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605

  三省分班奏事,各行其职,而政柄并归中书。
  直到底牌彻底揭晓,王珪才知道,自己被蔡确给耍猴一样的耍了。
  因为在改制之前,蔡确一直扮演着王珪助手的角色,而且深得王珪的信任。
  蔡确曾经私下对王珪说道:“公久在相位,必拜中书令。”
  自打苏油离开朝堂,主持西征大局之后,王珪认为没有了竞争对手,对此深信不疑。
  据小道消息传言,一日蔡确对赵顼奏事之后,留下来单独和赵顼进行私下沟通:“陛下复唐制,而三高官官位高,如果置令,权位太重,不如就以左右仆射兼两省侍郎,足矣。”
  这里头有些门道,要知道,元丰改制,是打着恢复唐制的旗号进行的。
  唐制官僚品级最高的,是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以及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皆正一品。
  但是这几个官职实在是权位太重,因此被虚置,就是作为给重臣致仕后的荣誉头衔,不领实职。
  唐沿隋制,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它们才真正分别负责国家政务的决策、审议和执行。
  先说与此事关系较小的尚书省,尚书省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下又有诸司。
  各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要统管六部,尚书省还有一个总机构,名为“都省”,都省之中,有尚书省左右丞,以及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管吏、户、礼左三部和兵、刑、工右三部。
  其中左右丞处于行政监督地位,而左右司则兼有总务管理的性质。
  接下来就是此事的关键。
  三省当中,负责决策和审议的中书省与门下省,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而前面说过的尚书省,则单独称为南省。
  北省的长官,是中书令和侍中。
  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
  蔡确的建议,其精妙之处在于告诉赵顼,中书令的职权,其实过高了。
  陛下啊,要是这么搞,元丰改制就成了换汤不换药,所以陛下,不如我们将中书令和尚书令一样,也虚置了吧。
  赵顼当然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惊喜莫名。
  辛辛苦苦铺排了几年,不就是为了削减相权吗?现在文官二把手主动投降,说陛下这个一把手我们不要了!
  对于一直希望皇纲独揽的赵顼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帝从之”。
  这下就好玩了,本来三省六部最高的行政机构尚书省,还应该有个尚书令的,但是因为唐太宗登基前曾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在唐太宗登基后就无人敢担任了。
  尚书令没了,尚书省的头就成了尚书左右仆射,虽然尊左,但是其实是平级的。
  这下蔡确和王珪就成了平级。
  还没完,如果中书令还存在的话,那王珪也会成为蔡确的直接领导,也是能够管到蔡确这个中书侍郎的。
  结果中书令被蔡确这么建议一取消,蔡确就成了中书省的实际管理者,而王珪却成了门下省的实际管理者。
  刚刚已经说过,中书省是掌制令决策的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的部门,于是蔡确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凡是决策,和赵顼商量好,然后交给王珪,王公你有胆子就封驳吧!
  王珪敢吗?他不敢。
  于是这个名义上的首相,其实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地丁胶图章!
  王珪这下彻底傻眼了,这这这……这戏法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
  这就变成了蔡确联合赵顼,将宰相王珪给架空了,所以“确名为次相,实专政柄,珪拱手而已,凡除吏皆不与闻”。
  王珪这个悔恨啊,要是苏明润还在朝中,断轮不到蔡持正这个小人嚣张!
  朝堂之中,老实人自然会倒霉,但是幸好,奸人还有奸人收拾。
  蔡确得意之后,还想继续加强自己的地位,于是再次给赵顼建议,尚书省给中书省的文书开头,应当加一个“上”字,以表示尊重。
  尚书右丞是谁?蔡京。
  于是蔡京表示这样做没道理:“三省皆政事所自出,礼宜均一;确乃欲因人而为轻重,是法由人变也,非所以敬国家。”
  意思是说,三省之制,在理论上是平级的,三高官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是三个相同的等级。
  而再下一级,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同样是平级。
  现在蔡确和王珪分领了前四个职务,我如果以尚书右丞向尚书左右仆射递交公文,那这个“上”字可以写。
  但是作为尚书省这个部门向中书省这个部门递交公文,这个“上”字,就不太合适了吧?
  这就是“以人而为轻重,非所以敬国家”这一条的理论依据。
  赵顼虽然给了王珪和蔡确首相与次相的职务,但是其实对这两个人没有多少礼重,多次因为他们的小过罚金,都成了朝中的笑话了。
  “宰相罚金门谢,前此未有,人皆耻之。”
  蔡京正是看清楚这点,才敢于打蔡确的捞过界的手。
  因为这一次的争斗,蔡确没有给皇权好处,皇权也就不会再为他撑腰。
  所以蔡京根本就没有给蔡确什么面子,直接问赵顼:“陛下用确为宰相,岂以才术卓异有绝人者?抑亦叙迁适在此位邪?”
  赵顼也老实:“适在此位耳。”
  意思是说,这不是改制的时候,刚好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嘛。
  蔡京转头就对蔡确笑道:“你看,陛下都说了是‘适在此位耳’,安得自大!”
  蔡确只好悻悻作罢。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开发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西部大开发
  富弼在西京,上言蔡确小人,不宜大用,弗听。
  朝堂上因元丰改制带来的纷纷扰扰,在苏油这里并不存在,因为如今他的级别再进一步,就是三师三公。
  只要不被贬,那么不进朝堂还则罢了,一旦有诏,那就必定是尚书左右仆射的级别。
  否则就得转右班,生封郡王。
  这种事情干不得,所以苏油一再强调大宋获得西夏的合法性,是秉常立诏“让国”,而绝非大宋“夺国”。
  这是对抗辽国接下来的外交攻势的重要武器,宋朝一帮恐辽症患者对苏油这操作简直可以用感激来形容。
  必须认,还得赶紧认下来!
  不过这样一来,平夏之功的成色就稍微差了些,从涪国公升蜀国公,朝廷也就没有背上薄待之名。
  再让苏油不得不接受封荫二子,赵顼认为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就可以继续给扁罐漏勺加官,算是不错的“进步”。
  只有蔡确还闹着要给苏油奖赏,认为非如此不足显耀功臣。
  直到最后赵顼说你要再闹,那我就只有请蜀国公回来担任你的职务,蔡确才安静了下来。
  不过这些只是“场面上说得过去”,心底里,赵顼感觉还是有些亏欠了苏油。
  于是赵顼引用了朝廷旧例,曹彬灭南唐的故事,准备赏赐苏油八十万贯。
  苏油坚决不干,上书说陛下这也是不对的。
  曹彬灭南唐,得到了南唐国库八百万贯,因此他的赏赐,配得上他的功绩。
  西夏王室乃是自灭,非臣讨取;夏国也不是灭亡,而是降等;斩获不但没有什么钱财,反而还要朝廷继续打十年的扶贫攻坚战。
  这跟曹鲁王取江南膏腴之地根本就是两回事。
  因此臣的功绩,最多算是解决了大宋一处边患,和曹鲁王之功是不相对等的。
  八十万贯明显太高,臣不愿要赏赐,只想跟陛下要几个政策。
  其一就是在夏国故地三路治所,开通皇宋银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