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638

  但征粮是一回事,与缅甸独立义勇军翻脸又是另外一回事。
  想了想,河边正三就下令道:“只追捕犯事的那支缅甸部队,其余人等一慨不追究……”
  “是!”参谋应了声很快就把命令传了下去。
  接着河边正三就整了整军装,他准备亲自去找缅甸独立义勇军的领袖昂山将军谈一谈,好安抚下缅甸独立义勇军。
  但没想到的是,还没等河边正三这边的命令贯彻下去,各地的缅甸独立义勇军就纷纷揭竿而起抢先对日军动手,然后要么逃进丛林要么就往中国远征军的方向跑了。
  这倒是可以理解。
  一来是因为缅甸独立义勇军的人都有前车之鉴……缅甸独立义勇军第一师师长达来全家惨死在日军手下,所以人人都知道日本人的残酷手段,在听说这件事后第一反应就是反正是死,倒不如拼一下杀到中国人那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另一个,则是许多缅甸独立义勇军心中有“鬼”,他们本来就是在尼拉和登士的带头下暗中帮助中国人,现在事情一闹大就想……这下事情是瞒不住,与其等日本人来动手还不如自己先动手。
  于是整个日军占领区就一片大乱,到处都是枪声和爆炸声,百姓也是人人自危不知道明天是死是活。
  但缅甸独立义勇军显然不是日军的对手,这次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下来。
  其结果是两万缅甸独立义勇军被缴械,只留下三千被证明是的确可靠的继续做日军的爪牙,其余的全部被送进了集中营。
  这对张弛刚刚在日军后方铺开的一个情报网无疑是个惨重的打击,不过好在登士几个人耐得住性子,在最后关头也没有揭竿起义,反而是一口气枪毙了几个缅甸独立军的部下……那几个部下其实是想去向日本告密保命的人。
  这举动得到了日军方面的赏识,认为登士等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叛变,那就足以证明其忠心了,于是想也不想就让登士来担任这支只有三千人的缅甸独立义勇军军长。
  所以这结果应该说是喜忧参半吧:
  喜的是登士的成功潜伏而且还进一步取得了日军的信任,这有可能使中国方面得到更重要的情报。
  忧的是,因为缅甸独立义勇军被解散了,那往后中国军队要是打过去的话,也就无法形成内外夹攻的局面了。
  不过这一点却是张弛想错了,因为日军的做法是彻底让缅甸百姓看清了日军的真面目,于是在往后的战斗中缅甸百姓都坚决的站在了中国军队一边。
  但这缅甸百姓却不包括克钦族。
  当然,这并不是说克钦族亲日……实际上克钦族在这时还是近乎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完全不懂政治,所以既不亲日也不亲中,他们只看利益,谁给他们东西他们就帮谁。
  本来对这原始部落只当他不存在就可以了,但问题是他们长年生活在丛林中,对地形十分熟悉而且在丛林中健步如飞,往往能在出其不意的时候给对方致命一击……就比如之前波索中校所带领的那支给中国军队带来惨重伤亡的缅人部队,其中相当一部份就是克钦族的缅甸人。
  因此克钦族就成了中日双方的争夺对像。
  只是让中日双方都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处于原始状态的克钦族人只认赏不认人,所以常常是既杀中国人也杀日本人,然后分别提着头到对方阵营去领赏……
  不过张弛认为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一批包括尼拉在内的缅甸独立义勇军逃到了中国阵营,让他们去与克钦人交流合作那显然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人手里的东西要比日本人多得多,所以只认赏不认人的克钦族自然会倒向中美这一边。
第六十三章
医院
  在日军积极增兵并四处扫荡屯积补给的时候,中国军队这边也没闲着。
  中国军队做的最主要就是训练。
  自从岭邦防线得到稳固后,美军组织的后勤部队就开进了岭邦并用最短的时间内将岭邦打造成一个基地。
  在美国起重机的帮助下,中国工兵及缅甸劳役用双手在岭邦建起了训练中心、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医院、机场,甚至俱乐部,就差弄几个妓院来了,岭邦俨然成了一座新兴小城市。
  于是原本人迹罕至的岭邦就变成了车水马龙,各个方向的伤员都要被送到这里来救治,坦克、汽车坏了也要送到这里来维修,小型飞机也从这里起飞,要么飞到前线去侦察要么就将重伤员直接送到印度去救治休养……这也是中国远征军能一直保持着士气的原因之一,若是像往常一样打仗,在战场上负伤了基本靠自救,就算是被抬到了后方那也只是简单的护理,伤员往往因为缺医少药而由轻伤变成重伤再由重伤转为不治。
  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还没上战场那心里就一阵阵发虚了……这要是一枪让敌人给打死了那还可以少受点罪,要是受伤比如断了条腿断了支手,那就得受许多苦才能解脱了!
