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638

  日军显然也发现了中美联军的动作……挖掘机和推土机在下方“隆隆”的工作着,他们不可能一点都没有察觉,于是日军很快就将一枚枚炮弹朝山脚下打下来。
  只不过让日军捉急的是……他们的发射阵地大多都是针对封锁机场而构筑的,只有少数几门火炮“幸运”的能打到山脚下。
  这其实也并不是日军不想,而是日军必须将火炮藏在山洞和坑道里,而这些火炮大多又是弹道平直的高射炮,射界往往会被高地的棱线或是突起的岩石等挡着,于是就很难对中美联军的修路单位构成威胁。
  能对修路单位构成威胁的倒是那些迫击炮……迫击炮的弹道弯曲,日军总是偷偷的从地道里爬出来躲在山丘后打炮。
  但日军这种战术的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是中美联军的火炮要比日军多得多,而且时刻做好了火力压制的准备,另一方面,美军之前又将战线推到了日军的坑道前……这是陆战一团付出大量伤亡的结果,他们的战术就是在火炮的掩护下,利用沙袋和工兵锹构筑工事层层推进,这使得中国部队一上来就能够在日军的坑道工事前与日军对峙。
  这些与日军对峙的部队里当然就有炮兵观察员,日军一开炮甚至还没开炮就已被炮兵观察员发现,于是一片炮弹很快就将其炸上了天。
  这让亲自在高地上指挥日军的中川州田中佐感到有些无奈,他在日记中写道:“原本我对欧马高地(美军称老秃岭)的防御很有信心,即使知道中国部队登岛也一样。但显然我错了……中国部队一上岛就采用了全新的战术,首先是岸防炮尽数被毁,接着我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国人修着‘Z’形路。他们显然是想把‘谢尔曼’坦克开到我们面前,但我却毫无办法!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实力吗?他们怎么可能会这么快就找到破解坑道工事的战术?!”
  中川中佐不知道的是,这种在他眼里可以说是十分新颖的坑道战术,但在张弛眼里却是老掉牙的玩意了,甚至还可以说此时日军的坑道战术跟志愿军的坑道战术比起来还只是小儿科。
  比如日本人就不知道“狙击运动”或者“迫击炮打游击”战术。
  前者是志愿军在三八线一带利用坑道及莫辛纳甘的远射程发起的大规模的针对敌人的狙击战术……莫辛纳甘这种拉栓式步枪适合打狙击,如果每一个兵都分散开来成为一名狙击手,那在防线上将会是一支很恐怖的力量。
  后者,则是志愿军发明的用迫击炮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甚至有些志愿军为了方便快速的转移阵地就连迫击炮的炮架都没带,发射时就用手扶着……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是用手扶着也不影响精度,还一打一个准。
  好在日军不知道这些战术,否则日军的九九式步枪的射程也很远,尤其是日军的枪法大多都很好,发动“狙击运动”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至于用迫击炮打游击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但中川中佐对乌默布罗格山的防御还是很有信心,因为按中美联军这样的打法也就是一边修路一边用坦克往前推,那只怕至少要几个月并且付出巨大的伤亡才能拿下佩莱利乌岛,那么他也就可以说是完成拖住美军为日本争取时间的任务了。
  中川中佐想的没错,如果战事按这样发展的话,那的确需要几个月。但他没想到的是,中美联军做的根本就不是这个打算……
  两天后一条通往老秃岭的“Z”字公路终于修好了,随着张弛一声令下,三辆“谢尔曼”坦克就在炮火的掩护和步兵的引导下驶上了公路。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军情紧急根本来不急将公路修得太宽,所以坦克几乎是紧贴着山壁往上走的,这就需要步兵在前头不断的观察和引导,甚至坦克车长都不得不从炮塔里探出身子指挥。
  这也是需要炮火掩护的原因,张弛担心会有日军狙击手盯上了坦克车长。
  为此,张弛甚至还在一线布置下了许多狙击手……对付狙击手的最好办法就是狙击手,张弛以前也是一名狙击手,他当然会明白这个道理。
  这准备使得三辆坦克最终成功的开上了老秃岭……其间日军狙击手冒着被着被发现的危险开枪射杀了一名坦克车长,但他所处的位置很快就被炮火给炸得一片浓烟。
  而那辆失去车长指挥的坦克最后竟然也成功的开上了山岭,这只能说是那辆坦克的驾驶员心理素质比较好了。
  接着美军就传来一阵欢呼声,甚至还响起了几声胡哨,倒是中国士兵没什么反应……因为这些对中国部队来说似乎已经很平常了。
  “这算是通车了!”克利夫顿兴奋对张弛说道:“该是我们报仇的时候了!”
