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609

  “大将军,若是攻下邯郸,此城便交予你了!”
  庆秦大喜,赶忙应声道:
  “多谢大王!”
  邯郸乃前赵国的都城,若是受封此城便基本是坐镇赵国的意思了,庆秦又哪能不喜出望外。
  这秦国三郡……确切的说应是前赵国建造这三座城池是有原因的。
  这三城彼此相距两百余里呈三角之势。
  若是有敌来犯面对这三城,无论从哪个方向深入三城之间的区域都会遭到赵军几面夹攻……
  两百余里恰好是骑兵两面夹攻一日能赶到的距离。
  于是这三城可以互相增援互相呼应,甚至敌人都不敢将任何一城围死,否则就该担心背后会突然出现一支骑兵被两面夹击了。
  然而,这只是对赵国骑兵而言才有这优势。
  秦军则是以步兵为主,两百余里的距离显然使三城之间的联系弱了许多。
  这也是燕王喜这趟意气风华胸有成竹的原因之一。
  姬丹那也差不多,他负责和代国军队一起进攻巨鹿、太原两城。
  姬丹甚至比他父亲还心急,一上来就下令燕赵联军对二城发起进攻。
  按姬丹的话说,就是:
  “军情紧急,我等应乘此时间尽快发起进攻不予秦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姬丹这战术或许是对的。
  合纵军兵多将广而秦军不过十余万人,所以越早开打越好,合纵军耗得起而秦军却耗不起。
  但战略上……
  这其中反倒是代国那感到有些不对。
  代国领军的是司马尚。
  这司马尚原是李牧好友,李牧被赵王迁冤枉时便只有司马尚为李牧说好话,不想却因此被撤职。
  后得知李牧被杀,司马尚就知道赵国要亡了,于是劝说赵嘉在秦军围城前离开邯郸逃往北地。
  赵嘉因此留下一条性命,到了北地后听司马尚的建议积极为李牧平反并收拢李牧旧部,还真集结了五万兵士。
  不过这五万兵士只有三万可战,另外有一万是伤兵一万则是临时招来的新兵。
  代国此次带来的便是那三万北地精兵。
  赵嘉复国心切,一赶到太原就想依姬丹之令攻城,却被司马尚劝下了。
  司马尚有些不安的对赵嘉说道:
  “大王,此战只怕有诈。”
  “秦军若是这般容易对付,我赵国便不致为秦所灭了!”
  此时的赵嘉当然对司马尚言听计从,想想觉得也对,于是就下令暂缓进攻只以投石机发射石弹,并修筑工事以防秦军反攻。
  没想到只是这一“暂缓”便又救了赵嘉一命……
  嬴政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大手一挥就下了命令:
  “魏国竟敢背盟弃约!”
  “点兵十万,寡人要御驾亲征。”
  ……
  这一来合纵军的整个战略就全都乱套了。
  首先是魏国在安邑以北的军队不过七万,而嬴政的部队却有十万。
  而且这还是训练有素的秦军,还是嬴政御驾亲征……
  很明显魏军不是对手。
  这一来魏军断秦三郡粮道和退路就无从断起。
  如果说魏国敢正儿八经的与秦军大战一场鹿死谁手还未为可知。
  毕竟秦军刚灭赵国又大规模屯田国力、兵员消耗不少,魏、代、燕三国全力以赴或许也能击败秦军。
  然而,最致命的是嬴政没死。
  魏王假一听嬴政没死……
  不仅没死还亲征魏国,第一时间就傻眼了。
  这是被姬丹那小子当刀使了啊?
  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首当其冲的就是魏国啊!
  还好魏国只是调兵还没真的开战……
  于是魏王假转念一想,马上派使节到嬴政那求放过。
第一百零九章
修桥
  嬴政这一露面就吓得魏国退出了合纵。
  楚国原本只想混水摸鱼乘机占点便宜,此时知道嬴政没死自然也就不会趟这淌浑水了。
  于是合纵马上就只剩燕、代两军。
  这一回众人就傻眼了。
  燕王喜愣了好一会儿,才捶胸顿足的破口大骂:
  “今趟要被这孽子害死了!”
  “他还道嬴政必死,现在嬴政非但没死还御驾亲征……”
  “以嬴政之残暴,他又怎会放过燕国?”
  “燕国百年基业都要因他而毁!”
  姬丹听到这消息时却直呼不可能。
  “定是那秦人使诈用假嬴政骗我退兵!”
  “我等莫要上当,建功立业便在此时!”
  ……
  姬丹会这样猜测还是很有些道理的,因为嬴政有替身那是天下皆知。
  谁又能保证不是秦国为了解三郡之危把替身抬出来“用一用”呢?
  然而,事实却给了姬丹狠狠一巴掌……
  因为王翦给姬丹送去了一份大礼:
  数十个木盒,每个木盒里都装着一颗人头。
  不用说也知道便是刺客荆轲一行人。
  同时王翦还告诉姬丹一个差点让他气绝身亡的消息:
  “刺客在邯郸时就已被识破,他们一直都在邯郸大牢中。”
  “你等中了大王之计了。”
  这话只气得姬丹口吐鲜血大喊一声当场昏倒在地。
  于是燕、代联军当场就士气大减毫无战意。
  相反,秦军却是士气大振一改之前惊惶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