  于是这必然会对部队的士气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战场上还会畏首畏尾的担心受伤。
  但是美国佬在后方建立起来的这种完整而又快速的医院体系就解了战士们的后顾之忧:一旦受伤马上就会有装甲车将其送到岭邦的野战医院进行初步的救治,轻伤在岭邦就能解决,重伤的再用飞机送往孙布拉蚌或是印度做手术。
  所以战士们常常都笑着对伤员告别:“可以坐飞机去喽!放心,美国佬会把你修好的!”
  美国佬的医术的确不错,张弛自己也去过一回……其实那不过是被弹片削掉了左肩上的一小块肉,若是按照中国士兵的处理方式那就包扎一下也就可以了,但皮特却紧持让张弛去医院走一趟。
  “张……”皮特说:“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轻伤,要知道这是丛林,到处都是致命的细菌和令人讨厌的水蛭,在战场上我听你的,但是现在你必须听我的,我可不想失去你这个搭档!”
  皮特这话说的倒也是,张弛是个现代人,当然知道伤口感染后会出现更多的麻烦,尤其是那水蛭,它们也许是闻到了伤口释放出来的血腥味,总是成片成片的围着张弛,不管张弛怎么小心还是会让水蛭给叮得到处都是。
  于是没办法了,张弛也不愿意哪天晚上一觉睡下去就在梦里被水蛭给吸干了血……这倒不是夸张,这是在丛林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原因是水蛭这玩意在叮人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类似麻醉剂之类的毒素,所以根本就不知道被吸血了,有时战士们一觉醒来,就发现身边的战士脸色苍白怎么叫也不醒,探下鼻子发现已经没气了,再扒开衣服一看……全身布满了水蛭,密密麻麻的就像铺了一层鱼网一样,那情景就算现在回忆起来也会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
  想到这张弛也就没再反对,他接过皮特递过来的条子就跟随着后送伤员的汽车去了一趟岭邦。
  这过程唯一让张弛感到有些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手中的条子……史迪威规定,中国士兵后送到野战医院救治必须要有美军教官的批条。
  这似乎也情有可原,因为史迪威是个中国通,他知道中国军队在打仗时会有很多诸如自伤、自残等现像,又或者是史迪威有意依此来加重美国教官在中国士兵心目中的地位和形像。
  但不管史迪威的目的是什么,张弛觉得这个规定真他妈的扯蛋,如果美国教官在战斗中牺牲了怎么办?那是不是意味着伤员就没法后送也得不到救治了?!
  还别说,后来这种情况还真是时有发生,比如美国教官受伤或是开会暂时离开什么的,前线的伤员就因为得不到批条而又不敢擅自离开阵地,于是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减员和事故。
  其实史迪威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原因是远征军战士跟国内那些部队不一样,远征军战士绝大多数都是自愿参军而且还是抱着一颗打回老家去的心……中国人有句成语叫归心似箭,这句话用来形容远征军战士那是最贴切不过了。
  所以,那自伤、自残的现像是基本没有,战士们通常都是在医院里呆到能动了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出院,美国医生不允许出院的话他们还会偷偷的跳窗翻墙跑出去。
  这跟美国伤员是完全相反,所以美国医生和护士们就对中国军人这个举动十分诧异,他们无法理解中国士兵为什么更怕打针吃药而不怕上战场。
  而如果史迪威是想借此加重美国教官的地位的话……那他显然又想错了。
  因为在战场上,战士们敬重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带领他们打胜仗的军官,就算为这个胜仗付出了伤亡也同样是这样。
  汽车到达岭邦的时候,张弛才发现岭邦是完全变了样了,一幢幢房子拔地而起,一个个仓库构筑得又坚固又隐密,一辆辆汽车正往来不停地将弹药运送过来并将补给运进仓库。周围到处都是忙碌的人……需要维修汽车和坦克的中国士兵正指手画脚的试图让美国工程兵了解是哪里出了毛病,找不到医院的伤员着急的问着路过的战友,不远处的挖掘机和推土机还在“隆隆”作响,他们需要把这岭邦开辟得更大、更宽,以满足将来远征军大规模反攻的需要。
  这些该是美国工程兵准将皮克的功劳,张弛在现代时就从缅甸人的口中听说过他,皮克将军是修建史迪威公路的功臣,他技术娴熟而且善于管理,尤其可贵的是身为将军的他一向没有架子,平时就和中国、美国普通士兵打成一片。
  也就是这个皮克对前线的战士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们修建的公路距离你们永远不会超过一天!”
