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4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0/609

  “属下知道。”
  沈兵又问:
  “你可知若我派兵去西域有何难处?”
  剺想了想,就说道:
  “大将军是担心北地兵力不足?”
  沈兵摇了摇头:
  “北地战事已告一段落,往后五原、九原、云中三郡遥相呼应,匈奴只怕一时也不敢来犯。”
  剺又说:
  “大将军是担心……无法战胜匈奴?”
  沈兵又摇了摇头:
  “我等兵力虽不及匈奴半数,却未尝一败,如何又会怕了匈奴?”
  剺奇道:
  “那大将军担心的是……”
  沈兵反问了一声:
  “你族可有足够的食物?”
  剺叹了口气,回答:
  “我族遭匈奴数次劫掠,只怕已无法裹腹。”
  沈兵又问:
  “你部可会屯田种粮?”
  剺又摇了摇头:
  “我部长年以狩猎为生,不曾屯过田。”
  沈兵说道:
  “如此,若我等派出万余部队增援你族,又何以为生?”
  剺这才恍然大悟,苦恼的回答道:
  “大将军所言甚是。”
  “若贸然增援,非但无法救我族于水火之中,反倒害了秦军。”
  道理是明摆着的。
  这不是兵力也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而是万余人的粮食、装备、衣物等问题。
  别看北地军在北地能丰衣足食吃穿不愁,那是因为沈兵在北地的经营。
  若是大军离开了北地远征西域就是另一回事了。
  剺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心下一急就把这些问题全都忽略了。
  接着剺又焦急的说道:
  “这却如何是好,我等总不能千里迢迢往西域运粮!”
  “那我族人岂非……”
  说着就长叹了一口气。
  运粮肯定是不行,此去西域多是山路,再加上路途遥远一路又要担心流匪……就会出现运一袋粮却要在路上消耗两袋粮的情况。
  不过也并非全无办法。
  沈兵宽慰道:
  “校尉不必过于担心。”
  “据闻你族此时已居无定所,何不将其迁至北地与我一同对抗匈奴?”
  剺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
  “大将军之意,北地肯收容我族?”
  沈兵回答:
  “当然!”
  “不仅愿收容你族,其它为匈奴所迫无处可去者,乃至愿来北地者尽可来此。”
  沈兵乘这机会又做了一波广告:
  “校尉也知北地情况。”
  “由西域迁到此地的百姓,愿放牧的有草原,愿加入士伍的便入士伍,或也可与我等一起屯田、务工。”
  “校尉以为如何?”
  剺愣住了。
  他这倒不是因为北地不好,相反他是觉得北地像是片世外桃源。
  因为这才短短的数月时间,北地数十万人便不愁吃穿。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与匈奴的战争极为频繁。
  但重点是此时秦军已击败了匈奴而且可预见的是越来越强大。
  所以北地可以说是一片难得的乐土,若有机会到此哪还有不愿之理?
  沈兵又补充了一句:
  “往后我等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时,必定会往西域发展。”
  “到时,你等回乡复国也未尝不可。”
  于是还有什么好想的,剺感动得重重叩了几个响头:
  “谢大将军大恩。”
  沈兵赶忙将剺扶了起来。
  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大恩,而是互惠互利。
  而且沈兵都规划好了。
  西域百姓也并非全部都是游牧,他们也有许多种植作物,只不过屯田及灌溉技术落后产量不高。
  因此汉朝收复西域进驻兵力后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粮草不足要从中原运送,于是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就是在西域屯田,将中原先进的屯田及灌溉技术带给当地百姓。
  当地百姓富足了,部队就能在当地征得更多的军粮,同时军队也参与屯田再收成一部份……于是就有足够的军粮能自给自足。
  此时沈兵从西域招兵买马,不仅是利用其补充骑军,更是在为将来进驻西域做准备。
第三百六十二章
封禅
  沈兵随后就让剺带上一百骑、三百匹马前往西域寻找族人及愿意归附北地的西域百姓。
  因为担心路上与来不及撤走的匈奴相遇,所以剺一行人就打扮成使节的样子。
  另外沈兵还专程从雁门郡购来两百余匹丝绸。
  丝绸在中原或许还算好,如之前所言八、九匹丝绸才换一匹马。
  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将它们带到西域去价格立时就翻上数十倍,若再带到罗马去……那就得一名罗马士兵七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
  所以带丝绸才是一笔财富,而不是黄金、白银、马匹……这其中尤其是马匹,西域好马多得是,带去马匹只怕还会贬值。
  到时剺就可以用这些财富在西域招集族人及西域百姓,再购买返回时所需的粮草。
  跟在剺一行人后方的还有李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0/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