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1605

  巢国栋纵马而出,举起手里的小猎铳,那是苏叔叔给他的见面礼。
  “砰”地一声响过,那头大鹿倒闭在了大树之间。
  几个牧民过去将大鹿抬起,丢到了队伍后边的大车上。
  巢国栋将枪托竖在鞍上,熟练地将枪栓一扭一拉,一枚小巧的黄铜弹壳嘣了出来,飞向半空。
  巢国栋飞快地枪栓复位,一个俯身捞住了落向地面的弹壳,扭头兴奋地向孙能展示:“孙大哥,我做到了!”
  孙能笑了:“你小子,这是你马术厉害,有本事儿别俯身抓住弹壳才算。就像这样——”
  抬手朝刚刚大鹿倒下的那棵树射击了一铳,扣着扳机的右手一翻一抹,又还原成了瞄准的姿势。
  巢国栋疑惑地问道:“孙大哥,弹壳呢?”
  孙能这才将铳放下,把右手摊开,掌心里边,摆着一枚黄灿灿的弹壳。
  “哇——”巢国栋眼睛都亮了:“孙大哥你太厉害了!”
  童贯在一边吐槽:“那是,你孙大哥为了练成这一招在军中显摆,手掌心都烫出老茧了!傻不傻……”
  巢国栋才不管这个,这一招简直太帅了:“孙大哥我看看你手上的老茧,咦你这个老茧好圆……”
  这回轮到苏油吐槽了:“哼!那是你孙大哥以前在汴京城当纨绔,被人收拾射箭射的,国栋你可是好孩子,这方面千万不能学他。”
  巢国栋将孙能的手翻过来,果然,手背上也有个疤,正好和手心相对:“谁这么厉害呀?连孙大哥都打不过。”
  孙能翻了个白眼:“呵呵……小栋你要讲道理,那人就连你苏叔叔益西威舍都打不过,我算老几?!”
  苏油:“……”
  居延海一眼望不到边,如今正是最美丽的时候。
  童贯看着脚下丰美的草场:“天啦……这么大!”
  其实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残酷的杀戮,当年梁永能和家梁,率领着西夏铁鹞子,从这里开始直到黑山,将漠北的游牧民族清扫过一次。
  不过这锅都是夏人的,大宋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是带着和平与美好而来。
  到了这里,再搞什么一丁百亩就不合适了,一共才十万帐,在环湖一周都需要走五天的地方,简直就跟洒芝麻一样。
  苏油让图干部按照家庭分帐篷,发给了地契,按照后世美国西进运动那样,跑马圈地。
  如今的居延海可不是后世那种沙漠,黑水的水量还非常充沛,甚至有洪水引发改道,导致居延海会忽东忽西地飘移。
  沙漠离湖区很远,树木也不仅仅只有胡杨,大量的野生动物生活在大湖的周围,湖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候鸟。
  这里还有一座古老的城池,汉代强弩都尉路博德在这里建造的居延城,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登上城头废墟放眼四望,汉代屯田留下的一些水渠痕迹还依稀可见。
  一大群牲畜在远处的湖区边栖息,苏油觉得很神奇:“国栋,那是什么?”
  巢国栋看了一眼:“那是野马群。失群的马会在草原上蕃息,渐渐成群,大的能够有好大一群,起码几百匹。”
  “这么厉害?”童贯都听傻了:“我大宋马监以前那苦逼样……”
  苏油笑道:“河西之地鼎盛之时,蓄马两百万匹,这才哪儿到哪儿?”
  说完跺了跺脚:“以后,河西宁夏河南,就是我大宋的马场!”
  童贯笑道:“那是,国公爷撒豆成兵,扎草为马的本事儿,吓不死不顺服的蛮夷!”
  苏油摇头:“这里是夏国疆域最北端,再北方就是鞑靼人。”
  “经过夏国前些年的扫荡,鞑靼人已经躲到了乌山之北,等到这里发展起来后,他们搞不好就会南下劫掠。”
  “因此保持军力是必须的,居延城我们得修建起来,派驻军队给图干部撑腰。”
  “如果鞑靼人来用牛马羊群贸易,我们欢迎,如果敢来劫掠……”
  巢国栋喊道:“揍他们!”
