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3/1605

  摇晃着脑袋抛开这些思绪,张二对庄客们吩咐:“今日里要把房间收拾出来,猪该杀的先杀了,鱼该打的也先打了。”
  “记得留两头大个的猪,一口塘,到时候给驸马和少爷们玩个意思就成。”
  “少奶奶不在,今年围猎估计几位贵人和少爷们有些悬,今日我要去跟两个庄子的管事议议,先将猎物朝北山赶赶。”
  “还有少爷们的冰靴,器械,都要取出来保养好,书画用的纸张墨笔颜料,那是驸马的命,一样差池不得。”
  “那些个丑鸡丑鸭给喂瓷实了,蛋都给送到孵化房,都是县君的宝贝,不能看着丑就不管它们!”
  “还有那些马铃薯凉薯之类的,每天要巡视地窖检查,少爷从万里外头带回来的东西,谁要是整出了闪失,那下回自己去给少爷带回来赔上!”
  人开始变老,嘴就开始变碎,说了这么多还是不放心:“明年开春将那些东西种上,一定要伺候好了。一切按老爷说得来!”
  “俩少爷此番干出好大事体,国公信里一句好话没提,大家都要长个心眼子。”
  “别见到就臭捧撺掇,到时候俩少爷又跑了,唯你们是问!都明白了?”
  明白了,众人一哄而散,各忙各的去了。
  张二看看天色,嘀咕了一句今年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冰,哒哒哒地往另外俩皇庄上去了。
  结果这一盼就盼了好久,到了腊月十五,两位长公主和张驸马才带着赵二少爷,嘉彦少爷和一位没见到人的长公主到了尉氏。
  两位少爷却没有到,只有先期到来的绿箬和张七郎。
  张二跟张麒打听,才知道两位少爷已经被陛下授了官职,现在还在熟悉职务,今年要回来得晚些。
  直到腊月二十三,庄外才来了一行马几辆车。
  却是苏颂领着几个小辈儿回来了,同路的还有陈昭明和苏小妹。
  这段时日里,扁罐和椅子被苏颂教育得不要不要的,因为根据杭州市舶司的统计,如今海事的失事率,在外洋上还颇高,这次左旋螺号得以成功往返,最大一点,还是占了天时和运气。
  他们选择了大洋上最风平浪静的四月出发,回来的时候却又选择了低纬度的信风带,刚好躲开了恶劣天气。
  还有对于西风带的判断,几个小的明显低估了其威力,反而姜是老的辣,陈昭明推断出了万里之外,有一片大陆阻挡洋流,竟然非常的准确。
  苏家人早慧有好处,但是扁罐这样的,差不多可以叫做胡作非为了。
  也就是赵顼给了苏油天大的面子,用中旨给几人遮掩了罪过,否则朝中御史们绝不会如此轻易就放过他们。
  而他们的举动,对朝局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赵頵闭门,苏油守制。
  好在最后的结局是好的,他们的平安归来和巨大发现,直接导致了赵孝奕被赵顼重新按在了军机处,逼得赵頵不得不表态,用请外的方式表示自己坚决站在大哥的一边。
  这中间有多少人,出了多少力,苏油跟各方大佬做了多少沟通,多少妥协,却又不是两个孩子所知了。
  不过这些能说的,在汴京城已经说完了,来到庄子上,苏颂刚下得马,第一句就是:“带我去地窖。”
  张二愣了一下:“老宗叔,甘薯跟玉黍我们都煮上了,在饭桌上看一样的……”
  “什么?!”以苏颂的涵养,这一刻都将鞭子扬了起来:“你们敢吃了?!”
  “没没没……”张二赶紧抱着脑袋讨饶,不过接下来的话让苏颂更加愤怒:“肯定要等大家到了才开席嘛……”
  扁罐赶紧将苏颂拉住:“叔祖莫急,甘薯和玉米多的是,张二他们料理不了多少的……”
  说完对张二使眼色:“赶紧去摆饭,我带叔祖去看新作物。”
  苏家地窖是后世别墅地下室的格局,不是随便挖个窑就完事儿的那种。
  通风之后,扁罐才带着苏颂来到地下室中。
  种子和块根都保留在这里,明亮的汽灯下,一个个巨大的木箱整齐码放着。
  陈昭明跟苏颂介绍道:“此次带回来的东胜州作物有五十余种,除了这里,两位长公主的府上也囤积了许多。”
  “扁罐和椅子心细,除了作物本身,连所出的纬度和种植方法都记录了下来。”
  “如可可和一些水果,已经送到南海章楶那里去了,现在庄子上多的,是玉黍米、马铃薯、藜麦、南瓜。”
  “凉薯不适合汴京的纬度种植,不过天师府发现凉薯的藤蔓的确具有毒性,因此也存放到了这里,没敢留在杭州。”
  苏颂拿起一个玉米棒子:“的确比中土粮食大多了,亩产能有多少?”
  扁罐说道:“他们都是刀耕火种,产量却也不低,亩产也能有两三百斤。”
  苏颂眼神就亮了:“畲田之法,都能当一亩上田啊……”
  椅子说道:“和甘薯、马铃薯一样,还多种于坡地,我看他们那些地,明明颇为干旱,却也有收成。而他们的好地,则多用于种植各种豆类。”
  苏颂刨开砂箱,从里边掏出一个圆乎乎的块根:“这是甘薯还是马铃薯?”
