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609

  这其实就是汉朝霍去病的战略,以骑兵实施大纵深穿插进攻匈奴后方的狼居胥山。
  只是起点略有不同:
  霍去病是以肃州(酒泉)东北的居延为起点进攻狼居胥山,而沈兵则打算以姑师为基地。
  龟兹王听了这个计划后大为振奋:
  “此计确是可行。”
  “匈奴在草原以游牧为主,也不曾有过攻守之战。”
  “是以在燕然山及狼居胥山必定没有防守亦不会有工事。”
  “我军一旦将其拿下……匈奴便成为瓮中之鳖了!”
  沈兵说的就是这意思,他很高兴龟兹王领会了这战略的重心。
  然而过了一会儿,龟兹王又冷静下来,问道:
  “不知使者对楼兰怎么看?”
  沈兵反问:
  “大王指的可是楼兰实行二十军功爵位制?”
  龟兹王“嗯”了一声:
  “不知秦军是支持,还是反对?”
  沈兵回答:
  “这二十军功爵位制是秦军所使用的奖惩制度。”
  “至于龟兹是否使用……那全凭大王作主。”
  沈兵当然要这么说。
  因为这二十军功爵位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奖惩制度,它甚至可以说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标志或是分界线。
  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和百姓是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更不可能晋升到与贵族平起平座的地位,立再多的功劳也不可能。
  二十军功爵位制就打破了这些不可能使其成为可能,于是就标志着其进入百姓自由度更高生产关系更先进的封建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就意味着旧贵族的地位和利益会受到威胁,包括龟兹王。
  龟兹王会在这时考虑这一点不是没有原因的。
  龟兹国要是将兵权……确切的说是部份兵权交到秦军手里,而秦军实行的是军功爵位制,那么这些兵在秦军手里训练甚至打过仗之后,他们还愿意归建回龟兹么?
  就算他们愿意回来……但这也意味着龟兹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到时龟兹军民像楼兰一样起事要求改革、要求实行二十军功爵位制该怎么办?
  沈兵想了想就说道:
  “属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龟兹王铁青着脸说道:
  “使者请讲!”
  沈兵说:
  “属下知道大王近来正对龟兹国封城禁言以防龟兹军民如楼兰一般作反。”
  “然而,大王真道封城锁言能解决问题?”
  龟兹王没有回答。
  沈兵又加了一句:
  “即便封城锁言能防得了一时,然大王也应连同周围各国也一并封城锁言。”
  “否则……”
  沈兵往地图上龟兹周边划上一圈,说道:
  “此时周边国家之所以听从龟兹号令以龟兹马首是瞻,皆因龟兹强它国弱。”
  “有朝一日,它国尽皆实施二十军功爵位制而兵强马壮。”
  “便会形成它国强而龟兹弱之局。”
  “到时……龟兹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闻言龟兹王不由眉头紧皱大敢为难。
  沈兵说的没错。
  二十军功爵位制对军队和百姓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施之后百姓会为了能立军功而一改之前能逃则逃的态度踊跃参军。
  军队将士则会为了立功晋爵而奋勇作战争相杀敌。
  即便是同一国、同一批军队、同样的装备……实施二十军功爵位制后其士气和战斗力马上就会有所提升。
  到时若只有龟兹不实施而周边国家实施,就意味着龟兹会反过来被周边国家蚕食,到时龟兹又如何应对?
  无忧公主问道:
  “难道便没有其它路可走了?”
  “必须实施军功爵位制?”
  沈兵摇了摇头:
  “属下并非站在秦军立场说话。”
  “而是中原亦发生同样的变革,凡是不实施军功爵位制之国,皆被秦国所灭无一幸免。”
  “其中不乏兵力数倍于秦国,有五、六十万之多的楚国。”
  “若大王和公主不信,尽可派人去中原查探。”
  沈兵是过来人,当然知道当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落后的旧社会时,那是有如一股改革浪潮汹涌而来非人力所能阻挡。
  不顺应潮流的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浪潮淹没不留一点痕迹。
  秦国能一统天下,从细节上看是六国不团结所致,但归根结底还是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制度比其它六国更先进。
  在此之后秦虽不过十数年就崩亡,但汉朝依旧沿袭了秦朝的法律军制等,从体制角度而言其实是一种升级而非灭亡。
  见龟兹王和公主沉默不语,沈兵就疑惑的问了声:
  “若大王坚定改革立场争得军民支持,改革对大王而言显然是利大于弊。”
  “大王为何如此为难?”
  沈兵这话倒没说错。
  改革或许会触及贵族阶层的利益,但却会将大王从贵族阶层中剥离出来便置于一种超然的地位……
  奴隶制下,贵族各有权势甚至能与大王分庭抗礼,大王做的每个决定都要均衡各贵族的想法并力争得到大多数贵族的支持。
  封建制下,贵族的封地和属民全都划归由大王管理,所有权力都集中在大王手中,贵族只是大王制下的“管理者”。
  若知道这些,龟兹王又如何迟迟不愿改革?
  只听无忧公主叹了口气,说道:
  “龟兹若不改革还好,若是改革……只怕就要四分五裂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控制
  原来西域这片地区会有三十六国之多是有原因的。
  正如之前所言,西域是绿洲文化,绿洲之外便是缺水甚至无水的沙漠。
  在这样的地形之下,若要攻城就必将面临秦军进攻楼兰一样的问题……攻城一方在缺水甚至无水的情况下攻城,补给极为困难,若不在几天内攻下目标城池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才会出现“一洲一城,一城一国”的情况。
  有些国家别看只有几百人驻守,倾全国之兵用数万人进攻只怕也未必能成功,即便成功了也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一个国家若只有几百兵力,就意味着该国只有几千百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