  苏油哈哈大笑:“对,揍他们,揍完还要抓起来,送他们去给我们挖矿!”
  图干部是经商起家的部落,后来改行从事冶金之后,有了巢谷通过苏油走私过来的书籍,部落中的文化水平,理工技术水平,算是西北最高的。
  族中自有不少明计算,明丈量的人才,分地的事情也不劳苏油来操心。
  反正规矩是定死的,不管大小,都是比照两浙路摸索出来的鱼鳞户册方式,地域所有权得到最大的保证。
  就这样,这一带的空地都还多得不得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肃州
  苏油利用这几日的空闲,让国栋和部族中的猎手带着自己在周边玩耍,其实是在考察固沙植物。
  结果还真给发现了不少。
  最厉害的是沙拐枣,这玩意儿生长的地方几乎就是沙漠,根系浅而长,能够长达二三十米,沙漠最深处剩下的植物基本就是这个,除了骆驼,牛马都不愿意啃食。
  稍微远离沙漠中心区域的地方,则生长着梭梭草、沙柳、沙枣、沙棘、甘草、麻黄。
  梭梭草是非常好的碳料,“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
  还有一样好东西,必须依赖梭梭草寄生——肉苁蓉。
  唐代《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阳物终身不衰”。
  沙柳又叫筐柳,当地人用这种柳树的枝条编筐。
  剩下的几样都是重要,尤其是后两样,是中医药对付温散寒邪的神药。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炎症、过敏……反正苏油在薇儿的医方里经常看到。
  苏油搜集这些植物的时候,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莫不成老子治理黄河,都要发一笔财不成?
  搜集固沙植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问题,而黄土高原虽然现在在辽国还有一部分,但是已经是边缘地区,没有什么泥沙流失了。
  让黄河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如今已然被大宋全取。
  关于黄河,大宋河渠司和胄案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测量数据,泥沙最多来自兴洛——龙门——潼关两岸,黄河一半以上的泥沙来自这一地区。
  也就是说,这就是华夏民族过度开发,自己该背的锅。
  其余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水系的支流,严重的地区包括无定河、清涧河、延水、北洛河,泾河支流马莲河。
  以及渭河上游、汾河。
  如今泾河与北洛河,治沙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泾河沿线的老百姓对苏油感恩戴德,将河边植柳和祭祀泾河龙师少保的活动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当地的民俗。
  到如今已然二十年,泾河两岸和泾渠边已经成林,泾河的流沙量已经比渭河还少,泾渭分明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
  继任的渭州城守将泾河重清当做祥瑞上报,这个活动如今已然渐渐风靡到了支流马莲河。
  这说明通过植物固沙是可行的,陕西现在已经恢复,四路人口从苏油刚到渭州时七十万户,三百万人,增长到了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万人。
  这比陕西在大宋最顶峰时期的一百多万户,四百多万人口,还多出了整整一百万,相当于半个川峡四路,苏油当年告诉赵顼十年增长一百万人的愿景,已经彻底实现。
  当然苏油也没敢头铁到直接上书赵顼大搞植树造林,不过偷偷摸摸地让张横渠在《乡约》中加了一条:“沿河百步,多植草木;涵养水土,禁伐禁牧;保遗子孙,衣食丰足。”
  所以说华夏百姓就是那么可爱,随着《乡约》的推广,这一条也被推广了开去,老百姓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老老实实的执行。
  上位者的有效引导永远不会错,但是引导的方向永远要严格把控。
  陪着巢国栋过了几天打猎的瘾,苏油也采集完了固沙植物,这才回到居延城。
  离开的时候,苏油还教了当地居民一种抓鱼的法门。
  居延海里的鱼密度极大,生活在周围的部族却都不善于抓鱼。
  苏油教他们用筐柳条沿岸插成一种柳条阵,逆水开口,鱼儿在湖中回游的时候,会钻进大袋口里,然后越游越小,最后进入集鱼区。
  如果鱼想要逃脱,转身往回的时候,就会被两侧圆弧型的筐柳条阵误导,而找不到真正的出口。
  图干部里的老牧人对萨满还有印象,见到这般群鱼自动集结到柳条阵里的情形,都跪下对苏油高呼大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