  “马铃薯,甘薯是这个……”扁罐赶紧从另一个砂箱里刨出一个红皮的小块根来:“这东西约莫一两指粗细,两者产量比玉米为高,且因块根埋于地下,产量比玉黍米更加稳定。”
  “甘薯藤还可以当做菜蔬和饲料。”
  苏颂是理工先驱,凡事讲求眼见为实,实验数据说话,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明年就按照你父亲所说的耕作之法,试种这三种作物吧。我再看看人参和金鸡纳树皮。”
  扁罐他们此次航行没有引发朝中对其真实性的争议,除了各种完备的航海日志,收集到的地理发现和资料实物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一船价值五百万贯的金银。
  赵顼老实不客气地将金银收了,不过也实在不好意思再欺负娃子,人参和金鸡纳树皮只取了少许交给御药局验证药性,其余大方地算作扁罐他们的“劳动所得”。
  看到人参苏颂都不敢相信:“我朝人参出于上党,后来上党的挖没了,开始进口辽参和高丽参。”
  “如今两地的人参也日渐稀少,这样大的……京中十贯一支也难得购到。”
  张麒笑道:“是,近日求索人参的权贵太多,少爷来信说人参就是药物,药物就是为了救人,让家中收藏了百十来根最大的,其余得干脆都送去了四通商号拍卖行,最大的买家是大相国寺和天师府。”
  大相国寺是真买,天师府就是抬价的托,苏家人喜欢坑和尚,而天师府则是半卖半送友情价。
  苏颂看着手上那根胖大人参:“医家讲究的是药物要对症,所谓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医家之良也。”
  “京中权贵趋之若鹜,以为人参乃延年益寿之品,我怕要吃出几个毛病来,才知晓好歹。”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扎堆
  将人参放回匣子里,又看了金鸡纳树皮,甚至还掰了一点放到嘴里尝了尝:“此药在南海已然获得验证,治疗痢疾堪称神奇,可惜跟黄蒿素一般,还是过于金贵。”
  扁罐笑道:“叔祖,咱们理学一门,从来都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苏颂顿时笑了:“哈哈,我们扁罐说得在理,说不定来年南海就种起来了。”
  将树皮珍重放好:“赶快加工好保存起来,这样放着药性管不了几年。走吧,既然张二已经都做好了,那就只能吃掉。不然又是浪费。”
  据说是有毒的几样张二也不敢上,就用盐水煮了甘薯、玉米、花生端上了桌面。
  苏颂对甘薯和玉米的味道很满意,叹了口气:“这东西如果真的耐旱,贫家得之,和在米饭里烹食,却是胜过榆钱桐子百倍了……”
  这几年大宋连续丰收,京中纵使是乞丐脸上都些肉色,但是除去三大发达地区,大宋还有广大的贫瘠土地。
  即便三年连续丰收,其上的农人仅得刚刚温饱而已。
  陈昭明说道:“陛下英睿,如今五等户和佃户日渐减少,四等上的户口日渐增多,与王相公所在时岁入有增,贫民日盛的光景,却也有了根本的不同。”
  苏颂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甘薯:“加上这些东西,我大宋百姓,有望过上好日子了,扁罐,椅子,你们是大功臣。”
  说起吃的扁罐谁都不服:“张二这做法和东胜州的土著们别无二致,要是爹爹在此,一定可以料理出无数的美食来。”
  苏颂也笑了:“我就奇了怪了,你爹听说你带回来几种物产,立即来信,将其种植方法写得明白清晰,却又和当地土著刀耕火种没有一丝牵连,乃我华夏精耕细作的路数。”
  “他什么时候又成了种植专家了?难道是八公托梦给他不成?”
  张麒却道:“少爷这方面也有本事儿,比如韭黄和高笋,还有和小妹研究的那倍体之法……”
  苏颂摆摆手:“那些可以从观测实验得来,可这几样他都没见过……”
  思索了一下又道:“不过也可以逐类旁通,种芋头和山药,八公可是大行家。小苏一篇《植山药记》,去年在时报上登出来,不失为名篇,定然会千古流传。”
  张敦礼正吃得高兴,闻言就是一脸黑:“不知哪个缺德的散布谣言,说那篇文章里的膏粱公子却是我,毫无道理。”
  在座的都知道苏辙这篇文章里,反面人物的原型本来就是他,不由得都是好笑。
  倒是苏颂发现了一个问题:“咦?驸马你如何还在这里?你不开声我都没留意。”
  张二端着一盆鸡汤冒粉丝过来放桌上,闻言接口道:“这庄子啊,驸马爷来的次数,可比老爷夫人还多!来一次圈里的大阉鸡就少一只,驸马爷里外都是主气,一点客气都不带的!”
  一桌人都哈哈大笑,苏颂也是乐得不行:“一年不见,张二学问又见长了,连造词都学会了!”
  吃过饭,苏家学问人们又移步书房,点起喷灯继续讨论学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