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609

  “我又怎能不关心?”
  沈兵“哦”了一声,这话说的倒是合情合理,于是就点头回答道:
  “簪袅既是关心战事,当知燕国气候与农业与我大秦不同。”
  嬴政一愣,然后脸色立时就变了。
  嬴政这表情却让沈兵有些意外,暗道这马商也不是常人,只听自己这么一说就知道重点所在。
  仞在一旁好奇的问了声:
  “工师,却有何不同?”
  沈兵解释道:
  “我大秦乃至灭赵后所得的三郡,都是气候偏暖可种植春、冬两季粮。”
  “而燕国地处北地气候偏寒,无法种植冬粮只有春粮一收。”
  众人不由“哦”了一声。
  这也是燕国相比其它国更弱的原因之一……
  其它诸候国都是一年收两季小麦,唯独只有燕国一年只收一季。
  粮少兵就少,或者养同样数量的兵就只能吃得半饱,那会强就是怪事了。
  沈兵接着说道:
  “而燕国此时军粮尽失国内必定缺粮。”
  “若我等此时灭了燕国而燕国之地明年又无产出……”
  “到时被大秦纳入版图的燕国百姓岂非对秦恨上加恨?”
  嬴政缓缓点着头,说道:
  “若我等不灭燕国,燕国百姓便是缺粮也是恨燕王。”
  “燕王人心一失,灭燕又岂是难事?”
  “等燕国明年种上春粮快要收成时,我等再来灭燕……”
  “那便是事半功倍!”
  “妙,妙计!”
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利而无一害
  这也是之前邯郸等三郡要赶在农期之前屯田的原因。
  冬季麦必须赶在天气冷下来之前播种并长出点高度,这样的麦苗才有抗寒能力才能顺利过冬。
  沈兵又继续说道:
  “粮草问题只是其一。”
  “若我等此时灭燕,燕国以北的匈奴又由谁来阻挡?”
  “我大秦虽是兵强马壮,但新纳韩国又灭赵国兵员已严重不足。”
  “若此时再灭燕国……”
  嬴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沈兵说的是事实,这也是嬴政一直头疼的地方。
  把其它国家纳入版图虽说很爽,但新灭的这些诸候国需要军队占领且一时半会无法征召部队。
  什么原因就不用多说了,比如眼前的赵国就存在多年征战男丁稀少的情况。
  且男丁稀少还只是原因之一,赵国百姓对秦国的恨意也需要时间消化。
  此时若迫不急待的从三郡征兵,只怕刚组织起来转眼就成了叛军。
  这也是秦国灭赵之后在三郡只有十余万兵士的主要原因,就连嬴政带来的十万援军都是东拼西凑挤出来的:
  秦国要用兵的地方很多。
  北面匈奴用一波。
  本国广袤的土地用一波。
  韩国用一波。
  到赵国时就只剩这么点兵了。
  此时在这情况下灭燕?
  要知道燕国与其它诸候国不同,它北面与匈奴相当长的边境线。
  另外再加上燕国还需要驻兵防止百姓作乱……
  也就是说半点好处都拿不到,却需要大量兵员驻守而且是长期驻守。
  想到这嬴政心下暗惊:
  自己定是被那姬丹给气昏头了,连这些都想不到!
  所幸这番嘴馋吃上这一顿水饺,否则轻易开启了灭燕之战……
  秦国非得被这燕国拖上几年不可。
  正在嬴政暗自庆幸时,沈兵又若有所思的加了句:
  “反倒是这魏国……我倒觉得刻不容缓。”
  这时就连赵高都忍不住插上一句:
  “若我军灭燕魏国才是大秦之患。”
  “如今工师既觉得大秦不该灭燕,为何魏国还刻不容缓?”
  这也是嬴政所惑。
  魏王假一直很服贴,魏国倚仗的就是大梁坚城,一有战事就龟缩至城内坚守不出。
  也就是守城有余进击不足。
  就像这次,魏国只被一吓就马上派出使节求和。
  这样的国家,而且还被秦国三面包围哪还会是什么威胁?
  还刻不容缓?!
  沈兵笑了笑,不答反问道:
  “你道那从咸阳调来的军粮为何难以运至三郡?”
  赵高回答:
  “不是因为流匪么?”
  沈兵点头:
  “确是因为流匪。”
  “但只是表面如此。”
  “往细里想想:赵国先是地震后又旱灾,全国民不寥生饿殍遍地,便是兵士都面黄肌瘦无力作战,那流匪又如何能在深山中生存?”
  “而且还有如此多的数量,动不动便有上千规模……”
  嬴政不由吃了一惊:
  “工师是说这魏国……”
  沈兵回答:
  “不是魏国还能有谁?”
  “魏国可不似这燕国,其地势平坦水肥土美且粮食一年两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