  克利夫顿说的对,坦克上去那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日军基本没有反坦克装备的情况下……本身日军反坦克装备就奇缺,而这里又是在山上,没有人会认为敌人的坦克会上山,于是日军根本就没有装备。
  这时,日军又使出了他们的老办法,几个一组几组一队的抱着炸药包往坦克前冲……但所有的这些都无济于事,战士们好不容易才把这几辆坦克弄上来,哪里会那么轻易的就让日本鬼子给炸了,于是又是子弹又是手榴弹的,很快就把他们打趴下了。
  这三辆坦克中还有一辆是喷火坦克,为避免这些日军是装死,“忽”的一声就喷出一道长长的火焰,将前方几十米远的地方都烧成了一片火海。
  看到这,张弛就有些放心了。
  如果日军会从坑道里钻出来攻击,这就说明他们是真没有对付坦克的装备和准备。那么,要拿下老秃岭也就不会是什么问题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坑道战
  战事果然就像张弛想的那样,三辆“谢尔曼”坦克一上“老秃岭”战争的天平立时就朝中美联军一方倾斜。
  这似乎有些不符合军事理论,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战斗中坦克的机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机动性的坦克就相当于一个炮台,只能被动挨打。
  所以把坦克拉上山岭可以说是犯了兵家大忌……山岭上地形复杂,坦克上去后几乎就是寸步难行。
  但问题是日本已经没有空军了,尤其是在佩莱利乌岛这个地方,机场都被美军占领而其它方向的日军又没有可以增援佩莱利乌岛的空军。同时地面上也没有有效的对付“谢尔曼”坦克的装备。于是就算坦克在山岭上寸步难行又如何呢?就算当作炮台又如何呢?只要把它放到一个重要的点上,这炮台就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炮台,而且还是敌人无法摧毁的炮台。
  更何况,严格来说“谢尔曼”坦克还不是无法活动的炮台,它可以在步兵的掩护及工兵的协助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使用装甲推土机,然后一步一步的前进……虽然这前进的速度很慢,但却是步步为营逐渐压缩和蚕食日军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
  所以说,实战往往不是绝对的,它往往会根据情况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就比如现在,三辆坦克一开上山岭,在第一时间就为守在山岭上与日军对峙的中美联军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藏身处……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只能挖战壕堆沙袋前进,这样的前进方式不但危险,而且有进到一定的距离就很难继续前进了,因为他们将面临来自坑道里日军的几面夹击。
  然而,这“谢尔曼”坦克巨大的身躯往前头一挡,不但把日军的火力挡着,还可以为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那76MM的坦克炮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发现哪个方向有日军的火力点和坑道口的时候,它几乎可以毫无顾忌的一发接着一发的朝目标发射炮弹。
  这首先在现实上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甚至是击毁日军的工事和坑道口,更重要的还是在心理上给中美联军一种优势,简而言之就是让他们感到了安全、感到了胜利在望,于是就更有战斗的激情和士气。
  另一方面,由于这三辆坦克压缩了日军的作战空间,使得日军狙击手几乎无法出来活动,于是新修的公路变得很安全,于是后续又接连派了六辆坦克上去,这其中有两辆是喷火坦克。
  初期张弛不敢派太多的喷火坦克,原因是喷火坦克虽然好用,杀伤面也很广,但它的射程太近而且“弹药”不禁打……几大罐的燃料仅仅只够它喷个几分钟,然后就只能等后方运送燃料罐了。
  所以,初期作为步兵掩护并为步兵提供火力的事,还是需要“谢尔曼”坦克。
  原本张弛以为夺取老秃岭的战事还要打一天、两天,没想到前后只打了半天就结束了……日军要么就是撤退到后方的“五兄弟”山,要么就是躲进了坑道。
  这是符合日军在佩莱利乌岛上的战略的,中川中佐这其实就是在贯彻佐藤贤了的命令,也就是不轻易的发起自杀式进攻,而是保存性命继续与敌人作战。
  这其实就“保存实力”打“持久战”、“游击战”,所以一旦在正面战场失利,或者遇到敌人类似这种无法抵抗的进攻的时候,日军不会选择拼死防御。
  虽然张弛在此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点,但在真实的战场上碰到了还是觉得有些意外……因为日军前后表现的反差实在太大了。
  不过日军这么快退却也好,张弛当即就下了几道命令:
  一:在“老秃岭”上组织防御。
