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638

  “司令官阁下!”野副昌德在电话里装作恭敬地问道:“听说您初次进攻不利?是否要63师团调兵支援?”
  “不,不需要!”细川忠康回答:“野副君放心,齐齐哈尔就交给我了,你放心的进攻兴仁镇,拜托了!”
  “是!”
  细川忠康狠狠地挂上了电话,他几乎都可以看到野副昌德在电话另一头得意洋洋的样子……野副昌德一直都想取细川忠康代之,这通电话很明显就是奚落细川忠康来的。
  沉默了一会儿,细川忠康就问道:“伤亡统计出来了没有?”
  “中将阁下!”本乡参谋回答:“伤八百五十二人,死六百三十一人,还有五十余人下落不明。”
  下落不明在战场上常有的事,尤其是溃退的时候,有相当一部份士兵都倒在敌人的阵地里无法确知生死。
  闻言细川忠康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只这一次进攻就死伤一千四百多人,差不多被打掉了半个联队,而敌人的伤亡却是屈指可数……尤其还是自己的两个炮兵营辛辛苦苦的从四百多公里外的满蒙边境将大炮拖过来,却是用来送给敌人的。
  这事要是传了出去,只怕就要给其它部队当成笑话了。
  想了想,细川忠康就脸色难看的对本乡参谋下令道:“让战车联队加快速度!”
第五百五十八章
战车联队
  这一仗后,日军除了在夜色中发起一、两次骚扰式进攻整整两天都没有动静。
  日军在夜里发起的骚扰式进攻,其目的是想知道有没有办法打夜战……但可惜的是,满天的星光映着地上的白雪,使夜里的能见度也不低,同时研究所四周空旷,只要一打一、两颗照明弹就能将周围照得透亮,同时积雪又能成功的减缓日军的冲锋速度,于是夜战反而对日军不利,细川忠康偿试了几回后很快就放弃了。
  于是齐齐哈尔很快就陷入一片寂静,除了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将里里外外都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外,什么动静都没有。
  从这方面来说,张弛还更喜欢东北的寒冷,因为不管是几天前打了多大的一场仗死了多少人,大雪一下所有痕迹就都没有了……血迹、弹坑,甚至连尸体都不见了踪影,所有的这一切都好像没发生过似的。
  当然,这或许有些自欺欺人,但就算如此也能给张弛的内心带来片刻的宁静……这至少比在太平洋岛屿上忍受血腥和尸臭,还有令人烦不胜烦的蚊虫来得强吧,有时张弛甚至都会忘掉这是战争而放开心情去欣赏下窗外的雪景。
  不过这天气对战士们来说却并不是好事……因为在夜里也必须战斗,同时相当一部份战士从没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过,于是不少战士在值勤、放哨时冻伤了。
  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打仗有些伤亡在部队里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战士们甚至对这些都麻木了。不过细心的粱参谋还是组织起部队一次学习,让部队里的一些东北兵传授一些注意事项并对岗哨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以前较长时间才轮换的制度明显已经不合适宜了。
  “师座!”粱参谋推门进来,回身关上了房门,一边撮手跺脚一边说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咱们部队没有多少在雪地里作战的经验,我有些担心!”
  “嗯!”粱参谋的担心也是张弛所担心的,新一师的部队大多来自福建、四川等地,之后的训练也是在缅甸,之后又长时间在太平洋岛屿作战,现在突然间被丢到这零下几度的地方来作战……对战斗力肯定会有影响。
  “不过我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想了想,张弛就回答:“我们不熟悉,日本人同样也不熟悉!”
  “说的也是!”粱参谋回答:“鬼子这第59师团从山东调到这里也没多长时间,所以我才不明白他们在等什么!”
  张弛明白粱参谋这话的意思……远征军不熟悉低温环境下作战,但好歹还是在“研究所”、市区里,冷了还有房可以避避风,而且棉衣、冬装也很充足。
  日军却只有帐蓬和山洞,衣物也不够,这样拖下去对他们不会有好处。
  “他们在等坦克!”张弛回答。
  “哦!”闻言粱参谋脸色微变:“师座的意思是说,鬼子的51战车联队快到了?”
  张弛点了点头。
  日军51战车联队因为昼伏夜行,所以一度消失在远征军侦察机的视线中……所以张弛根本就不知道它们的位置。
  这就是空中侦察的弱点,尤其是在风雪天,要躲过空中侦察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坦克上方撑起一块白布或者什么饰都不需要,静止在雪地里一段时间任由大雪将其覆盖,天上的侦察机就很难发现它们了。
  随后张弛就下令:“把命令传下去,做好反坦克准备!”
  “是!”
  随着命令的下达,部队很快就做好了准备,甚至还从新京方向调了几架侦察机到齐齐哈尔附近侦察寻找日军坦克的踪迹,只不过没有看到任何坦克的痕迹。
  这让张弛有些疑惑,现在的情况是日军拖不起……再往下拖,第六军都要打到哈尔滨接着再沿着中东铁路来齐齐哈尔增援了,到时日军就基本没有机会组织防御,整个伪满洲国的日军都会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
  从这一点来说,日军坦克应该就在附近才对,为什么发现不了呢?
  难道还是昼伏夜行?
