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609

  原因是牵城及周边小堡还在楚军手中。
  不过这些已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如果楚水军无法战胜黑甲军,这些被困在牵城的楚军就是孤军,只需困上几天没了粮食自然会投降。
  所以沈兵没下令进攻,只是在外围将牵城包围。
  如果说秦军有什么损失的话,那就是李岩率领的步军,其死伤一千余人另有些生死不明。
  其实在水战中“生死不明”差不多也就是死了。
  因为“生死不明”大概率是掉到水里,这对穿有青铜甲且不会游泳的秦军兵士来说就是九死一生。
  不过也有些例外,据说有些秦军兵士是抱着战船残骸漂到下游在邯郸被秦军救起。
  至于黑甲军……沈兵点了下,伤亡不过百余人。
  其中大多为轻伤,死的二十余人则是由于一些小概率事件:
  比如箭矢恰好射中眼睛……藤甲可以遮住要害部位但就是无法遮住眼睛。
  再比如战船冲撞时正处在冲撞当口。
  其中有五艘战船在作战时翻覆,于是也有些兵士“生死不明”。
  不过黑甲军的“生死不明”大概率会生还,因为他们掉到水里自行浮在水面不致被淹死。
  这伤亡一统计出来,黑甲军不由齐声欢呼。
  这可是一场了不起的大胜,以三千兵力击败楚一万水军,以百余人换得楚水军四千余人的伤亡……
  这在冷兵器时代几乎可以说是奇迹,因为便是四千余名手无寸铁的百姓一拥而上压都能压死百余人,而秦军所面临的这四千余人却是训练有素全副武装的楚水军。
  不过沈兵没有因为形势大好而放松,他观察了下牵城及周围的小堡后,便令水军攻下其中三个小堡。
  之所以要攻下这三个小堡,是因为水军与步军的扎营方式不同。
  步兵扎营只要是块地就可,需要注意的就是水源及被敌人进攻的问题。
  水军扎营则必须有块实地,否则这些舟船就无处停靠。
  沈兵选的这三个小堡,是围绕牵城呈三角形,于是两两可以互相增援。
  另外其中两个小堡还正对着河对岸的曹州,一旦楚水军来攻黑甲军便能及时迎敌。
  攻战这三个小堡几乎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
  这一方面是因为楚军已士气全无,另一方面则是黑甲军进攻小堡根本不需要舟船登陆……他们只需要将藤盾往水里一放,然后就划着从四面八方围向小堡了。
  那每个小堡不过只能容纳数十人,且小堡经过几仗来回易手后已是残破不堪,哪里会挡得住黑甲军的进攻。
  于是沈兵这边将任务布置下去还没歇上一口气,那边各个小堡被拿下的战报已先后报了上来。
  甚至还多拿了两个小堡,原因是有些楚军被黑甲军能在河里来去自如的景像给吓破了胆,还没等黑甲军去攻便出堡投降……
  所以黑甲军其实不是作战,而是在收容俘虏然后派船将他们送回大梁。
  接着就停靠扎营……百余船分成五个部份,每个部份二十余艘船。
  所谓的扎营其实就是在实地打下一根桩,然后将战船在桩上绑牢,兵士就在船上休息。
  食物则是在大梁做好后运来分发……牵城附近一片菏泽不适合大军做饭,船上做饭担心火灾,所以只能如此。
  到了夜里,各处就派出巡逻船巡逻以防楚军偷袭。
  所有的一切都有条不紊毫无破绽。
  另一面的项燕看着这情景只能叹了口气,道:
  “牵城已无法营救了。”
  这话说的是,营救牵城必须得水军,而秦黑甲军现在却是不败的存在,就像一堵铜墙铁壁挡在项燕面前,项燕又能有什么办法?
  再调来更多的水军?
  项燕知道这并不是水军多寡的问题,而是无法破这种战法的问题。
  想了想,项燕就下了两道命令:
  “速去寿春求援,再增五万步军至曹州。”
  “将那落石战法发回寿春,令水军依其战法制落石战船!”
  亲卫应声便去传令。
  项燕的这些决策是有道理的。
  如果水上无法与黑甲军匹敌无法像之前一样取牵城保曹州,那就只有以步兵沿河设防保曹州。
  所以这时要调的就是步军而不是水军。
  至于水军,当然就应该仿制那“落石”……这物事不像车轮战船那船复杂,仿制并不困难。
  所以秦军可以这么做,楚军当然也可以这么做。
  虽然还有差距,但至少水军再战时就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毫无还手之力。
第一百八十四章
牵城
  消息传到杨端和那,杨端和吃惊得半天也没反应过来。
  虽然他知道沈兵的全套计划也知道藤甲和车轮战船的厉害,但依旧没想到会是这结果……三千人百余艘战船只用了一个时辰便击败了楚国一万水军?
  而且以百余人伤亡的代价打死打伤楚军四千余人?
  杨端和甚至都以为情报是误传,还问了声:
  “此话当真?黑甲军已到达牵城?”
  信使回答:
  “千真万确,黑甲军已将牵城包围。”
  杨端和奇道:
  “那楚国水军呢?”
  也难怪杨端和奇怪,就算楚水军伤亡四千余人那还有五千余人。
  五千余人也比沈兵的黑甲军多出将近一倍。
  这楚水军要是与牵城的楚军里应外合……这黑甲军还能包围牵城?
  被楚军包围还差不多!
  然而杨端和得到的回答却是:
  “禀将军,楚水军不敢出战!”
  杨端和脸上一道黑线,暗道这是沈兵厉害,还是那楚水军窝囊?
  然后他很快就知道了答案:
  被杀得惨败的李岩一部已先行回来。
  按原计划李岩一部是不应该回来的,他们要协助黑甲军进攻牵城……毕竟他们是步兵,攻城的事要他们来。
  拿下牵城之后还要驻守并构筑防御。
  但李岩一部已是死伤过半毫无战意,于是就先行回大梁了。
  部队作战可不是加减运算,可以简单的以为两千五百人死伤千余人还有千余人可以作战。
  若是现代战场,美军死伤达三分之一就可能崩溃,这时即便是投降也被认为是正常的事,死伤过半还能继续作战那便可以算是铁军。
  古时冷兵器近身作战更为惨烈,死伤过半还没四散逃跑也只有秦军了。
  只是这情况当然不适合继续进攻牵城。
  杨端和一问战况,才知道李岩部在牵城被三千楚军围攻才有此惨败。
  然后杨端和转念一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