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609

  之所以分三排,是为了第一时间有更多的枪支发挥作用然后能先发制人,这在战场上往往能第一时间就压着敌人打使其处于下风。
  原因很简单,在兵力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开始就有更多的火力发挥作用使对方伤亡更多,那么敌人的火力就会因为伤亡而减少,于是就会越来越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但其实三排一直都不科学也很危险:
  第一排可以用跪姿发射,第二排可以用站姿,第三排就必须将枪口从第二排肩部中间穿过发射。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会使第二排人员受枪声和浓烟困扰,另一方面则是第三排发射出的弹丸很容易误伤以跪姿操作的第一排士兵……
  滑膛枪的弹刃是锥形发散射出的,而以跪姿操作的第一排士兵在填充弹药时不可避免的要抬高手臂用通条装弹丸,于是后方射来的一发发子弹就正好打在第一排士兵的手臂或肩部。
  因此,后期采用三排阵形的步兵,第三排其实大多都不开枪射击,而是为第二排装弹并作为替补。
  沈兵知道这些,当然就不会采用三排线式。
  此时的秦军也不适合采用三排线式……采用三排线式其编制就必须每个战术单位是三的倍数,只有这样才能将其分为三排并方便指挥。
  而秦军则是以“伍”、“什”为编制基础,这就决定了其很难编成三排,除非沈兵打乱编制使用新编制。
  但这显然会造成更大的麻烦而且还会让秦军不习惯。
  反之如果是编成两排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一伍为“伍”,二伍为“什”,十伍为“屯”,二屯为“佰”。
  这其中有很多是“二”的整数倍,于是在作战时可以很好的指挥或是灵活的合并、分割等调动。
  此时火枪还没生产出来,训练只能用木枪代替。
  这些木枪都是让霍木桑木匠按火枪的原尺寸制作的……这是为了让兵士能更好、更快的适应新装备及操作。
  甚至这木枪的枪管都是中空的。
  这中空枪管制作有些麻烦,需要将枪管先锯成两半,接着分别挖出一个半圆再合上。
  有中空的枪管很重要。
  因为训练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装填弹药,不只是速度,还有过程步骤必须到位,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走火误伤。
  主要原因是秦军使用的是火绳枪,扣动扳机之后火绳枪的火头就会保持在火门的位置,如果没有将其移开就装填火药……而这在紧张的战场上是很常见的。
  另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通条将弹丸压进枪膛后就急着朝目标发射而没将通条取出。
  于是通条会跟着弹丸一起飞向敌人。
  其结果就是失去通条无法再装填弹药了。
  这些错误还算好,其顶多就是让一名兵士受伤或是失去战斗力。
  还有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检查火绳是否正确点火将弹丸发射出去……火绳枪的火绳往往是弯曲的,而火门较小,有时在十分碰巧的情况下虽然扣动扳机但火绳上的火头却没压在火门上,也就是火药没有被点燃。
  虽然火绳枪的后座力不小枪声也很大,但在战场的紧张状态而且周围枪声响成一片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习惯性的以为扣动扳机就把弹丸发射出去了。
  于是接着再次装弹,然后再一次……
  很快枪管里头就填充着太多的火药和弹丸,这时如果成功将其点燃,那毫无疑问会炸膛并将里头的弹丸爆射出来,就算是有个套筒在外保护只怕也无济于事。
  为了尽量避免在战场上出现这类错误而发生事故,沈兵将整个装填过程分成标准化的十二步,比如取火药,倒火药,塞纸,用通条压至底部……
  每一步都让神武军反复演练,直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而且准确无误到一步都不漏为止。
  至于练习枪法……
  这对火绳枪一点都不重要。
  以现在火绳枪的精度,谁都无法准确命中,因为你无法知道弹丸离开枪口时的角度……它是在枪膛内上下跳动,最后再呈一个散射角度发射出去。
  有时偏左,有时偏右,有时上有时下。
  既然如此,练枪法这一步就可以省略了。
  火枪手只需要知道将枪口大概的对准目标就行了。
第五百一十五章
训练
  训练进行得很顺利,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神武军就已经掌握了线式战术的行进、编队及枪械操作。
  这或许是因为神武军之前就排练过无数次更复杂的阵形的原因,比如什么方形阵、锥形阵等等。
  于是线式战术的队列对他们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这些战术队形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战时必然会出现一些非常规问题。
  比如敌人有一小队游骑前来骚扰,如果没有相应的战术就必然会出现浪费弹药的问题……一声令下,所有位于前两列的兵士都必须开枪射击,这样即便能击毙目标也是得不偿失。
  因此就必须能指挥一排甚至半排兵士发射的命令和战术。
  但半排兵士发射弹药又存在一个问题:是左半排还是右半排,亦或是奇数排还是偶数排?
