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609

  项燕指着地图解释道:
  “明年收成之季秦军必然再次攻楚。”
  “而此地距汝阴四百里,每百里一道工事,便需三道。”
  “到时我军可以利用工事与秦军作战,且战且走一路退回汝水,可保楚国无恙!”
  部将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楚军战斗力不如秦那是众所周知。
  比如这次,先有项梁在陈城偷袭大梁军不成反损失数万人马,又有项络骑军被击溃,逼得项燕大军都不得不撤回城父防守。
  所以楚军要想与秦军在野外作战必须依托工事占有地利。
  就像项燕说的那样,每百里一道工事,就可以利用工事互相掩护层层后退,等秦军打到汝水防线时就已力竭成为疲军……到时又会像现在这般只能撤军。
  甚至还有部将建议:
  “属下以为每百里一道工事不足以抗秦,应每五十里一道。”
  “因为步兵一日行军五十里,若百里一道则必有一夜无工事可用,恐遭秦军围攻。”
  项燕解释道:
  “若五十里一道只怕超出我军能力,无法在数月内完成。”
  “是以百里可设城邑工事,五十里可设木寨工事。”
  于是部将们就没话说了。
  城邑工事是构筑起土墙可防投石机进攻,而木寨工事则是简易城寨用于临时抗敌的。
  项燕在埠城修筑的工事就比较特殊,他打算先修筑木寨后修筑城邑。
  原因是修筑城邑更耗时,万一秦军突然发起反攻项燕担心楚军没有工事会抗不住。
  接着,为了加强埠城一带的防御及后续工事的修筑,项燕几乎将汝水一线的兵力及劳力搬空……
  这做法对于现代战争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现代只需要用直升机、运输机空投一批部队到汝水将其占领楚军就完了。
  但这时却没有直升机、运输机无法实施立体作战。
  于是项燕可以放心这么做,反正秦军主力就在陈城,秦军一攻楚军就步步后撤,总会撤到汝水然后稳住阵脚。
  在这方略的基础上,在前线多构筑些工事能给秦军多整点麻烦就多整点麻烦,能多收复点失地就多收点失地,所以没什么不对。
  而这也正是沈兵所希望的。
  情报就像雪片一样从楚境传来。
  这情报网络是杨端和撤军时在楚境布下的。
  这时代的情报要说容易也不容易,因为侦察手段比较落后。
  要说难也不难,因为反侦察手段同样落后。
  但如果只是想知道敌人有多少部队调往前线或是汝水防线还有多少兵力……这些却是唾手可得。
  杨端和要做的只是让一些兵士就地装扮为楚民,然后发些干粮和信鸽往道路两侧的密林中一躲,成天往山下观望就可以了。
  杨端和一边看着情报一边对照地图:
  “楚军在埠城一线已集结了三十余万军力。”
  “另外十万军力分设在陶城及临城一线,并征集大量劳力前往这两线构筑防御。”
  “汝水一线只余少量兵力驻防,其中城父、汝阴两城或各五千余人。”
  沈兵点了点头。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这时代的古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打仗就是构筑工事或建城墙,于是各国之间才会出现大量长城。
  嬴政为了能防住匈奴,还将这些长城连成一片。
  这工程要是放到现代那就是妥妥的“马其诺防线”,是属于消极落后的绝对防御思想。
  但在古代这种平面战争还真有用,比如长城就一次又一次让匈奴却步。
  然而,沈兵不是这时代人,他当然知道有什么方法对付这种消极防御。
  这时,一名信差送来了一封密信。
  杨端和打开一看,却是嬴政送来的。
  他看完后就略带为难的皱眉说道:
  “大王询问我军情况,尤其是粮草。”
  “该如何回复才好?”
  之前为了避免情报泄漏,比如杨端和派人送信给嬴政,说这是沈兵精心安排的引蛇出洞之计云云……
  一旦这信差在路上出什么状况被楚军或是盗贼截获,那便是功亏一篑。
  这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因为从杨端和处到邯郸那一路都是楚、魏、赵三境,不久前全是秦国的敌人。
  若是给嬴政假情报,那又是欺君之罪。
  于是杨端和干脆什么都不说。
  这下嬴政来信询问,却是不回也不行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攻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
  “一切尽在掌握。”
  杨端和一愣,随后就点头赞道:
  “便该如此回复。”
  这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理解方向不同就有不一样的意义。
  因为没人知道这到底是灭楚“尽在掌握中”还是御敌“尽在掌握中”。
  又或者只是为了不让嬴政发怒治罪而虚以委蛇的一句话……
  所以这话即便是落到敌人手里也无关紧要,同时又对嬴政说实话免了“欺君之罪”。
  嬴政那边此时已是暴跳如雷了。
  当然,他这气并非冲着杨端和及沈兵两人,而是昌平君。
  “昌平君这厮竟敢叛我。”
  “不只叛我还带着烧了陈城,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是让寡人抓住了,定要将这厮活剐了!”
  但嬴政心里清楚,这一切其实是他造成的。
  因为他派昌平君前往陈城安抚楚民原本就是要将其逼反。
  只是嬴政没料到昌平君有这么大的能耐,居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蛊惑楚民并给陈城重创。
  于是陈城粮草一失,就直接影响杨端和前方的战事。
  不过当然,嬴政是不会承认这个错误的。
  嬴政心想,此次出师不利也就算了,休整数月等粮草丰收时再攻也耽误不了多少时日。
  只是一直不见杨端和的报告便暗自奇怪。
  往常不管是好是坏,行军主帅都该适时向他汇报战况,为何此次却……
  嬴政还道这是杨端和担心他治置,于是就用较为和缓的语气发了封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