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609

  那还需要考虑吗?
  今年下力气种田明年肯定有大批余粮。
  民可是以食为天哪!
  再加上沈兵再来一波“宣传攻势”。
  邯郸很快就兴起了租借粮种屯田的风潮,粮种又告紧缺。
  不过这当然是好事。
  因为官方怕的就是百姓无事可做。
  百姓一旦无所事事或忍饥挨饿便会作奸犯科想着造反。
  如果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了,谁吃饱没事干了会去以身犯险。
第九十九章
使节
  直到这时沈兵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这三郡是乱不起来了,再加上大秦是以法家治国,用不了多久三郡就会步入正轨。
  此时沈兵忍不住再次感叹:
  特么的在这时空要活着还真不容易。
  打仗时危机四伏,没打仗也是暗潮汹涌。
  这么玩下去就算没死在战场上也要被吓死!
  沈兵闲着无事就在城门与仞几个人一起查验。
  守城门当然没那么简单。
  仞及几名带甲亲卫领着两伍工匠在城门查验,剺则带着五十名砲师工匠守城头,一看形势不对便会居高临下以弓弩射杀可疑目标。
  这还是第一层城门。
  第二层城门便由张眩制下的两百甲士看守。
  由于人手奇缺,便是这些甲士也同砲师工匠一般,一边守城一边修补城墙。
  这查验也有趣,它不只是检查随身验传,还要跨过城门口的火盆,有时还要点燃艾草熏上一番。
  至于马车,则要用火把小心烘烧一遍。
  沈兵有些好奇的问:“这又是为何?”
  仞回答:
  “工师有所不知,太原郡发生疫情,此举是防疫情入城。”
  沈兵“哦”了一声,等反应过来就紧张的瞪着仞:
  “你说什么?疫情?”
  仞回答:
  “工师不必紧张。”
  “只是太原城外的几个村落出现疫情。”
  “太原兵士已将其封隔,照想不会传到邯郸。”
  沈兵又“哦”了一声,心下有些意外,这秦人都知道防范疫情了。
  其实这是沈兵少见多怪。
  古时因生产力低下且又长年征战,饿死、病死、战死,尸体胡乱堆放是常有的事,于是瘟疫也时有发生。
  正所谓“久病成良医”,多来几次百姓也就知道了一些防范方法。
  比如封隔、再比如烟熏火烤……
  当然,他们不知道什么病毒,更不知道什么传染方式。
  他们就是简单的将其归结为邪气,以为封隔及烟熏火烤可以去邪。
  这习俗一直传到了现在,现代有些地方还保持着比如坐牢或是遇上不好的怪事,进家门前还要跨过火盆什么的。
  这时远远过来一队人马。
  这队人马一眼就看出不同寻常,因为他们全是壮男且骑术高超。
  沈兵这段时间每天都在练马术所以能看懂一些,他们骑在马上显得十分自然一点都不紧张,由此可见骑手对马匹已操控自如。
  尤其这队人虽是身着便装却个个腰配青铜剑。
  虽然这时代稍有些家底的人都会配上青铜剑防身,但这么整齐的却不多见。
  待这行人越行越近,沈兵才发现这队人正中护着一辆马车。
  仞一见这阵仗便有些紧张,赶忙拿着小旗朝城楼上挥了挥。
  剺等人马上停下手里的活接二连三拿起弓弩在城头做好准备。
  仞带着两名兵士挡在城门前,待车队停好后便大声问: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为首的一名大汉只在马上朝仞一抱拳,道:
  “我等是燕国的使者,正赶往咸阳。”
  “路过此地进城留宿一晚顺便补充些粮草,这是度牒。”
  说着自有下人将几个竹简送了上去。
  所谓的度牒便是外国使节的通关文件,当然与秦人所持的验、传不同。
  度牒上会标明使者的身份,以及要去哪见谁,具体有什么事可以不注明,但必须要有一路上通过各关戍的印章以及证明。
  使者甚至还有特权,就是可以带兵器进城。
  这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乱世到处都是流匪,使者要是没点防身的人和装备就别说出使咸阳了,连本国只怕都走不出去。
  仞不敢怠慢,赶忙派人去请了监御史下来验章。
  验过无误后仞当即挥旗让城楼解除戒备,监御史归还度牒在旁行礼放行。
  沈兵只觉得这程序颇为有趣,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然而,等这行人进城之后,却听仞“哧”了一声:
  “别看他们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
  “还不是怕了我们去大王那求和?”
  沈兵一听,这怎么就那么熟呢?
  燕国使者去咸阳求和?
  接着心下一惊,赶忙问仞:
  “你可知道这使者姓甚名谁?”
  仞摇了摇头:
  “属下没有细看,监御史应是知晓。”
  接着仞就喊住了正要离开的监御史。
  监御史回答:
  “使者有两人,一人姓荆名轲,另一人叫聂盖。”
  “工师可是与这二人相识?”
  沈兵的脑袋“哄”的一下就乱了。
  这什么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