。
  能够让皇室意识到,应该永远为大多数人服务,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起,就是他对仁宗神宗最大的回报。
  如果赵宋皇室的后代不愿意这样选择,那也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我教不会你们做人,华夏改变之后的历史,总会教你们做人。
  其实苏油也有些过度恶意的揣度赵煦了,至少在小赵煦的心里,苏油已经是一个介于父亲与师长之间的角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