  张弛知道日军在玩什么把戏,他们白天面对中美联军强大的坦克攻势暂时退却,很有可能又会在晚上打回来……要知道此时的坦克是基本没有夜战能力的,相比起白天,日军在晚上更容易乘黑摸到坦克前把坦克炸毁。
  另一方面,日军之所以会把一部份兵力留在坑道里而不撤走,就是打算在夜里从坑道摸出来对中美联军来个“里应外合”。
  这一点与志愿军的战术十分相似,志愿军往往也是在白天放弃表面阵地进入坑道固守,到夜里再出来骚扰或者配合地面部队再夺回阵地……三八线一带就常常上演着这种白天阵地是敌人的,晚上阵地又被我们夺回来的战况。
  显然,此时日军的这种战术还只是一种雏形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日军坑道的坑道较少。
  有句话叫“狡兔三窟”,这坑道也要有很多个出口才成,否则一旦让敌人给炸塌了就很难出去了。
  当然,这很有可能是日军准备时间不足,同时日军又觉得……再多的坑道口对于敌人来说,也就是几个炸药包的问题,美国人多的是炸药包,所以坑道口多没有多少意义。
  表面上来看的确是这样,但实际却并非如此。
  这就涉及到坑道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坑道口之间可以互相掩护。
  所谓的互相掩护,其实就是从这个坑道口可以看到另一个甚至几个坑道口……可以看到基本也就意味着枪可以打到。
  志愿军就是这么做的,坑道口挖得又多又可以互相掩护,当美国佬抱着炸药包利用坑道口的死角上来炸坑道时,殊不知就把自己的后背暴露在另一个坑道口面前了。
  于是这枪来枪往的,美国佬愣是对这些多如牛毛的坑道口没办法,炸又炸不掉封又封不死,一到晚上志愿军就可以从坑道里爬出来四处出击。
  此时日军的坑道口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很少有可以形成互相掩护的坑道口,偶尔有几个只怕也是无意间挖出来的,这对于拥有“谢尔曼”坦克的中美联军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直接把坦克开上去堵住其中一个坑道口的射界也就可以了。
第三百九十章
轰炸
  这样的结果就是……日军的坑道口很快就被中美联军一一找到并炸塌。
  其实也并非一一炸塌,因为张弛命令战士们留下几个地形好的坑道口,调来几辆喷火坦克再准备好充足的燃料后,就对着坑道轮流烧……
  此时美军燃料罐里的填充燃料已经由以前的混合燃料变成了新研发的凝固汽油,这种汽油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它的燃烧值高烧的时间久不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火焰能沿着坑道弯曲的走向尽可能远的往里头窜,于是这一把火进去立时就把里头的日军烧得鬼哭狼嚎的一片惨叫。
  更糟糕的还是……火焰这样深入坑道往里烧,很快就把坑道里头的空气给烧干了,而日军的通气孔又一时来不及补充,于是在坑道里头被憋死的日军不计其数。
  其实,这时的日军已经找到了对付火攻的办法。
  确切说也不能算是找到,而是日军从中国战场上学到的地道战的战术,知道在坑道里对付火焰喷射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坑道里堆上沙袋防火、防空气被抽干。而且,这沙袋大多还是堆叠在弯道上,这样沙袋就不会被火焰烧着而漏沙接着一袋袋散架。
  但是,日军没想到美军的火焰喷射器已经升级变成可以沿着弯道往里烧的凝固汽油了,于是沙袋很快就被火焰点燃并散落成一堆散沙,散沙当然挡不住火焰,火焰接着又往里窜……
  战后等战局稳定下来后,为了能够彻底的肃清残敌,美军就让日军俘虏(其实大多是朝鲜工兵和冲绳工兵)去把坑道挖开,结果发现里头到处都躺着窒息而死的日军,偶尔还会看到几个拔枪自杀的……这些显然则是受不到那种窒息及压抑的恐惧而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弛的第二道命令,就是命令战士们马上投入对机场的建设。
  这个任务倒是容易完成……“老秃岭”在中美联军的控制中,那就意味着机场已经安全了。
  当然,实际意义上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毕竟这里是战场,从“五兄弟山”、“五姐妹山”时不时还会打来几发炮弹,但这些炮弹都是漫无目标的,而且相信日军在美军的封锁下炮弹也是越打越少,所以基本不会对机场构成威胁。
  这么一来,美军就用“希金斯船”、坦克登陆艇等大批量的把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往机场上运……这些都是专业工兵,他们的任务通常都是为炮兵开辟炮兵阵地的,也就是在限定的多少时间内就要能开出一块供炮兵使用的开阔地,这会儿就正好派上了用场,随着一阵“隆隆”的马达声,日军在机场挖掘的一道道反坦克壕很快就被填平并被压实。
  “尽然比预期的还要快了一天!”克利夫顿看着已经一片平整可以投入使用的机场,笑着对张弛说道:“老兄,我不得不说,你和你的部队真是太让人吃惊了!你们的到来让这场有如地狱般的战场变得如此轻松愉快!”
  张弛也只能抱之以苦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