  很明显是奇数排和偶数排更为合理。
  因为它是极为平均的降低弹丸的密度而不存在太多的火力死角,同时奇数排发射时偶数排就可以准备或装填,于是就会形成一种火力连续性,对少量游骑很有威摄作用。
  这是线式战术的一个特色……它通常有“半连”的编制,另外还有半营甚至半旅的编制。
  这半连其实就是编成一队的连分成奇数和偶数两个半连以适应作战需要。
  不过,沈兵以为神武军之所以能如此轻松,是因为他们手里拿的是木制火枪。
  这半个多月爱德蒙那已制出了一千把合格的火绳枪……这速度有点慢,如果两个月生产五千把的话,半个多月就应该生产出一千五百把。
  爱德蒙对这滞后进度有些惶恐,他赶忙到沈兵这解释道:
  “尊敬的将军,我们之所以滞后是因为初时不熟悉而且淘汰率较高。”
  “请您放心,往后我们会增加工人数量扩大生产规模,一定能在两个月内完成五千把!”
  沈兵点了点头没有太放在心上。
  神武军只有三千人,每人一把也只需三千把。
  沈兵之所以要求五千把,是因为烧铸的火绳枪的炸膛率较高使用寿命较短,另两千把是备用准备替换用的。
  现在有一千把,也是时候让神武军用一用真枪了。
  于是沈兵就将神武军分成三队,每队一千人。
  这一千人上来后就拿起真枪操练。
  神武军兵士初时还不觉得有什么,因为它形状大小与木枪都一样,只是比木枪重了许多。
  然后按照命令装填,然后举枪……
  随着一声令下,神武军兵士们扣动扳机,在接二连三的一阵轰响和烟雾之后,前方一排披着盔甲的木桩就被打出一个个弹洞。
  而神武军兵士们则呆愣当场。
  那一刻,他们都被手中这貌不惊人的东西所产生的后座力、响声和烟雾给惊呆了,以至于王贲大声高喊“重新装弹”他们却充耳不闻。
  这就是沈兵要的效果。
  如果这些火绳枪能将神武军吓成这样的话,那么对敌人必定也有相当大的震摄作用。
  另一边,安条克三世和阿凯夫斯一边在组织联军一边打探霍木桑的消息。
  安条克三世一度担心丝国军会就此撤出中亚。
  因为他知道丝国军大多是骑军,如果他们想走,那塞琉西乃至其它各国都没有能力追上他们。
  但探听到的消息却显示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丝国军没有撤离的迹像,陛下。”探子回报说:“不过,他们似乎从丝国调来了更多的物资,甚至还有援军。”
  听到这,安条克三世就松了一口气。
  他不担心丝国军有多少物资,也不担心它的援军。
  因为在安条克三世看来,丝国军有多少物资多少援军都不可能挡得住几国联军的围攻。
  于是,安条克三世就兴奋的说道:“这些愚蠢的丝国人,他们就要完蛋了!”
  阿凯夫斯却没有这么乐观,他对安条克三世说道:“陛下,丝国军以骑兵为主,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我们在集结部队?”
  顿了下,阿凯夫斯又接着说道:“如果他们知道我们集结部队而且形成联盟,却又没有撤退。是否意味着他们有打败我们的信心和实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