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609

  这些消息在百姓口耳相传之下很快就越传越神越传越玄乎。
  说是沈兵有雷神相助劈开上游的冰层,于是才能水淹楚军。
  还别说,这招真有用,古人很吃鬼鬼神神这一套。
  这使得秦军也以为自己有神相助而楚军却更加心虚,结果就士气进一步拉开了距离。
  然后项燕还没逃回陈城就得到了相关的消息:
  “沈兵?这都是那个沈兵的计策?”
  探子回答:
  “回将军,千真万确。”
  “就是那个发明水车、翻车治赵国旱情的沈兵。”
  “他们说……”
  项燕问:
  “他们说什么?”
  探子回答:
  “他们说沈兵是神仙派来助秦国统一六国的!”
  “所以沈兵才能先在攻赵时立功,后又在赵国治旱,接着又伐燕、攻魏……”
  最后一个探子就不敢说了,还有一个淹楚。
  项燕哪里会不知道这个,他只“哼”了一声气得直咬牙。
  项燕当然不信这什么鬼神之说。
  但这东西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项燕不信却阻止不了别人信。
  只要别人信了,那么秦国统一六国就会变成天经地义、无法阻挡的事。
  尤其重要的是嬴政信了。
  这“谣言”传到邯郸嬴政耳朵里时,他就一拍大腿:
  “着啊!”
  “若那沈兵不是神仙派来助寡人统一六国的,又如何能计杀李牧?”
  “要知道那李牧可是秦国上下用了十余年也无法清除的障碍,却让沈兵一下就除了。”
  “还有他如何能发明诸多物事?”
  “又如何能屡次借美食点醒寡人?”
  “又如何能……”
第一百五十四章
水军
  项燕大军撤走,那些被大水围困在高地的楚军就只能做俘虏了。
  要俘虏这些楚军并不困难,秦军只需要驾着木筏将高地一围,然后亮一亮手中的青铜剑也差不多了。
  其实这情况楚军要抵抗起来十分容易,甚至可以说稳赢,毕竟他们才是脚踏实地的一方而且兵力还多得多。
  问题在于抵抗是否还有意义:
  高地虽然暂时安全但没有足够食物,继续坚持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没有援军唯一的活路就是投降,抵抗反而成了自掘坟墓。
  楚军当然不愿意选择这条路。
  甚至还有被冻得、饿得受不了的楚军期望着秦军来将他们“俘虏”。
  所以,秦军与其说是去作战的还不如说是去救人的。
  一来二去秦军就习惯了,再去“作战”时直接就多拉了几个木筏,然后冲楚军喊一声:
  “要降的便来,不降的原地待着!”
  这方法倒好,都不需要耗费兵力剿灭了,楚军个个解下装备丢下武器听凭秦军吩咐,甚至出现几名秦军便俘虏数百楚军的情况。
  大梁城内是一片欢腾,兵士们每带回一批俘虏总能在军中掀起一片欢呼。
  至于魏国军民……他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其中魏呴功不可没,他这段时间一直对魏国军民痛陈利害。
  军民们想想之前在魏王假手下也的确是生不如狗,现在能这样成为中原第一强国秦国制下又有什么不好?
  于是也就半推半就的接受了。
  邯郸这边,嬴政那叫昂首挺胸、意气风华。
  此时的他虽是因赵地危险不敢田轻易出帐暴露身份,但思维早就飘出帐外构想美好蓝图了。
  这一仗可以说是为秦国打开了一个大好局面,它不仅解决了各种危机还反将了楚国一军。
  嬴政总结了以下几个好处:
  其一:击溃楚军数十万大军使其死伤惨重,楚军在元气大伤后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力出兵,于是秦就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其二:稳定了秦军在这一带的统治。
  这方面主要是在心理震摄上:
  如果此仗秦军败了,那么赵、韩、魏等国便会纷纷起兵作乱,正所谓墙倒众人推,且推起来还相当起劲并齐心协力,于是这墙就更易被推倒。
  然而,百姓要是知道这墙推不动就是另一回事了。
  此仗秦军胜了,就是告诉百姓秦国这面墙还没到倒的时候,于是也就没人愿意去当“出头鸟”。
  其三:魏国纳入秦国的版图便将北面赵国三郡以及南面的韩国连成一片将边境线拉直。
  这不仅使秦国更易防御也使秦国更易进攻。
  更易防御不只是地理上,更因为这边境线拉直至少为秦国省下原本布置在魏国弯曲边境的五万秦军。
  此时正是秦军用兵紧缺的时候,尤其邯郸三郡变成一大弱点。
  省下的这五万秦兵往邯郸一调……悬在嬴政心头的一块大石也就放下了。
  至于更易进攻就不用多说了,魏国的位置地处六国中央且水网密布水利灌溉系统十分发达,往后它毫无疑问就是进攻楚、齐两国的粮食补给基地。
  此时的六国里韩、赵、魏已先后被灭,燕、代又被打得半残,剩下的就只有楚国和齐国。
  这魏国不重要还有哪国重要?!
  所以此仗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将秦国因兵力不足、准备不足产生的所有劣势化为乌有,留下一片大好局面。
  这自是使嬴政龙心大悦,开始做起一统中原这前人做梦都想做到却没做到的美梦。
  这时亲卫来报:
  “大王,丞相李斯求见。”
  嬴政想也不想就说道:
  “见!”
  这段时间秦国打下的地盘太多太快,嬴政需要一个人来治理。
  而要说内政好手,那自然非李斯莫属,所以嬴政就将他从咸阳调来。
  李斯进帐就向嬴政拜倒:
  “恭贺大王又下一国。”
  “如今魏国已灭,我军只需休养一段时日,便可发兵楚国报一箭之仇了。”
  李斯不说齐国是有原因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