  事实是他的确是做到了,这也是史上的中国军队能够在面对如此强悍的日军时依旧能够势如破竹的原因之一。
第六十四章
安妮
  张弛受的不过是轻伤,但还是得到了医生超乎想像的重视。
  “你很幸运!”为张弛包扎了护士说:“如果弹片再偏一点点,那削掉的就不是你肩上的肉,而是你的锁骨或是划断你的颈动脉了!”
  被护士这么一说张弛觉得还真是,那块弹片划过时脖子旁的确感觉到了脖子上的气流。
  但护士接下来的话就让张弛有些啼笑皆非:“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我就看不到你了,不是吗?”
  虽然张弛知道美国人很直爽,美国女人很大胆,但也不至于直白到这种程度吧。
  随即一想,张弛很快就明白了,这名美国护士是用英语说的这些话,她肯定是以为自己不懂英语……谁又能想到一个普通的中国士兵竟然会英语呢?
  于是张弛也就装作听不懂,脸上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状,甚至就在医生用生涩的汉语告诉张弛必须在医院里呆上一周时,张弛都用汉语反对……这实在让张弛有些无法想像,只是这点小伤就要在医院里呆上一周。
  但医生的回答却是十分坚定,他用生硬的汉语说道:“不,你必须呆着,一周,没有我的批准,你不能出院!”
  张弛有些体会到美国人“以人为本”的那种思想和作风了,同样的情况如果是发生在国内,这点小伤要在医院里呆上一周?!这保准会被别人当作“泡病号”。
  同时张弛也感受到了其它战友的痛苦,在医院里的确很舒适,床单被子都是新的,而且还消过毒,食物也有护士准时送来,还是热菜热饭,更重要的还是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这环境对中国士兵来说用天堂来比喻也一点不为过。
  但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张弛却是各种不习惯,这不习惯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医院和前线反差太大,这使张弛有些无法适应。
  另一方面,则是张弛担心如果在医院呆太久了,等回到战场时又会有各种不适应,甚至张弛还担心自己会失去在战场上的敏感性……这倒不是张弛杞人忧天,而是这种环境及这样的医疗条件让张弛感到有点回到现代的不真实的感觉,紧崩着的一根神经也随之慢慢放松下来。如果说往后不用上战场了,那的确是件好事,但这仅仅只有一周的时间他又要回去,那就变成是一种诱惑了。
  不过在医院里日子的确好过,尤其还是那美国护士以为张弛不懂英语,所以常常会说些本不该让张弛听到的话:
  “我听说你是个英雄,他们说你在战场上杀死了很多日本人,我想那一定很酷……”
  “嗯,恢复情况很不错!知道吗?我一直希望有个英雄的男友,好吧……我觉得有点喜欢上你了!”
  “只是几天后,我们也许就是陌生人,不管怎么样,祝你好运!”
  ……
  张弛也一直不说破,因为他觉得如果让这个叫安妮的美国护士发现这个秘密的话,将会使她很尴尬。
  而且张弛也打算就这样过完这一周,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但好不好的,就在张弛要出院的前一天史迪威到野战医院来看望伤兵了。
  “嘿,弟兄们!”史迪威用汉语对伤兵们打着招呼:“你们恢复得怎么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