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这时突然一名传令兵到沈兵面前报道:
“啬夫,将军有请。”
沈兵应了声,然后就叫上马车跟着传令兵朝杨端和的帅帐驰去。
路上沈兵就有些奇怪,此时沈兵的营地距杨端和的帅帐颇有些距离,马车来去也要半个时辰左右。
如果不是要紧事,杨端和也不会这时叫沈兵去商议。
是因为魏军的反攻吗?
沈兵认为并非如此。
魏军有反攻有突围才是正常的,毕竟他们已被包围而且摆明了就是要水淹大梁,再不有所作为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说有什么意外的话,就是汴河河道出现的一支魏军。
但那支魏军也被及时发现并打得死伤惨重回城了,所以最终还是有惊无险。
那又会是什么事呢?
难道是……沈兵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当沈兵赶到帅帐时就见帅帐内气氛颇为紧张,李岩等几个部将与杨端和聚在一块在商议着什么。
见沈兵进来,杨端和就说道:
“啬夫确是料事如神,你前些日子担忧的事已成现实。”
“不过却不是魏军,而是楚军!”
沈兵大惊:
“楚军?”
“楚军来援了?”
杨端和点了点头,然后凝重的指着地图说道:
“据闻楚军有二十万大军。”
“他们早就做好准备,此时自曹州(今荷泽)直插我军侧后,已取牵城、雍榆、顿丘……”
不用说沈兵也知道发生什么了。
那一带就是邯郸与大梁之间的水网地带,而且还是秦军的运输通道。
这几个位置若是被楚军占领,那几乎就是打中了秦军的七寸。
李岩问:
“我等是否可从阳翟运粮?”
阳翟是韩国的都城,韩国被灭后自然就是秦国的土地。
如果从北面被楚军断了粮道的话那就往南面的韩国找活路。
但杨端和却摇头答道:
“楚军在陈城布下重兵,此时已发兵五万取阳翟,阳翟只怕已自身难保。”
楚国的特点就是人多兵多,魏国整个国家就只有二十万军队,他楚国随便一出就是二十五万。
另外他发兵的基地陈城及曹州不知道还有没有预备队。
这一来就麻烦了:杨端和这十万秦军虽然包围了大梁,但却整个被二十五万大军给包围了起来。
虽说这包围圈还没有合拢,但可以想像楚军曹州一路二十万会一路西进穿插至后方。到时秦军就无路可逃了。
沈兵暗道这不对吧!
王贲当年灭魏国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情况!
但转念一想就明白原因了。
王贲灭魏时的确没有这样的窘境。
但人家那是提前考虑到楚国会来援魏,于是先将楚国打下十几座城并守住。
这一是对楚国是个震摄,二是守住这些城池要点楚国也无法援魏。
现在秦军是临时起意灭魏,情况当然不一样。
沈兵问了声:
“那么大将军的援兵……”
杨端和回道:
“大将军已带领十万大军来援了。”
“但楚军沿河布阵利用水网死守,大将军也是难有寸进。”
现在看来秦军就只有退兵一途了。
而且退兵还要乘早,否则等楚军合拢了包围圈就太迟了。
楚军方面当然是项燕一手策划。
此时项燕的胃口就不只是逼退秦军援魏那么简单了。
有部将问项燕:
“将军,秦军正猛攻大梁,只怕大梁不几日就要被攻破了。”
“我等何不增援大梁却劳师动众又攻阳翟又取其粮道?”
项燕“哼”了一声,回道:
“魏王假玩物丧志、昏庸无度,救他又能如何?”
“这厮若是死在秦军手里倒也干脆,魏国便由楚军来守罢!”
原来魏国此次的应敌表现让项燕乃至楚王负刍都大失所望。
楚国的利益是希望魏国能消耗秦军的军力从而成为秦、楚之间的一个缓冲区。
但如果像现在这样魏军只知道逃回城内自保,那这缓冲区对楚国就没有一点意义。
哪一天秦军要过境魏国伐楚,魏兵是不是还是这样躲进城内?
又有一天秦军若是到魏国抢粮,魏兵是不是同样如此?
那这魏国不就等于是秦国的吗?
这缓冲区有与没有有什么区别?
所以项燕一不作二不休,原本打算秦军打上一仗直援大梁的,临时改变主意转为包围。
这包围与救援就不一样了。
救援那是人情,打完就退兵。
包围就是一路占领魏国的土地和城寨,那是不准备还的。
尤其是那大梁,等秦军和魏兵打得差不多时,楚军再上来收拾残局。
第一百四十章
陷阱
一名部将建议道:
“将军,属下以为只能撤军!”
“即便我等攻下大梁,被楚军包围亦是无徒劳无功!”
这话是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大梁对于秦国的问题其实一直都不是魏国而是楚国。
楚国距离大梁太近,而且楚国的曹州与陈城两地还是一南一北扼制大梁,于是楚军很容易对大梁形成两面夹击亦或大纵深包抄的形势。
王翦与杨端和不是没考虑过楚军来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