  不太可能,昼伏夜行那应该是在较远距离外才适用,如果距离较近同时坦克又没有夜战能力,就该在白天拉上来并投入战斗。
  但却什么也没有发生。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到夜色再次降临的时候,战士们全都松了一口气……日本人的坦克应该还远,至少今天是碰不到了。
  过了半夜,气温进一步降到了零下十几度,战士们不由纷纷躲进了战壕避寒,若不是张弛严令在战壕里不许生火,只怕早就有人点起火堆取暖了。
  “这他妈的鬼天气!”正在阵地上视察的同乡人不由骂道:“把人冻得手脚都迈不开,鬼子要是敢在这时候进攻,老子就跟他姓!”
  “团座!”警卫员打趣道:“鬼子的姓可多了,你想跟哪一个姓?”
  “去去……你才跟鬼子姓呢!”同乡人没好气的应着:“没听过打比方吗?”
  这时,就像回答同乡人似的,天空中突然就响起了一阵阵呼啸,接着就有一片炮弹在防线附近一声接着一声的炸开。
  同乡人第一时间就卧倒在战壕里,接着觉得这炮弹的落点有些奇怪,它们不是炸“研究所”也不是炸工事,而是均匀分布的糊打乱炸……鬼子有这么多炮弹用来炸着玩么?
  想到这里,同乡人就冒着炮火探出头去……
  这一看不禁把同乡人吓了一跳,只见月光下,数十辆日军的坦克已经“咯啦咯啦”的辗着雪地朝远征军防线推过来了,很显然,这炮声就是用来掩盖坦克的马达声的。
  “他娘滴!”同乡人不由骂道:“这回真要跟鬼子姓了!”
  张弛在听到这个情报的时候也不由觉得意外……日军居然用没有夜战能力的坦克在夜里发起进攻?
  不过这的确打了远征军一个措手不及,相当一部份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筒因为担心会被冻住所以都从防线上撤回来了。
  这或许也就是细川忠康所希望的吧!
第五百五十九章
硬仗
  事实上,细川忠康这么做还是顶住相当大的压力的。
  这压力一方面来自冈部直三郎……此时的冈部直三郎已经率部朝哈尔滨发起了进攻,但同样也是被二团给挡着动弹不得。
  冈部直三郎的107师团的战斗力可不比第59师团,所以被挡住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新京的中国远征军又朝哈尔滨步步进逼,于是冈部直三郎就希望细川忠康这边能够迅速结束战斗进而两面夹击哈尔滨,而细川忠康却需要两天的时间等战车联队上来。
  于是冈部直三郎当即就给细川忠康发了个电报:“你这算是怎么回事?两个师团的部队进攻一个团的敌人还需要等战车联队?”
  细川忠康很想在回电里讽刺……满洲国十几个师团还在几个团的敌人下溃败呢!
  但冈部直三郎好歹也是第三方面军司令,细川忠康没敢托大,回电道:“大将阁下,我已经让第63师团先一步进攻兴仁了,他们会按计划抵达哈尔滨配合你部的战斗。至于齐齐哈尔,我认为应该谨慎行事,敌人战斗力非同一般!”
  细川忠康这是吃了第一次进攻的亏,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细川忠康的另一个压力,就是战车联队的中居大佐。
  中居大佐在听说细川忠康打算在夜里朝敌人发起突袭时,就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指挥部。
  “中将阁下,我反对这个作战计划!”中居大佐说道:“虽然我必须服从您的命令,但我希望中将阁下能考虑一下!”
  “说说你的理由!”这时的细川忠康倒显得有些气定神闲。
  “理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中居大佐说:“我们的坦克没有夜战能力,坦克乘员的视野本来就小,到了晚上根本就看不清目标也看不清路,就像瞎子一样无法与步兵协同……这样怎么打仗?!”
  “这个不是问题!”细川忠康回答:“车长可以在炮塔外指挥,必要时步兵也会与你们沟通!”
  “可是……这太危险了!”中居大佐回答:“车长很容易被击毙……”
  “中居君,你参与过没有危险的战场吗?”细川忠康打断了中居大佐的话。
  中居大佐不由哑口无言。
  “中居君!”接着细川忠康就语重心长的拍着中居的肩膀说道:“如果说危险,那么白天作战的危险就少了么?你想想,敌人有空中侦察,战车部队在白天行军不可能逃过他们的眼睛。所以,当你们到达敌人阵地前的时候,他们的机枪大炮甚至还有飞机都在那等着你们了!”
  中居不由点了点头,这一点倒是真的。
  细川忠康继续说道:“如果是晚上,这些问题就不用过于担心了……敌人的机枪大炮很可能都会因为气温问题无法布署!”
  中居再次点了下头。
  中居大佐知道,枪械、火炮这些玩意在严寒环境下故障率都会增高,这倒不是说枪栓、撞针等会被冻住,而是枪械各部件需要润滑油润滑使其能很好的运作,而润滑油在低温下却会凝固会半凝固,于是就导致润滑效果不好而卡壳。至于火炮,其驻退复进机里的液体在低温下很可能会凝固而无法使用。
  “所以……”最后细川忠康总结道:“在夜里进攻,我们可能会有许多困难,但敌人会有更多的困难……我们打仗不是为了方便开枪、方便协同,而是为了能够杀死敌人拿下阵地,明白吗?”
  中居大佐被细川忠康这番话说得心服口服,于是第二个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细川忠康的想法当然是对的,确切的说……他的计划其实就是发扬“攻大于守”的战术法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